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痕迹探寻(大窝村记第二篇)

龙头舞起

一、锺鼓䣊庠術監造书院碑 <h3>  “楚地材薮也,…….水天宏敞榮额,玉堂金馬清嚴,……”——这三块石碑是记录大窝村在德、安、邦几辈人经手建造书院这个重大事件的载体,碑文大意是讲述大窝村是一个耕读传家的好地方,应该有一所自己的学院。这所书院一定能培养我们的子弟学好文化知识,考取功名,光耀大窝门庭。于是,在本村族长、长老村贤的主持下,各叔侄弟兄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捐资,在钟鼓䣊庠術的监造下,修建了本所书院。由于村民没有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石碑被人从祠堂移至井边用作洗衣台,多年的冲刷和腐蚀,石碑已被洗去铅华,仅余模糊难识的字迹。令人扼腕叹息!</h3> <h3>  听父辈听,这所学院紧挨着北面的老大塘而建,西面与祠堂的伙房相隔一个巷子,环境秀美。学院院规严格,“夫子弟之顽逆难驯者,莫要登孔子之堂”,现在书院这里已经改建成一户村民的宅子,住着一位从教多年的退休老师和她的孙子一家,不复原来的风貌。</h3> 二、古巷老墙诉沧桑 <h3>  走进村里,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你看这石板铺就的小巷,经年走过的脚步磨平了石板的棱角;墙皮脱落的青砖老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沉重的石锁,是村里青壮年比试臂力的器物,讲述着大窝祖辈村民的淳朴生活印记;静卧空地的举旗石柱和飞翘的墙头,反映出大窝古村对耕读传家、学优则仕的美好追求。</h3> 三、公祠,文化活动传承高地 <h3>  村里的祠堂(公馆),位于村庄南侧,与大塘相隔百余米。它沿袭李氏祠堂传统风格而建,方正宽大,正门向北。墙高十几米,青砖青瓦、墙头造型独特、美观大方,瓦檐以灰塑工艺绘制图案纹样;祠堂内布局规整对仗、宽敞明亮,前厅设一大戏台,宽约6米,戏台高悬,三边长石条围筑,前沿一对石狮托起两条大木柱和另两条木柱、擎起瓦背,瓦檐以木头雕龙刻凤,以“双龙戏珠”和“凤舞九天”为题材;一面木板屏风墙把戏台分成了台前和幕后。下厅是天井、地池,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透气,地池用于雨水收集和排水。下厅东西两侧既是偏厅也是连廊,西侧偏厅朝北通往大门,东侧偏厅通往戏台,两偏厅皆有阁楼,作为戏班人员的休息栖身之所。中堂宽敞高大,中间由四条大木柱支撑,东西两边各有一侧门,用于人员出入分流。祠堂内可容纳数百人。大窝公祠是村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村内重大事务协商、看戏、红白启事都在这里举行。直到今天还在频繁的使用。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丹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还在这里举办了两届奖学助学颁奖典礼的公益活动。</h3> 四、老屋、合厦屋、大屋与丁字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