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班主任(初中学段)家访参考提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随着中小学复学,学生重新回归校园,从居家相对舒适的状态转换到在校学习的状态,面临重新适应的挑战,再加上目前也是情绪病多发季节,因而有部分同学需要学校更加密切关注和跟进,给与更多关爱。广东省教育厅近日下发文件<b>《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家校协同做好学生心理防护工作的通知》(粤教思函[2020]12号)</b>,对班主任进行实地家访或者线上(电话、视频)工作进行指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ssYUk7MpRysevF0LpL4qE31ETZYHIITic7pUxKnS4L0vIUc61RIGtRQBmHo5GXyZyxxNssCsUpcME2dBDkTHcU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件要求,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开展全员家访,对排查出的心理高危学生,应尽快安排实地家访。对其他学生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地或线上家访。要坚持“无准备、不家访”原则,静心准备家访工作方案。家访中,教师态度要谦和,语气要平和,在访谈过程中请保持亲切的态度,以正面鼓励为主,尽量不要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过大负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福田中学王德久校长和郭炎平副校长的关心下,深圳市李元琳名班主任工作室专注家庭教育和家校合育。我们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文件列出的参考提纲、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给初中班主任提供以下家访参考提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某某爸爸(妈妈)您好,我是某班的某老师,复课4个星期了,我们正在对每位同学进行一次家访,我们一起聊聊好吗?(可以用孩子的一个亮点打开话题:您家孩子返校适应得不错,在……方面还有挺大的进步,我真为他高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1、请问孩子每天几点到家?回到家后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a:我们家在学校附近,孩子回来大部分时间也7点左右,回来后吃晚餐洗澡后八点开始写作业,完成以后就差不多睡觉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住学校附近确实还是方便很多,孩子的习惯也培养得很好,初三了,孩子很自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b:我们家住得远,我每天都会接送她,放学的时候也是刚好堵车的时间,很多时候回到家都八点了,赶紧让孩子吃饭,孩子吃完饭会先写一会作业,中间洗澡休息半个小时然后继续写作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家住得远,家长每天接送也是不容易,初三的孩子和家长确实都很辛苦!孩子还挺努力,学习上也比较主动自律。现在学业比较重,也要注意孩子的作息时间。随着返校复课,还是要帮他逐步调整睡觉时间,保障每天有充足的睡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c:我们上晚班,全靠孩子自觉。孩子自己会热好我们给他(她)做好的饭菜吃完收拾好,完成当天的作业,要签名的就放在桌上等我们回家签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看来孩子独立性很强啊,习惯养成非常不错,继续保持,到了高中潜力无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d:回到家书包一扔,往沙发上一躺,喊他(她)写作业磨磨蹭蹭,一定要先看手机,看着看着就不肯放下,非要等到我们发火才极不情愿去写作业。每天写到很晚,有时还写不完,第二天早上又喊不起。老师,您帮我跟他(她)谈谈好吗?他(她)听老师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感谢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我明天找时间和他聊聊。另外我想作为妈妈有几点育儿分享,青春期孩子希望自己做主,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多一点耐心和信任,并且先看到他的情绪,理解他的内心需求,认真倾听,学会共情,好好说作业的事儿,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才有效。他爱看手机,可能是烦躁,大人少一些唠叨和指责,先稳住自己,反思自己。孩子的这些反叛行为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家长,对待他的方式和态度要变了。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多学习,去了解青春期,多了解网络时代的青少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e:孩子在校外报了补习班,周一到周五除了学校的课程还有学而思的。因此孩子每天一回到家稍作调整就要补习,补完再完成当天学校老师布置的的作业,每天差不多都到12点才能睡觉。现在的孩子读个书真的不容易,钱和精力都花了不少,唯独成绩还是不见有进步。我们的要求不高,他(她)能考个普通的高中就可以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12点睡觉太晚了吧!我理解父母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您辛苦了!可学习不是计时活,不是花了多久时间在这上面就有多大收获的。孩子如果每天都上补习班可能真的累,先让他休息好吧。我明天和他聊聊感受吧,然后我们一起和他制定学习的计划,好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提示:此类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睡眠不足,超负荷学习会带来较大的心理隐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2、最近这段时间复学了,孩子在学校表现还不错,回家以后有没有发现和以前的不同呢?</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a:我家这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回归学校一切正常了,生活作息也规律了,作业也认真完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孩子很合作,并且适应能力强,点赞!</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b:没太大变化,总说回学校学习好累,每天回家就喊累,有时我说几句,就说我不理解他。(家长可能比较唠叨,不太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可能孩子疫情期间在家里待久了,回到学校还没有适应过来,所以回家会喊累,青春期的孩子也比较敏感,所以很需要家长多观察,找准时机问问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什么?家长也需要有耐心,多加引导。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引导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3、这段时间里,您看到孩子有哪些您自己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呢?