<p><br></p><h2 style="text-align: center;">班主任(高中学班主任(高中学段)家访参考提纲</h2><p><br></p><p><br></p><p> </p><p><br></p><p>随着中小学复学,学生重新回归校园,从居家相对舒适的状态转换到在校学习的状态,面临重新适应的挑战,再加上目前也是情绪病多发季节,因而有部分同学需要学校更加密切关注和跟进,给与更多关爱。广东省教育厅近日下发文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家校协同做好学生心理防护工作的通知》(粤教思函[2020]12号),对班主任进行的实地家访或者线上(电话、视频)工作进行指导。</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文件要求,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开展全员家访,对排查出的心理高危学生,应尽快安排实地家访。对其他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地或线上家访。要坚持“无准备、不家访”原则,静心准备家访工作方案。家访中,教师态度要谦和,语气要平和,在访谈过程中请保持亲切的态度,以正面鼓励为主,尽量不要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过大负担。</p><p><br></p><p> </p><p><br></p><p>在福田中学王德久校长、郭炎平副校长的关心下,深圳市李元琳名班主任工作室专注家庭教育和家校合育。我们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文件列出的参考提纲、寄宿制高中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给大家以下参考提纲:</p><p><br></p><p><br></p><p><br></p><p>某某爸爸(妈妈)您好,我是某班的某老师,复课4个星期了,我们正在对每位同学进行一次家访,我们一起聊聊好吗?(可以用孩子的一个亮点打开话题:您家孩子返校适应得不错,在……方面还有挺大的进步,我真为他高兴。)</p><p><br></p><p> </p><p><br></p><p>1、请问孩子周五(周六)一般几点能到家?</p><p><br></p><p>家长回复a:我们一般都是去接他,大概6点就到家了。(父母对子女较关心,也有可能高期望,高控制。)</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b:孩子自己回家,要坐地铁转公交,大概要一个多小时吧。(父母比较忙,家住得较远,孩子独立性比较强。)</p><p><br></p><p> </p><p><br></p><p>教师回应:孩子辛苦,你们也辛苦,做父母真不容易啊!您家孩子在学校挺能干的,上课还比较认真,还热心帮助同学。(和家长共情,同时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和独立处事能力的肯定,并及时鼓励孩子的闪光点。)</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2、孩子周末在家的学习安排是怎样的呢?</p><p><br></p><p>家长回复a:他在家什么都不学,就知道玩游戏和手机。(亲子关系比较紧张,沟通不畅,家长负面情绪较多,可能较多批评和指责、否定,会较多忽略孩子的进步。)</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b:我周末一早就叫他起床写作业,就是叫不动,气死我了。(家长很在意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要。)</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c:孩子肯定在宿舍睡眠不足的,周末就让他睡够了再说吧!等睡醒了他会写作业的。(家长比较理解和信任孩子,亲子关系比较融洽。)</p><p><br></p><p> </p><p><br></p><p>教师回应:高中寄宿学生在校学习5到6天确实比较辛苦,还积累了各种情绪,在宿舍的睡眠时间大部分同学只有7个小时左右,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严重不足的。他们需要在周末补充睡眠,这对于心理资源、体力恢复、脑力恢复都是很重要的。没睡醒的孩子不仅脾气大,其实学习效率也是很低的。所以,先让孩子吃好睡好,并且父母注意和孩子搞好关系,亲子关系好了,他自然会敞开心扉。关系先于教育。</p><p><br></p><p> </p><p><br></p><p>高中的孩子想独立,想被当成成年人一样看待,可能不想父母太多过问学习的事情,我们可以多和他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网络、游戏、潮流、新闻等等,多倾听,少评价,多接纳,少否定,多相信他们。在学校里,我觉得他们都很能干,说明你们父母教育培养得很好啊!</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d:老师啊,孩子上了高中在校情况什么都不说,我们也不知道他学得怎样。</p><p><br></p><p> </p><p><br></p><p>教师回应:嗯,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不太愿意主动和父母聊天,尤其是聊学习。可能父母对他的父母评价太多,所以我们提倡无条件接纳,无评价陪伴。多理解孩子,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多倾听,慢慢他会和你聊很多话题的。另外,我们应该多信任我们的孩子,给他一些空间和时间。这个阶段他正是想要自己做主,相信他,相信相信的力量。</p><p><br></p><p> </p><p><br></p><p>3、某爸爸(妈妈),你们养孩子不容易,辛苦了,那周末会让孩子在家做点家务吗?</p><p><br></p><p>家长回复a:他哪里有时间啊,再说也做得慢,还是我做得多,他要写作业啊!(包办代替较多,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b:我要忙生意,我们家几个小孩都是互相帮助,分担家务的。(多子女家庭成员互相帮助,氛围和谐,孩子动手能力强,有责任心。)