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桂花香满园;国庆佳期,人人展笑颜。在这喜庆欢腾的假期里,张敏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放假不停研,于10月7日开展了以小练笔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线上研讨活动。 <div> 张敏老师在此次活动中再次重申了小练笔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小练笔教学研究,研究出可行的教学策略,有利于贯彻语文课程的核心,实现语文课程与实际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读写结合理论的应用在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打开一扇练笔的窗户,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将小练笔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在“编写说明”的习作部分提到“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教科书随机安排课后小练笔,目的是“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div> 张老师还跟大家分享了她在小练笔教学实践中收获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她设计了练笔环节,在充分品读了文本,了解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之后,让学生结合画面想象心目中盘古的样子。神话故事独有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欲望,学生就感觉有东西可写。短短几分钟,学生根据盘古的行为和事迹去想象,写出了心目中盘古的样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为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张老师在课堂上让具有不同表达能力的学生与大家分享作品,进行分层指导,并以鼓励为主,做了针对性的评价。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与评价,在盘古形象的认知和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工作室成员在听了张老师的分享之后,也就自己有关小练笔教学的困惑和思考与大家做了交流。 于倩老师:通过前期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明白,课堂环节中的小练笔有着重要的作用,篇幅不宜过长,要易于操作,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孩子们愁写作,家长愁辅导,老师愁讲评,或许是我们把书面表达看的太恐怖了,如果能抓住切入点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易于表达,相信滔滔不绝的学生大有人在。但教师的如何引导到位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刘英华老师:通过今晚的线上交流活动,我知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就是结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比如仿写一个句式、续写一个小故事等等,形式多样,篇幅短小,非常节约时间,能够快速地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那么,如何引导低年级孩子尝试说话、写话?如何科学设计小练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从而提升写作水平?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求方法,提炼策略。<br> 郭怡慧老师:作为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这次研讨无疑是场“及时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学期开始以来的困惑。“练笔”是学生开始写作的发端,对孩子来说从积累字词,到组织句段,再到谋篇,这其中的过程该如何进行,课堂上如何组织,课下如何反馈,我都受到很深的启发。这次活动是“积力所举,众智所为。”我从中受益匪浅,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不断学习。 苏洋老师:此次的主题是关于小练笔的研究与探讨。作文是很多小学阶段孩子头疼的一件事情,而小练笔的出现,成为了通往作文王国的过渡之桥。一次小小的练笔,可以览阅孩子的文字,品味孩子的语言,体味孩子的思想,对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独特的意义。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着手从细微之处出发,将孩子所思所想与他们的文字连接起来,并对所学的文章有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让孩子们喜欢上,因自己的想象而闪光的亮点之笔。 周济伟老师:小练笔是随文记录的一种方式,可以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也能提高阅读质量。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我觉得可以通过阅读中的读书笔记,批注等方式积累语文素材。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想象,撰写。多鼓励学生写作,多写,勤写。日积月累,结果就会慢慢呈现。写日记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反复中取得螺旋式进步。 梁家凤老师:几位老师的发言解决了我对小练笔的第一个误解,就是在我的脑海里小练笔,都是篇幅比较长的,平时上课中我也会把小练笔安排到课下,作为课后作业来布置。通过张老师的介绍,我明白了,小练笔可以是几句话或者几段话,没有字数的限制,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如此一来,我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把小练笔放在课上来进行,穿插到课堂教学中。第二个疑惑,也是我们大家共有的困惑,就是如何在课上对同学们的小练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个问题,将会通过我们工作室下一步开展课堂小练笔教学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共同解决。 厉慧老师:聆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我受益匪浅,改变了对小练笔的认知。结合日常教学,我也存在着困惑。这学期我教授的五年级语文,在第一单元就出现了小练笔,《落花生》一课让孩子们根据“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些事物,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孩子们交上来的练笔情况并不好,有的孩子当成了单纯的写物,有的孩子只是在结尾很勉强的揭示了一下所要表达的情感,他们并没有把课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习作当中。对此,我有两点疑惑,第一,在安排小练笔时,我们该如何指导孩子;第二,在反馈评价小练笔时应该怎样操作。这也是今后需要突破的地方。 思维的碰撞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一个人的发言为另一个人解疑,一个人的思考给另一人启发,同伴互助帮助教师实现了从理念到行为的转移,本次线上研讨加深了老师们对小练笔的价值认识,坚定了小练笔研究的信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