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稻花香里说丰年 农耕劳作体验”主题研学活动

研途研学

<p>  秋日泥土芬芳&nbsp;一片黄金麦浪。又到了丰收的季节,10月8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们走进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稻花香里说丰年 农耕劳作体验”为主题的研学活动。</p> <p>  从五谷的辨别开始,让学生们对粮食有深入了解。</p><p><br></p> <p>  稻:水稻;黍:黄米;稷:小米;麦:小麦;菽:大豆</p><p> 水稻被排在了五谷的首位,可见它的地位举足轻重了!</p> <p>  我们来到了南泥湾的水稻种植基地,就要解密水稻是如何变成大米的过程。</p> <p>  一粒米的成长过程,原来并不是简单的耕种,各个环节需要配合种植技巧。</p> <p>  最让学生感兴趣的自然“蟹稻共生”的生态循环模式的话题。螃蟹在稻田里清除了害虫和杂草,同时它的排泄物变成了水稻的有机肥滋养了水稻,实现了“水稻和螃蟹双丰收”。</p> <p>  水稻是否已经成熟?通过三种方式辨别水稻能否收割,学生们用眼看,用手感知,真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p> <p>  工作人员和领队老师给学生们示范如何使用镰刀收割水稻,以及收割技巧。</p> <p>  一场秋收劳作便开始,左手抓稻,右手握镰刀,手起刀落,水稻就割下来了。</p> <p>  一亩地的水稻在学生们热火朝天的劳作中快速被收割完成了,所有的水稻搬运到脱粒机旁等待脱粒。</p> <p>稻谷放进脱粒机进料口,快速将稻谷和秸秆分离出来。</p> <p>废弃的水稻秸秆还有什么用途呢?学生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做稻草人、通过工艺压制制作成“秸秆板材”代替建筑材料,减少砍伐、压制成固体燃料、粉碎后压制成下一年育秧的基料等等……</p> <p>就地取材,立刻变现,我将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一个稻田里的“守护神”—稻草人</p> <p>初现成型</p> <p>各组的“守护神”都惟妙惟肖,形态各异。这样的稻草人,你给打给打几分呢?</p> <p>  下午我们来到了炮兵学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先辈的在艰苦条件下,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炮兵人才,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炮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最后一项,也是本次研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将今日收获的大米销售出去,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大米营销方案。</p> <p>  每个小组热烈讨论,发挥自己脑洞,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以落地执行,这就是团队的力量。</p> <p>  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可是丝毫不影响大家完成方案的决心。</p> <p>  大米营销方案展示,各组进行的精彩的演讲,没有怯场,思路清晰。从南泥湾独有的水稻品种、蟹稻共生等卖点出发,通过短视频、网络平台、精准扶贫特产店等等手段进行销售,精彩的内容部分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同学们的奇思妙想。</p> <p>视频演说展示</p> <p>  最终通过各组的投票,第四小组获得大家的认可,成为方案设计第一名。</p> <p>  同学们完成了研学手册、大米营销方案,如愿的拿到了研学证书。</p> <p>  一天的研学活动结束了,收获满满,也许我们学会了割水稻的技巧、也许是记住了研学过程中一个专业术语,也许是同学之间一个暖心的小举动,也许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对自然的向往,再或许是我们感知了粮食的得来不易,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不管是什么,我们应该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为让祖国更加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p> <p>团队的力量总能让我们受益匪浅。</p>

水稻

研学

大米

学生

劳作

收割

稻草人

南泥湾

各组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