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抗美援朝烈士致敬!向校友、烈士后人致敬!

ldk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1岁的父亲在朝鲜牺牲 长眠异国他乡</h3> 64年前她6个月,父母双双奔赴朝鲜战场<br><br>  63年前她13个月,父亲战死异国,忠骨不知下落<br><br>  8天前,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终于回归祖国<br><br>  64岁老人李海放当天赶赴沈阳迎灵,站在人群中,她泪流满面,喃喃自语——<br><br>  爸爸,如果有你,哪个才是你?如果没有你,他们每个都是你<br><br>  本报记者 李竹青(2014年)<br><br>  战士驰骋战场,不幸为国捐躯,虽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迈,他们的亲人怎能忍心让烈士忠骨流落他乡。<br><br>  3月28日,437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葬在异国邻邦多年的英灵,终于可以长眠祖国怀抱。<br><br>  听到这个消息,64岁的李海放阿姨,忐忑中,又充满期冀——父亲李树人的遗骨,会不会也在其中?<br><br>  李树人,是宁波的女婿,他的妻子就是宁波烈士朱洪山的妹妹朱虹。<br><br>  昨天,记者从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得知,当年,身为团政委的李树人英勇牺牲在三八线附近的昭阳江畔;他的忠骨被就近埋葬在附近的深山中。<br><br>  几十年过去,英雄的遗骨已难以寻觅。他们的女儿李海放去年亲自到韩国坡州墓地,也只能证实其中确实有从父亲牺牲地点迁来的骨骸。<br><br>  如今,烈士遗骸归国,她去沈阳迎灵,当装着棺木的军车从她身边驶过,她不能自抑,泪流满面:<br><br>  “爸爸呀,你回来了吗?400多具遗骸中,有你吗?如果没有你,那他们都是你。”<br><br>  清明到了。她说,给母亲扫墓时会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这是母亲等了一辈子也没等来的事情。<br><br>1951年—— <br><br>31岁的父亲在朝鲜牺牲<br><br>长眠异国他乡<br><br>  李树人,祖籍是江苏丹阳,是原20军58师172团政委。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英勇牺牲时,他时年31岁。<br><br>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58师172团最早被称为“老一团”,解放战争期间是华东战场上的一个主力团。在朝鲜战争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172团诞生了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br><br>  1949年前后,慈溪籍战士朱虹在20军58师做宣传干事,与李树人彼此产生好感,结为夫妻。<br><br>  1950年4月,他们唯一的女儿李海放出生。<br><br>  当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李树人和朱虹忍痛将6个月大的李海放寄养在山东曲阜的奶妈家,双双奔赴前线。<br><br>  1951年5月16日黄昏,在第五次战役突破昭阳江的战斗中,李树人被敌人炮弹击中胸部,伤势严重。<br><br>  “不要管我了,完成战斗任务要紧”,他用仅存的力气,一字一字多次要求身边同志。<br><br>  第二天,因伤势过重,李树人不幸牺牲了。当时部队在连续作战,且地处三八线以南,他的遗体被就近掩埋在昭阳江畔的深山中。当时,襁褓中的李海放只有13个月。<br><br>  种种原因,不久后,上级决定让朱虹先归国,李树人却长眠在异国邻邦冰冷的土地上。<br><br>2012年——<br><br>母亲没有等到丈夫忠骨归国<br><br>抱憾离世<br><br>  回到国内,望着襁褓中的女儿,朱虹泪眼婆娑。<br><br>  她一次次向军队领导申请将李树人的遗体运送回国,直到1953年战争结束,收到确切的回复:实在运不回来。<br><br>  当时李海放两岁多,听别人叫爸爸,就问妈妈:“我的爸爸呢?”朱虹说:“你爸爸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去了。”<br><br>  后来有人告诉她,志愿军早回国了。李海放再问妈妈,朱虹说:还没轮上你爸爸那一批。<br><br>  她上了初中,朱虹终于告诉她,爸爸在哪儿了。“爸爸离我那么遥远。”那天,她哭得昏天暗地。<br><br>  18岁那年,她追随父亲的足迹,参了军,后来复员,从事医务工作。<br><br>  多年后,李海放和母亲朱虹申请,为李树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设立衣冠冢,好有个祭拜的地方,但申请报告一次次石沉大海。<br><br>  遗骨回不来,英魂也没有栖所,每每想到这些,母女两人心如刀绞。