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什么叫规矩?那就是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套严肃认真的要求。什么叫方圆?那就是孩子在面对自己面对学校面对社会一定要有距离和原则。所以说定位准确,执行有效的“细则”就是孩子们养成好习惯的规矩和方圆!</p> <p>一、小组建设</p><p> 我是学习小组建设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因为学习小组的形式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兵管兵”,通过生生互助,既能培优,也能辅差,最终让学生得到整体进步,提高教学成绩。那到底怎样建设学习小组呢?</p><p>第一,划分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分组恰当,后面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划分小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编组时组内学生各科成绩要均衡(强弱搭配,以优带差促中),学生性格特点要互补,男女比例要搭配适中,这样才能保证各组之间的均衡,便于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p><p> 我是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数做具体安排。一般是前后四人为一组。原因有二:其一,人数过多,小组合作的效率会大打折扣;人数过少,则不利于调动小组学习氛围,影响活动的开展。其二,不用大范围挪动,前座的学生转个身即可形成小组模式,既节省时间,也方便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p><p> 分好小组之后就是选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还承担教师小助手的作用,因此在选拔过程中要权衡以下几点:</p><p>1、学习成绩要优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不一定是小组第一,如果第一的能胜任更好。 </p><p>2、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组长自身的表现欲望一定要强,这样才能带动小组成员主动展示,积极参与。 </p><p>3、要有一定的责任心、约束力和组织能力。小组长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及时纠正学习不认真、不投入、展示不积极的小组成员。同时小组长要以身作则,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并且具备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并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p><p> 在小组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教师要随时观察小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如果小组长的作用不明显,就要及时调换。在我们班就出现过组长不愿表现、组长自身无约束力的情况。我找他们谈话,教他们方法,实在不能胜任的,只能撤掉。</p><p> 第三个方面是组长及组员培训。组长培训内容包括小组长的任务和职责、小组长的权利范围、小组管理方法、合作学习方法等;组员培训内容包括服从组内安排、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倾听、乐与表达、尊重别人的发言和意见等。</p><p> 除了培训,我会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小组长在小组管理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关怀和温暖。此外,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小组长,我会适时地给予肯定和奖励,让他们体会到在小组管理中的心理满足感和荣耀感,促使他们对小组管理工作更加尽心尽力。</p><p>第四,小组评价。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推进器,进步的强化剂。小组评价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p><p>1、及时性。对于学生个人和小组集体的课堂表现,老师要给予及时评价,并记录在小组竞赛表中。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竞争意识。 </p><p>2、激励性。多给予正面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学习自信,发挥榜样效应。在这一方面,我通常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有当天的口头加分表彰、有每月的明星小组表彰和每学期的优秀小组表彰。通过每天的加分累计,每月、每期获得优秀的小组将会奖励一些小礼品。 </p><p>3、长效性。评价的长效性是关键,学生刚开始可能会对小组合作模式感到新奇,但如果评价的效果不能长期跟进,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上面提到的日表彰、月表彰和学期表彰都是利用评价的长效性来激励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p><p><br></p> <p>二、班级量化管理细则</p><p>小组评价的内容目前分了两大类:学习、日常行为、奖励。</p><p>学习主要包括课堂问答、课堂纪律、小组活动、作业、过关背书、测试;日常行为包括收拾习惯、卫生状况、纪律表现、集体活动等等。主要采用量化积分的方式,由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值日班干部将小组的得分情况反馈给组长,组长统计组员的积分情况,并登记在“小组积分表”中。</p><p>小组量化积分细则共分为三大大块内容:</p><p>第一大板块:学习板块</p><p>1、作业:每人每次上交作业书写工整全对(加1分),没有完成(扣2分)并重写。</p><p>2、课堂参与:每回答积极回答一个问题,(加1分);一周没有回答一次问题(扣2分)。</p><p>3、背诵:积极背诵(加1分),没有在规定时间(扣2分)。</p><p>4、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积极展示的(加1分)。</p><p><br></p><p><br></p><p>第二大板块:日常行为。 </p><p>1、收拾整理:课前准备充分,桌面物品摆放整齐,安静等待上课。课后收拾好课桌。(加1分)</p><p>2、卫生状况:卫生委员检查卫生时小组区域干净无纸屑,课桌椅整齐。(加1分)</p><p>3、纪律表现:自习、午休遵守纪律。(加1分)</p><p>4、集体活动:做操、排队、集会等迅速、认真、安静。(加1分)</p><p><br></p><p>第三大板块:奖励方面</p><p>1、成绩奖:测试100分(加2分),90分以上(加1分),进步大(加1分)。</p><p>2、优秀班干部(加2分)。</p><p>3、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帮助别人(加2分)。</p><p>4、班主任特别奖励(加2分)</p><p>( 以上加分仅作参考,大家可根据自己教学情况改变内容和分值。值得注意的是:小组评价时要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也要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p> <p> 也许有些老师已经被这繁琐的程序给吓到了,其实当你真正实施起来,你会发现小组建设可以让学生进步,让老师减负。当然,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一定是需要老师亲自指导和经常提醒的,但只要我们用心坚持下去,落实到位,不断总结反思,我们就一定能摸索出更科学的方法,让小组建设形成一种制度和文化,让师生都受益。</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