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第四周的学习生活中,为了给新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数学组组织了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活动。第一个就是由数学组的刘学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p><p> 作为江西省的骨干教师,刘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非常大的收获。</p> <p> 刘学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充足的准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老师。让听课的老师明白了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多么的重要。</p> <p> 刘老师整节课和蔼可亲的语态,循循善诱的教法,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们。她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刘老师总能用亲切的话语调动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使课堂氛围变得融洽,让孩子们自主爱上学习。</p> <p> 小组讨论时,孩子们都参与进去,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上台展示。</p> <p> 刘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是小学数学最常用,最实用的解题手段,数学老师眼里的“得意忘形”就是解决问题时不能忘记图形(线段图和示意图)。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爱上学习数学。</p> <p> 一节课下来,刘老师语言精简,字字到位,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一气呵成。</p><p> 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们无不为之赞叹!</p> <p> 课后,老师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反思。</p><p> 作为示范的刘老师第一个分享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展现了作为资深教师的大气与专业。</p><p> 刘老师如是说“各位老师:今天我执教的这节课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稍复杂应用题解决问题。</p><p> 我是三易其稿,第一稿我是把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种题型放在一起讲。采用的是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三班试课,发现多还搞得不太清楚,少的关系一来就大部分学生晕头转向了,所以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就单纯讲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p><p> 然后我在思考备课时,想到如果我就拿着这个线段图引导学生去观察,第一个数量关系:女生加上多的人数,然后再看第二个数量关系。学生的思维都是跟着我跑,没有自己考虑的空间,因此我第二次改的时候,我就把这个环节改成了小组讨论获得然后分享。还是有点担心他们搞不到,所以之前铺垫了好多[捂脸][捂脸]</p><p>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有个别同学理解了第二种数量关系。 </p><p> 这节课我觉得不足之处第一在讲那个1/3的地方,学生对数量与分率理解还不透彻,耽误了大概五分钟时间,讲解问题设计还要精准些。</p><p> 第二线段图和数量关系是在解决问题1中,才开始引入学生,他们理解和应用的意识都还不太强。需要在下一节课当中再重点打磨。</p><p> 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玫瑰][玫瑰][玫瑰]”</p> <p> 有了刘老师的带头作用,老师们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对于本节课的理解与看法,条理清晰,发人深省。如:“今天听了刘老师的课,收获颇多。小结如下:</p><p>1、刘老师课堂上始终是用商量、鼓励的口气与学生对话,这种和谐宽松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一个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促进课堂有效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所达成的目标是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p><p>2、在本节课教学中刘老师让孩子明确数量间关系,通过画线段图,直观形象地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数量关系。整节课,学生专注力高,老师紧密关注到孩子的回答,遇到学生语言不准确时,老师和颜悦色的引导,老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氛围好,教学效果佳.</p><p>3、刘老师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对回答问题有要求,书写以及解答问题后要养成检验的习惯等等方面,可见刘老师平时对学生下足了功夫。从本节课学生的回答、解题思路方面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p> <p> 每一节40分钟的课背后,都离不开老师们几个小时几天的辛勤付出,相信这种乐于学习,乐于反思的氛围,能够让我们小学数学部越来越好!为孩子们打造出一节节优质的数学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