</p><p><br></p><p> </p><p><br></p><p>教师回应:孩子大了,尽管他不说,他也知道父母辛苦,我们可以以邀请的口吻让孩子帮忙,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家务,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他需要尊重和理解。只要他觉得自己在家里劳动是有价值的,他是被需要的,他一定会做你的好帮手的。</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4、最近这段时间复学了,孩子在学校表现还不错,回家以后有没有发现和以前有没有什么变化呢?</p><p><br></p><p>家长回复a:没什么变化,就是和我们的话比较少,有时我说几句,就说我不理解他。(家长可能比较唠叨,不太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要。)</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b:我觉得孩子有点怪怪的,老是跟我说要看心理医生,我又不懂,看什么看啊!(联系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p><p><br></p><p> </p><p><br></p><p>教师回应: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孩子们觉得自己想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好事情,说明他学会了求助,想找人帮自己进步。我们积极回应孩子,支持他,让他看到希望就好。</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c:高三了,都没有几天高考了,我看他都不紧张,回家就睡觉,也不写作业,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真是急死我了。</p><p><br></p><p> </p><p><br></p><p>教师回应:作为一个妈妈,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高三的孩子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学校安排了详尽的复习计划,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认真。从孩子的在校情况看,他还是很配合的,而且我和他聊过,他有目标,有行动。周末在家他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家长放心,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会对自己负责的。有什么欢迎多和我说,尽量少指导,少唠叨。</p><p><br></p><p> </p><p><br></p><p>家长回复d:老师啊,他这次考试成绩下降了,是不是谈恋爱了?那肯定会影响学习的嘛!我和他爸一说起这个问题就吵架,孩子不争气啊!他爸说我带得多,都是我宠的。</p><p><br></p><p> </p><p><br></p><p>教师回应:虽然他这次总分下降了,但是孩子告诉我数学单科很有进步,下次会重新安排和调整做题的时间。不可能每次考试都一直在上涨,就像你买的股票一样,天天飘红不正常嘛!关键是要看到孩子每科的成功点和待进步点。咱们看看孩子考差了还继续努力,还能客观分析,冷静又客观,多好的品质啊!爸爸对你有抱怨,有道理也没道理,带孩子一定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妈妈投入了这么多,辛苦了!至于孩子们谈恋爱嘛,其实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交往,你放轻松,理解他们的感情,这是荷尔蒙分泌的结果,大人的说教只会让孩子反感。多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吧!</p><p><br></p><p> </p><p><br></p><p>在家访过程中,多用:</p><p><br></p><p>“哦,嗯!”</p><p><br></p><p>“是的,我能体谅你。”</p><p><br></p><p>“对对,有道理。”</p><p><br></p><p>“恩恩,我们需要互相支持,谢谢您的理解。”</p><p><br></p><p>“咱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p><p><br></p><p>“我们班家长很热心、很支持我的工作,让我特别温暖,带班也很有劲。”</p><p><br></p><p> </p><p><br></p><p>以上语句能和家长产生共情,让家长情绪平和,敞开心扉,这样我们也能了解他们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为后续的教育打好基础。同时,我们平和的交流方式也是给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做出榜样。</p><p><br></p><p> </p><p><br></p><p>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如果发现家长对学校的管理颇有微词,或者表露出不满,请不要急于否定和解释,认真倾听,也许家长就是情绪的宣泄,而并不是基于事实。所以,我们不必火急火燎地去否定和解释,而是耐心等她讲完,表示理解,可以这样回应:</p><p><br></p><p>“您的心情我理解,我会去调查并将您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您是认真观察并关心学校的发展提出的问题,非常感谢!”</p><p><br></p><p> </p><p><br></p><p>如果交流的时候发现家长有以下几个特点,如,焦虑情绪,啰嗦唠叨,思路不清,无法聚焦话题重点,较多抱怨和负面情绪等,我们就要考虑他和孩子的交流是有障碍的,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有偏差,可能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请及时联系心理老师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邮箱874515547@qq.c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