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季——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曲歌

<p>  呼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p> <p>  入秋以来,受台风侵袭持续降雨,我区部分地块作物倒伏积水严重。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20日左右我区会出现雨雪天气,秋收工作特别是倒伏地块的收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 丢掉“赶趟、不着急”的心理,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迅速行动起来,集中一切力量,抓住近日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加快秋收进度,确保取得抗灾夺丰收全面胜利。</p><p> 面对今年特殊的秋收形势,各乡、镇、街道应积极应对,发动合作社和农户,克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打胜秋收生产硬仗。</p> <p> 一、玉米收获技术</p><p> 玉米,根据气象条件,一般按完熟期延长10天左右进行收获。要加快进度,为秋整地创造条件。有内涝积水地块,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为收获创造条件。凡是有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加工的,在保证籽粒不破损的情况下,可以粒收;有烘干能力、能够保证含水量降到28%的,就要组织收获;没有烘干能力的,待水分降到25%以内,进行机械收获或人工摘棒。对站立玉米,含水量较高的,应适时晚收,做到不下酷霜不收,增加后熟。对于在酷霜前不能成熟的个别低洼地块,没有霉变的玉米,可考虑做青储。对倒伏地块,应对割台部位进行调整、改装或改变作业方向。一是降低割台高度,尽量做到“不丢棒”;二是调整改装喂入装置,提高倒伏玉米喂入的流畅性,提升作业效率、降低收获损失;三是注意作业方向和作业时段,根据玉米倒伏方向,采取逆向收割方式,有利于秸秆喂入和减少掉棒损失,尽量等到露水消退后进行收获,以便降低籽粒含水量。对受淹积水地块,在玉米成熟后要抢抓晴好天气组织人工收获。</p> <p>  二、水稻收获技术</p><p> 水稻,适合机械收获的,以机械收获为主,扩大机械收获面积。对倒伏的地块,收获机要加装扶倒装置和防倒伏弹齿。对倒伏严重、水淹无法排除地块,要马上人工收获,人字码在池梗上,脱离本田,自然脱水,防止霉变发芽。对水淹等泥泞地块,要尽量先排净稻田积水再收获,采用高地隙履带、半履带式水稻收获机,抢时间收获,尽量调紧履带,并适当减慢收获速度,要做到秸秆均匀抛洒田间,为后续秸秆还田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采用人工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p> <p>  三、大豆收获技术</p><p> 对正常生长的大豆,要在豆叶全部脱落,子粒呈现本品种色泽,植株摆动豆粒有响声时进行机械收割,要调低割台,割茬不留底荚,不丢枝;对部分倒伏的,要选用带低割装置或挠性割台的收获机收获,力争将田间损失、收割综合损失、破碎率、泥花脸率降到最低点;对倒伏严重的,提倡人工收获,人工收割后与作业方向成30℃角条铺摆放,遇雨时可进行翻铺晾晒。条铺晾晒5-7天后,当子粒含水率降至15%时进行人工拾禾;对贪青晚熟的,临近酷霜前割倒并铺放在垄台,增加后熟作用;对成熟大豆但机械不能进地的,要人工收获、并趟。</p><p>杂粮杂豆以及马铃著,要因品种、因农时,适时提早收获,收后晾晒,确保收获质量。</p> <p>  四、收后粮食保管</p><p> 建议农民利用场院和家庭庭院,采取“支架子”“码垛子”“上栈子”“搭楼子”的办法,确保不焐粮不坏粮。组织各类烘干企业及时点火开炉,动员粮食收储企业早收粮、早烘干,并开展代烘、代储、代保管。同时,指导农民及早安排粮食销售,确保粮食产得出、销得畅、卖上价。</p> <p>  五、其他注意事项</p><p>1、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遏制秋收和秋整地期间各类机械伤人等恶性事故发生,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p><p>2、要充分利用好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大机械优势,坚持以机为主,以人为辅,能机收的机收,机械无法进地的人工收获,防止田间损失、防止倒伏作物进一步霉变,做到应收尽收。</p><p>3、要科学安排收获次序,按照“先收倒伏,后收站立;先收成熟,后收晚熟;先收经济,后收粮食;先收种子田,后收一般田”的次序,抢抓秋收进度,确保应收早收、雪前夺粮。</p><p>4、要抢抓秋整地作业,努力收获一块、还田一块、耕翻一块、达标一块,最大限度实现“耕地黑色越冬”,为明春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p><p>要坚决防止弃粮于田,把能吃、能用、能喂的作物全部收获。在此基础上,加强玉米等作物的烘干和储存,珍惜一年来的劳动成果,真正做到丰产丰收。</p><p>&nbsp;</p>

收获

倒伏

人工

地块

秋收

机械

玉米

烘干

割台

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