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快乐一一一麻线鼓

葉子.韩

<p>  一眼万年,大概就是我初见麻线鼓的感觉吧!</p><p> 也知道,执着于物,终究会为物所累,落得一个保管员身份,至于后人喜不喜欢它,它将归向何处,不是我所思考的问题。只取当下愉悦,足矣。</p><p> 麻线鼓是清代民国时期家家户户农村妇女在家捻麻绳都要用到的一种工具,材质多为陶与石器,是当时最普通不过的东西,以至于形态万千各不相同,其器身多融入民情风俗和吉祥文饰图案,以线造型,线面结合,富有雕塑感,质朴方峭而又圆畅流美。麻线鼓的尺寸大小恰好能玩之于掌,除了捻麻线的用途,观赏价值也很高。香插底座、烛台座、茶道壶承、茶宠、茶杯底座、文房镇纸、禅底座……搭配起来都极为古朴完美,还有稀少涂红漆的以示吉祥,麻线鼓的图案品类繁多,有瑞兽,有花草,有仙禽,有佛教题材的人物和咒语,也有道教神仙等……时光流逝,农家捻麻绳的人少了,麻线鼓自然也成了闲置。它们大多成了不起眼的杂物,被人家扔在角落或置放在窗沿上几十年,被岁月遗忘蒙上了尘埃</p><p> 我国很早就有绩麻的记载,《诗·陈风·东门之粉》:“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国语·鲁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使用麻砣的历史可能还要早。麻砣一般用木、石、陶、瓷制作,有扇形、鼓形、方形等多种。常用浮雕、圆雕、文字、绘画装饰,如花草、龙凤、蹲狮、麋鹿、猿猴等表示民俗、吉祥的图案。目前因资料缺乏,陶瓷麻砣始于何时还难以考证。相传,麻线娘娘是金代原平下班政村畅氏女,还说名叫虹仙,因逃婚端坐麻线坨上飞升成仙于五峰山。金代时即被敕封为“金天圣母”,明代时又被敕封为“龙宫圣母”,到了清代,成为神仙的麻线娘娘因义救康熙皇帝,而被敕封为“五峰圣母”。</p><p> 追根溯源,是一件很直观的事情,一眼见底。若把历史与野史万马奔腾的铺陈开了,是活色生香的人间。</p><p> 这人间,有你,有我,有他,有数不清的源头与故事。</p><p> 这些故事,因为有人,有瞬息幻化无端的人性,而变得那么有看头。</p><p> </p><p> </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