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想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这是余老写在自序中的一段话,也表明了余老的心境。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著作有《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等。余老一生跌宕起伏,撰写本书时已是知命之年,在这个不算年轻的年纪他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正是余老的这一次考察才有了现在的“印刷量最大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之称的《文化苦旅》。 本书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找文化灵魂的人生真谛。余老翻山越岭,用其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对中国的深层文化进行深思,掀开了历史沉重的面纱,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div> 凝望牌坊,悲剧性的命运令人心寒;走进寺庙,文化的蜕变带来期望;感受信客,诚信的本质值得深思。</div> 中国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创造过盛世,人们为了保留住以往繁华便于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人们的理想总是好的,而岁月却是逆人而行,变故也是层出不穷,人们再想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必须的极限还是会被时间冲走,虽然也有些是出于人为,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历史轮盘上的空白。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日,没有昨日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 在山水中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这便是我读此书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或许,我还未完全领悟余老的深意。或许,我还未真正读透这本书的内涵。然而,《文化苦旅》一曲苦苦的悲怆奏响了时代的绝响,警世亦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