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彭坊村是长汀县老促会重点挂钩帮扶村之一,是原中央苏区福建省汀东县红光区委、红光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陈毅、张鼎丞、罗瑞卿、李坚真、童小鹏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战斗足迹。该村历史人文积淀深厚,自然风景优美,有一段红色故事、一条古街、一座古桥、一方奇寨、一棵神树、一间古刹、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老促会的帮助指导下,积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乡村休闲旅游地。</p> <p>一红色--红光区红军活动遗址</p><p> 彭坊是原中央苏区福建省汀东县红光区委、红光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童坊人民前赴后继投身波澜壮壮阔的革命洪流,“打土豪、分田地”,揭竿而起。创建苏维埃红色政权一呼百应,参军“扩红”上前线义无反顾。</p><p>【红色部分图片来自邓启星(草根)、《永不褪色的红光区》,在此致谢!】</p><p><br></p> <p>一条街——千年古街</p><p> 古街大约200多米,南北走向,是古代童坊通往宁化、清流的的大道,是著名官道。一路圣旨,战报,贡品……所要经过的路,有各州相府官银养护,还得有供“马快”饮马歇息的驿站,数百年来自然而然形成街道,供旅人歇脚、商人集市贸易。</p><p> 古街道宽约4米,两边是清一色的两层木质结构楼房,楼下有杂货、裁缝、理发、豆腐、肉铺、小吃店等店铺,古色古香,饱经沧桑。</p> <p>一拱桥——千年古桥</p><p> 当年马蹄声碎碎走过的古桥,面貌依旧,虽故人已换颜,世道亦变迁,但如今“她”依存游客不绝的热闹场景。</p><p>古人造桥的技术真是妙极了,就着桥墩,还凸出一块可以避让车马的休息台,可见设计之精妙周到。</p><p> 不知名的蔓藤植物顽强的在古桥堆砌的石条缝里生长缠绵,更显得此桥几百年历经风雨的古朴沧桑。</p> <p></p><p><br></p><p>一方寨——龙藏奇寨</p><p> 离长汀县城东部三十四公里的童坊镇刘陈村与彭坊、葛坪村交界处有一个风光绮丽的景区叫“龙藏寨”。那里树木葱郁,丹霞地貌奇特,肖形山石“饭甄石”、“八仙岩”、“将军岩”、“霸王别姬岩”、“一帆顺风岩”、“飞来木鱼石”、“卧虎岩”、“一线天”、“藏龙洞”、“石燕湖”、“仙人洞”、“和尚岩”等惟妙惟肖,让人们叹为观止。</p> <p>一棵树——千年神树</p><p> 彭坊村后龙山,有一株上千年的紫薇树,被评为龙岩市“古树王”,每到秋季时树皮脱落,一片金黄。因为“树兜”部分千奇百怪,内部空心,放过菩萨,群众称为“菩萨树”。古树内部空心,供奉着伏虎祖师像。</p> <p>一古刹——广福院</p><p> 广福院及后殿依山而建,始建于南唐保泰三年(公元936年)。一千多年来,古寺延续下了鼎盛的香火,延续下了每年农历九月十三的广福院庙会,延续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题咏。</p><p> 广福院门前大坪的前段有一口荷塘,深六尺余,乃山溪穿过田地而成。</p> <p></p><p><br></p><p>一非遗——刻纸龙灯</p><p> 彭坊村刻纸龙灯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由省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游刻纸龙灯是彭坊村每年欢度元宵佳节的传统客家习俗。据传,刻纸龙灯是由清康熙年间彭氏第十五代先祖彭景周将泉州剪纸艺术、元宵花灯艺术融合在龙灯上,并加以创新组合而成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p> <p> 2016年国庆节期间,中断数十年的稻草龙重现彭坊古村落,将进一步展示省级旅游特色村彭坊村的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稻草龙用稻草扎捆成龙头龙身龙尾,一般以九节或十三节构成,长度不少于四十五米。舞蹈草龙一般在正月十五进行,白天、晚上均可表演。夜晚表演时,通常在龙的全身插上香火,故又称线香龙、火龙或香火龙。</p> <p> 这就是美丽的长汀彭坊村。不要犹豫,背起行囊,来童坊亲身感受“她”那古韵悠悠般的魅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