</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a:我们忙于上班,网课期间孩子自己在家上课,自己做饭吃还挺不错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孩子这方面很独立,做得很好。要好好表扬,孩子学习方面也可以多鼓励他,给点时间和空间,相信他能迎难而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b:老师周末布置的给家人做一餐饭的作业做得很认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这个作业老师也会一直布置下去,班级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在给家人做饭时很有成就感,也能体会到平日父母的不容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c:没有好的地方差的方面倒有一堆,除了玩手机就是手机,我说什么都不听,都快被气死了……(吐槽型家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先认真并耐心地听家长倾诉完),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哪位家长都有一堆话要说,我能理解。您说完之后是不是舒服多了?其实孩子在学校表现挺好的,因为他心里有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做家长的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吧。尝试着接纳他,看看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手机,是不是有些无法消化的情绪呢?试着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吧,慢慢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提示: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会有自己的主张,即使家长知道最佳解决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更不要强迫孩子听取采纳。建议使用发问式沟通,比如——<b>你觉得这个事情怎样处理比较好?需要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b>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在沟通中应该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感受到关系紧张时要收敛并且想办法修复。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不能硬来,家长可以适度示弱并进行安抚,等孩子情绪缓和了,再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4、孩子遇到困难时您关注到他一般怎么处理吗?</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a: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但会悄悄关注孩子自己解决的过程,只有孩子实在无法解决时才伸出援手。(家长有方法,家庭和谐,孩子很上进和自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您真是有方法的家长,难怪您的孩子也是如此上进和自律。同为家长的我们要多向您学习学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回复b:孩子遇到困难时就是发脾气,我们也经常跟孩子讲,遇到困难可以向爸爸妈妈寻求帮助,可孩子就是不听,还经常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像只有房间里才能给他安全感,我们也往往就因这个经常发生争执,真的很愁,不知什么时候孩子才能懂事一点,也不知孩子为什么这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提示:从家长的回复可以推断出可能他们亲子关系出现了状况,有的家长还不喜欢他人否定他们的家教方式,作为老师尽可能站在家长的立场与之沟通。这类孩子就是老师要重点关注的孩子,可能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所在,这时老师就要顺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绪等情况,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班主任老师,不管跟家长采取哪种访谈方式,都要以关心其孩子为出发点,理解家长为抓手,不指责,少批评,多肯定和鼓励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我们的教育方法才能在家长们身上产生共鸣,才能为家长所接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师回应:孩子爱发脾气是不是因为原来你们对他也是这样啊?建议爸爸妈妈先稳住,遇到困难是常态,试着给时间和空间,再给建议,少命令和指责,他们现在想要独立自主,想长大,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好事情。别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交流过程中,多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哦,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是的,我能体谅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对,有道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恩恩,我们需要互相支持,谢谢您的理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咱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班家长很热心、很支持我的工作,让我特别温暖,带班也很有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以上语句能和家长产生共情,让家长情绪平和,敞开心扉,这样我们也能了解他们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为后续的教育打好基础。同时,我们平和的交流方式也是给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做出榜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如果发现家长对学校的管理颇有微词,或者表露出不满,请不要急于否定和解释,认真倾听,也许家长就是情绪的宣泄,而并不是基于事实。所以,我们不必火急火燎地去否定和解释,而是耐心等她讲完,表示理解,可以这样回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您的心情我理解,我会去调查并将您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您是认真观察并关心学校的发展提出的问题,非常感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交流的时候发现家长有以下几个特点,如,焦虑情绪,啰嗦唠叨,思路不清,无法聚焦话题重点,较多抱怨和负面情绪等,我们就要考虑他和孩子的交流是有障碍的,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有偏差,可能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请及时联系心理老师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邮箱874515547@qq.com。</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李元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