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 阳产 别样的土楼

信马由缰

<p><br></p><p>10月5日,国庆小长假的第5天,早餐后 ,我们一行14人,从歙县出发,前往本次出行规划中的重要一站——阳产土楼景区。</p><p><br></p><p>不同于福建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沼泽地上面的诺亚方舟河坑土楼群和怀远楼、和贵楼,也有别于永定硕大浑圆、封闭严实的客家土楼,阳产的生土夯筑土楼,无论形制、体量还是布局,都截然不同,无遮无挡完全开放,单门独户分散独居,没做任何圈围封闭处置。</p><p><br></p><p>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这里远离海盗、远离侵扰,没有设计建造防御设施的必要。也不知道是我对土楼的认知以偏概全,先入之见。</p><p><br></p><p>也许,原本土楼的制式就丰富多彩,其实更早更多的土楼就是这样。</p><p><br></p><p>在我以往的印象中,土楼只能长成这个样子的。</p><p><br></p> <p><br></p><p>好了,咱不聊福建聊安徽,单说这歙县的阳产土楼。</p><p><br></p><p>阳产土楼景区(阳产村),地处安徽歙县深渡镇,东经118°39·48",北纬29°52'23",距离深渡镇6公里,临近新安江。村落为山川丘陵环抱,最低处到最高处的土楼垂直高差约50米。</p><p><br></p><p>阳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郑氏聚居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姬友于郑,史称郑桓公,为郑氏开族第一世祖。三国时期郑氏分支避乱于丹阳郡,宋代由歙北迁定潭而居。明末清初,第100世祖孟留公由定潭迁至阳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为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人口1200多人,四、五百户人家。时至今日,村落仍然保持了原始的村庄肌理和生态风貌。</p><p><br></p><p>“阳”意为面对阳光,“产”在当地方言里意为陡峭,故而得名。村中现有住户186户,民居372栋,其中砖楼88栋,其余均为土楼。</p><p><br></p><p>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以青石筑基,开山取土,夯筑成墙,伐木建梁,采竹为筋,而成土楼。阳产村是徽州人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典型代表。其将当地人文思想和自然现状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东方一贯奉行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宇宙观。实用且造价低廉的土楼,墙体厚实,冬暖夏凉,阳产先人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子孙绵延。</p><p><br></p><p>阳产土楼依山就势、干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与村中水垌、小桥、亭台等共同组成了独特的山地建筑风貌。作为徽州土楼的典型代表,阳产土楼是皖南区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楼群,是我国历史建筑的重要文化遗产。</p><p><br></p> <p><br></p><p>村后山坡上设有东西两个观景台,站在这里观景拍照,视野和角度更好。</p><p><br></p> <p><br></p><p>目前,景区为免费景点,但到游客中心后,需要换乘景区小公交,每人30元交通费。</p><p><br></p><p>如果想在这里小住,则有很多的农家可供选择。</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