<br><br>  2012年,朱虹驾鹤西去。李海放说,或许是因为失望太多次,母亲已经很少提及此事,包括对父亲的感情也很少说起,她将一切埋在了心里。<br><br>  “她什么都不说,但作为女儿,我能感受到她的心事。60年来,妈妈盼着爸爸的忠骨能运回祖国,从满怀期待的青年等到迟暮垂垂的老年,她最终没能等到这一天,心中带着最大的遗憾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路。”她说。<br><br>2013年——<br><br>她去了父亲在三八线附近的牺牲地<br><br>带回一块石头作为纪念<br><br>  朱虹辞世时,李海放年过六旬,已是华发苍颜,她在心中暗自许愿:但愿在有生之年能实现妈妈的遗愿,找到爸爸的忠骨。<br><br>  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时的一句话,让李海放的“寻父”之路看到曙光:韩国将把安葬在京畿道坡州市积城面沓谷里的360具中国军人的遗骸返还给中国。<br><br>  李海放所在的“志愿军后代寻先烈墓园”QQ群沸腾了,烈士后人们当即决定,去韩国坡州墓地凭吊。<br><br>  7月29日,一支由10位团友组成的特殊“旅行团”在韩国仁川机场集结,团员平均年龄60岁,李海放是其中一员。<br><br>  他们将这个团命名为“朝鲜战争志愿军烈士后代祭扫团”。<br><br>  那片位于三八线以南、韩国京畿道坡州市积城面畓谷的墓园被称作“敌军墓地”,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安葬着朝鲜战争期间阵亡的中朝军人遗骸。<br><br>  韩国其他墓园的墓碑都朝南,只有这片墓园的坟墓全部朝北,那是故乡的方向。所有的坟墓都没有墓碑,每处坟上都只有一块小小石碑,没有名字,没有年龄,只写着遗骸被发现之处。<br><br>  李海放和团友们一个一个数下来,一共367个坟墓,他们在每一块石碑前都放上洁白的菊花,点上祖国的香烟,盛上家乡的白酒,然后在黑纱布幔上悬挂着三位志愿军烈士的遗像前跪拜祭奠。这3张遗像代表着18万位烈士。<br><br>  有几座石碑上刻明,它们是从麟蹄郡迁来。那是李树人牺牲的地方。烈日下,李海放在每一座墓前拼命地拔草,泣不成声:“爸爸,是你吗?我来看你了……”<br><br>  当时,63岁的李海放疾病缠身,口袋里还揣着药。<br><br>  祭扫团回国后,李海放与另外两名团友从韩国西边的仁川,沿三八线驱车往最东边、昭阳江向南的麟蹄郡,寻找李树人烈士的牺牲地。赶到时,已是黄昏,他们找到了一个几乎是压着三八线的韩国村子——蓝天里(音译),村办公室外面标着“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军人遗骸”,还贴着横幅:“如果找到军人遗骸,韩国政府奖励3万-70万韩元”。<br><br>  终于来到父亲的牺牲地。李海放试图在这里再次寻找遗骨,可是又如何能找到。最终,李海放在泥石堆里挑了块手掌大的石头,她想带回家刻上字,陈列起来,作为祭奠父亲的物件。<br><br>  石头带回来一年多,还是什么都没有刻,李海放说,这石头上或许沾染过父亲的血迹和足印,太珍贵,一直没想好应该刻什么。<br><br>2014年——<br><br>她和装载忠骨的车辆擦肩<br><br>第一次觉得父亲不再遥远<br><br>  终于盼来了这一天。3月28日,根据中韩双方的约定,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送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br><br>  “我的亲人啊,你们终于回家了!”韩国归来的遗骸将在下午抵达陵园,这些年过六旬的老人们早上9点便聚集在陵园门口。<br><br>  他们拉着横幅,捧着鲜花,臂缠黑纱,等待迎灵。<br><br>  当天下午1点左右,39辆装载着志愿军烈士忠骨的军用卡车与李海放擦肩而过,驶进陵园,那一刻,她第一次感到与父亲的距离不再遥远。<br><br>  她哭出了声:“爸爸呀,你回来了吗?400多具遗骸中,有你吗?如果没有你,那他们都是你。”<br><br>  装着遗骸的棺木被送到陵园内靠西侧的一个建筑内,黑色的铁门阻挡了视线,烈士的后代们在门口摆放好鲜花,鞠躬遥祭。<br><br>  昨天,李海放告诉记者,即便现在也不能确定这些骨骸中是否有父亲的遗骨,以后的清明或父亲祭日,她都会去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包括那些没有后代的志愿军,她都会一一祭拜。<br><br>现在——<br><br>她等待着用DNA技术<br><br>找到爸爸的忠骨<br><br>  李海放说,她很期待通过DNA技术确定遗骸身份。她曾咨询过陵园负责人,对方告诉她“DNA是要做的”,但具体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上面会安排”。<br><br>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原副总队长左芷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从骨骼腔体的骨组织里提取DNA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为这些志愿军遗骸进行测定后,建立DNA数据库,然后再对有亲人在朝鲜战场上失踪或找不到遗骸的后代进行比对,就可以把无名尸骨变得有名。