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深处探寻牯牛

键之缘

<p>  2020年10月7日,和景农银“四剑客”同登牯牛降主峰。凌晨五点,晨曦未展,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说着各种趣事轶闻,向着目的地前进。路上虽然飘过几阵小雨,但未浇灭大家要上牯牛降的热情。</p><p> 车过箬坑乡政府所在地,牯牛降的身影渐渐映入大家的眼帘,远望山头雾气蒸腾,大家不禁祈祷上山后能云消雾散。</p><p> 7点30多到达位于半山腰的起点降上村,大家下车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后,7点40就开始了一天的登山活动。</p><p> 由于下过小雨,山路虽然有点湿滑,大家仍然快步向上攀登,且不放过沿途任何一个留住美景的机会,咔咔摄摄。</p><p> 海拔1100余米后,山林中雾气渐浓,浓雾中的水汽结于树叶,山风吹过林中犹如小雨阵阵。上得山岗,雾气越发厚重,经过树木稀少的石脊,风吹雾动似仙气飘飘、置身其中恍若仙境。站在牯牛大岗前,浓雾锁住牛身、难辩其容。</p><p> 自主峰下撤后,大家决定走峡谷看看。垭口下,在结满雾水的小竹林里走不多远,前面就是一大片乱石岗,由于轨迹显示得经过这乱石岗,大家只得小心翼翼地、手脚并用缓缓向下爬行。路时而从左进入水淋淋的小竹林、时而向右上到湿溜溜的乱石岗,交错循环、逐次下降,雾气也不断的消散;到海拔1100多的时候,眼前终于出现了比较规整干爽的山中小径。小径不时跨过溪流让你寻找新入口、拦腰倒伏的大树让你时而绕行、时而钻行,好不辛苦。大家紧赶慢赶、在天色渐暗时终于进入了路况平缓的谷底山路。</p><p> 6:40多,在先的三人抵达历溪路口停车处,全程历时11小时、行程18公里左右的登山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p><br></p> <p>7点40,我们从降上村出发,开始登山。</p> <p>气始段是与黄山168徒步线路相重合的古道</p> <p>向着云雾缭绕的高山前进</p> <p>山下蒙蒙薄雾如同轻纱掩面</p> <p>这片茶园地里的三岔路口,是168线路和登牯牛降山路最易出错的地儿。</p> <p>山路曲曲弯弯</p> <p>秋叶静美</p> <p>红枫似火</p> <p>山岗之门</p> <p>石衣如花</p> <p>景农银“四剑客”</p> <p>林间迷雾</p> <p>奇松</p> <p>山花</p> <p>山菇</p> <p>灵猴上树</p> <p>龟松相伴</p> <p>鲤鱼背</p> <p>浓雾中,牯牛大岗难辩真容。</p> <p>  牯牛降坐落在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核心区面积逾10万亩。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以雄、奇、险、秀著称,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江南通志》记载,黄山有三十六垣,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可见,牯牛降在古代就与黄山齐名,最高峰“牯牛大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顶天而立。与著名的黄山(1873)、清凉峰(1787)同为皖南三座高峰,自西向东,屹立在安徽南部。</p><p> 牯牛降主峰的牯牛大岗,位于石台县大演乡新农村严家组辖内,黄海海拔1727.6米,相K。对高差达1694米,为安徽省南部第三大高峰。尚未开发开放。有“绿色的自然博物馆”、“未开拓的黄山”之称。自主峰之上,面向东南,具体景点的分布情况,由远及近大抵是:巨大的睡佛以山为榻,面向西南,斜仰于众峰之上;接着是构成牯牛降大景观的一组景点:犁充、犁箭、犁尾、牛头,游人脚下的牛脊背——牯牛降主峰。在这头巨牛的腹脊之间,由西南向东北依次凤凰松,鹦鹉石,“飞来石”,迎宾神龟,大头鼋,太白金星等等。东南侧正面的大峡谷中,巨大的“排刀锋”拔地而起,主峰北侧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景观是:高山草甸,黄山松纯种树,原始森林,阔叶针叶混交林,以及各种珍禽异兽。、</p><p><br></p> <p>主峰标识牌</p> <p>茱萸红似火!</p> <p>主峰标识</p> <p>进入乱石岗</p> <p>乱石岗中的爬行</p> <p>海拔慢慢降低,远山景色宜人。</p> <p>美丽小菇</p> <p>险要塌方处</p> <p>爬过乱石岗后,惬意得走在山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