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南窗记】</p><p>1645年,石头城的那场雨 </p><p> 文/谢亚文</p><p> 1645年5月15日(顺治二年),南京洪武门外,东林党领袖、一代文宗、南明弘光政权礼部尚书钱谦益等三十一人,跪迎满清豫亲王多铎铁骑入城。彼时,如注的滂沱大雨中,钱牧斋的心思谁人能解。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下诏编撰《贰臣传》,钱谦益赫然在列,虽称两朝领袖,终取笑于人。</p><p> 无从知晓那天的石头城是否真有这场雨,电影《柳如是》的导演如此安排场景,不知是为之前“扬州十屠”的死难者呜咽,还是借雨水来洗刷钱氏心中的负罪与愧疚。</p><p>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原本,他可以避免背负亡国之恨,遗民之辱的。佚名《牧斋遗事》载:“乙酉五月之变,柳夫人劝牧斋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牧斋有难色。柳奋身欲沉池中,持之不得入。是时长洲沈明抡馆于尚书家,亲见其事,归说如此。”电影再现了这个场景,万茜饰演的柳如是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如花美眷,有礼有节,为保全夫君名节不惜以死殉义。老戏骨秦汉饰演的钱谦益,积学大儒,湛然和蔼,然而在民族大义面前与柳氏高下立判。</p><p> 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清人葛昌楣的《蘼芜纪闻》记载:“乙酉王师东下,南都旋亡。柳如是劝宗伯死,宗伯佯应之。于是载酒尚湖,遍语亲知,谓将效屈子沉渊之高节。及日暮,旁皇凝睇西山风景,探手水中曰:冷极奈何!遂不死。”于是,千百年来,“水太凉,不能下”几乎成为钱氏苟且偷生的标签。反观一代名姝柳如是,大义节操与钱谦益的忍辱苟且云泥有别,所谓有志妇人,胜过男子。</p><p> 道德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巧言令辞,道德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行为。黄灿然指出,“大陆的知识精英们太善于在严酷的环境下让自己舒服起来。”话虽在理,但有失偏颇。自古及今,朝代鼎革或国家存亡之际,落水狗有,大义凛然之士亦有。鲁迅把他们称之为中国的脊梁。</p><p> 承平之世写道德文章易,危难之际行杀身成仁难。 与钱氏几乎同时代的大书法家傅山,面对清廷数十年的威逼兼利诱,终不为所动,写下“有头朝老母,无面对神州”的诗句以明志。</p><p> 西哲苏格拉底在面临生或死的选择之际,反问:谁的去处更好?其实,天意从来高难问。 </p><p> 记于庚子年夏至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