<br><br>  “我已经64岁了,做DNA要尽快啊!”昨天,李海放这样感慨。<br><br>  记者上网搜索时发现,这不仅是志愿军后代的心声,更是众多网友的呼吁:“找到他们的名字,让他们真正的落叶归根,也让等待了六十多年的烈士遗孤们找到亲人”。<br><br>  不久前,李海放联系到父亲生前的一位战友,他告诉她,父亲牺牲时,被放在了一个马槽里,上面盖了个门板,一并埋在昭阳江边的村旁,还说出了详细地址。<br><br>  这个消息让她兴奋不已,她准备再次去韩国父亲牺牲地,“在那位战友说的地方找找,如果能亲自找到父亲的遗骨,就找当地政府帮忙挖掘出,如果找不到,那说明这批归国的遗骸中可能就有父亲,那我就在他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地方,轻轻诉说这些年的思念。”<br><br>  又到清明时节,朱虹葬在上海的墓地,李海放准备在清明扫墓时告诉她:有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已经归国,里面可能有父亲;未来会有更多的父亲战友陆续归国,那些在异国孤眠多年的英灵,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安心长眠。<br><br>爸爸<br><br>我想接你回家<br><br>2013年,李海放在韩国祭拜时写下这篇文字<br><br>  今天是2013年8月1日,我们来到韩国坡州中国军人墓地,祭奠国际主义的英烈们。这里静静地躺着367位从当年战场迁移过来的志愿军烈士,只有遗骸,没有姓名。你是谁?谁的儿子?谁的兄弟?谁的父亲?但愿能早日查明你们的身份,让亲人把你们接回家,你们在海外漂泊的时间太久太久了!<br><br>  爸爸,您在哪里?女儿怀念您,女儿接你回家。<br><br>  爸爸李树人是20军58师172团的政委,在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中牺牲了,时年31岁。<br><br>  ……<br><br>  爸爸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真正的胜利,他却躺在异国邻邦冰冷的土地上。爸爸的遗体没能运回国,境内外都没有他的墓,60多年来,妈妈盼着爸爸的忠骨能运回祖国,她从满怀期待的青年等到迟暮垂垂的晚年,她最终没能等到这一天。2012年妈妈带着心中最大的遗憾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路。<br><br>  爸爸赴朝参战时我只有6个月大,爸爸牺牲时我也只有13个月,对爸爸没有印象,更没有享受到最伟大最厚重的父爱。如今,爸爸唯一的女儿——我,也已是华发苍颜,步入老年,但愿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实现妈妈的遗愿:找到爸爸的忠骨,接他回家。<br><br>  六十多年过去了,今年已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六十周年,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祖国人民长久的和平和安宁,如今祖国强盛了、民族振兴了、人民富足了,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能力、有责任让没有回家的英灵早日回家!这是祖国的尊严、民族的尊严,更是对国际主义英烈的尊重,让活着的人不再流泪,让漂泊在海外的亲人早日落叶归根。<br><br>  爸爸,您在哪儿?海放想你,海放接你回家…… <div>在韩志愿军遗骸回国大事记</div><div>2014年3月28日,第一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共迎接回来了437位烈士;</div><div>2015年3月21日,第二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共迎接回来了68位烈士;</div><div>2016年3月31日,第三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共迎接回来了36位烈士;</div><div>2017年3月22日,第四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共迎接回来了28位烈士;</div><div>2018年3月29日,第五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共迎接回来了20位烈士;</div><div>2019年4月3日,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共迎接回来了10位烈士。</div><div>2020年9月27日,第七次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共迎接回来了117位烈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