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的亭子

独自莫凭栏

<p>  陶然亭的亭子在京城是名闻遐迩,它不仅有中华四大名亭之一的陶然亭,而且于上个世纪在园内修建了“华夏名亭园”,内有十余座仿建的中华名亭,为公园增色不小,即便是园内其它亭子,也是造型各异,做工精巧,体现了中华建筑造亭技术的高超,今将陶然亭公园内全部亭子介绍如下,欢迎行家给予指点。</p><p> 一、华夏名亭园内的亭子</p><p> 1、 二泉亭</p><p> 二泉亭原亭在江苏无锡,20世纪90年代初,二泉亭作为中华名亭之一,被仿造于北京陶然亭公园,成为继乾隆于北京仿建寄畅园、竹炉山房、黄埠墩之后,又一个进京的无锡惠山人文景观。</p> <p>  2、独醒亭</p><p> 独醒亭位于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顶屈子祠前。根据屈原的《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称“独醒亭”。</p> <p>  3、兰亭</p><p>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4、鹅池亭</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中仿制的鹅池碑亭原型现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园林内。鹅池碑亭中的碑上,书有“鹅池”二字。传说“鹅池”两字为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父子共同书写的。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传说王羲之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时,忽闻圣旨到,遂搁笔迎旨。对书学颇为自负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池”字,一碑二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人称“父子碑”。“鹅”字看起来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那样的粗犷。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其书法的真谛。</p> <p>  5、醉翁亭</p><p>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p> <p>  6、百坡亭</p><p> 百坡亭位于四川三苏公园。是为纪念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而建的桥亭。苏东坡任颖州太守时曾作《泛颖》诗:我性喜临水,得颖意甚奇。。。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在水落相,与我相娱戏。南宋四川眉州太守魏了翁根据苏东坡的诗句在眉州城内环湖中,修建了百坡亭。</p> <p>  7、一揽亭</p><p> 历史有名亭一览亭,又名圣览亭。坐落于金华城区铁岭头附近一处高坡上。这里原是金华城区的制高点,东耸八咏楼、天宁寺,西布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祠堂),南临双溪,北濒明月楼、文昌阁,一览亭鹤立其中。登高远眺,北山芙蓉诸峰蔚然深秀,东南数峰如万马奔驰,西隅兰江诸山远在天际,双溪二水在城下合流西去。四处为山岗、湖泊,农庄似在烟云香霭之间,陶然亭公园的一揽亭不知是否仿建一览亭。</p> <p>  8、杜甫草堂之少陵碑亭</p><p>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此景点是我馆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人们常常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p> <p>  9、沧浪亭</p><p>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p> <p>  10、浸月亭</p><p> 浸月亭位于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其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p> <p class="ql-block">  二、华夏名亭园外名亭</p><p class="ql-block"> 11、陶然亭</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区南隅,右安门内东北,原在辽金古寺慈悲庵内。清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其中西部建厅三间,取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句“更待菊黄家醖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名陶然亭。</p> <p class="ql-block">  从西侧远望“陶然亭”。</p> <p>  12、爱晚亭</p><p>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p><p><br></p> <p>  三、公园内其它位置的亭子</p><p> 13、嫡仙亭位于华夏名亭园内,系公园设计建造。</p> <p>  14、公园北山坡西侧第一个“瞰秋亭”</p> <p>  15、公园北山坡西侧第二个亭子“窑台映雪亭”。</p> <p>  16、窑台亭</p> <p>  17、北门进园后不远处的“江亭观鱼亭”</p> <p>  18、公园北山坡东侧第二个“无名亭”</p> <p>  19、公园北山坡第一个“瑞像亭”</p><p> 瑞像亭是一座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金代古亭,从现在的南横西街圣安寺搬迁至此。</p> <p>  20、公园东北角“报春亭”</p> <p>  21、公园湖东岸边“姊妹亭”,其实亭子本无名,看到有人如此说,故取之。</p> <p>  22、湖东部南岸偏东“望瑞亭”</p> <p>  23、湖东部南岸偏西“倚新亭”</p> <p>  24、倚新亭南面东侧小坡上“海棠春晓亭”</p> <p>  25、“海棠春晓亭”西侧山坡上“南屏晚眺亭”</p> <p>  26、湖中岛南岸边“澄光亭”</p> <p>  27、湖心岛西侧小山坡上“锦秋亭”</p> <p>  28、湖心岛西侧“风雨同舟亭”</p> <p>  29、湖北岸西侧靠东的“澄怀亭”</p> <p>  30、湖北岸西侧靠西“知津亭”</p> <p>  31、湖西岸“湖心亭”,(其实亭子本无名,有人称此名)</p> <p>  32、符合亭的定义的建筑,我以为也应该是亭,位于“倚新亭”南面</p> <p>  33、不符合亭子的定义的建筑“吹台”,位于湖的西岸靠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