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7-16 06:48</p> <p> 陈友谅(1320年-1363年),湖北沔阳府玉沙县(今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p><p><br></p><p> 生平</p><p> 钱谦益的《国初群雄事略》曰:“陈友谅,沔阳人,本姓谢,祖千一,赘于陈,遂从其姓。父普才,黄蓬渔子也。”故知陈友谅祖先为谢姓,因过继母系而改为陈姓。</p><p><br></p><p> 父亲陈普才。本业渔夫。元惠宗(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天完朝,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p><p><br></p><p>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p><p><br></p><p> 至正十九年(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p><p><br></p><p> 至正廿年(1360年),陈友谅攻陷鸠州,命死士刺杀徐寿辉于至鸠州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五通庙,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随即与张士诚合攻朱元璋。朱元璋金陵应天府被围,只好遣胡大海进攻信州,迫陈友谅回师救援,朱元璋一面离间张士诚,张按兵不动。陈朱双方在金陵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败走江州(今九江)。</p><p><br></p><p> 至正廿三年(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朱以水军二十万亲征,是为“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自恃巨舰出战,采用炮攻,差点捕获朱元璋。随后,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利用东北风而改用火攻,致使陈友谅部大量受损。之后朱元璋利用鄱阳湖水位降低便于小舟活动,改为分兵水路围攻陈友谅。陈友谅突围时起雾,陈从船舱中探头出看,竟中流箭而死,汉军溃败。随后朱元璋围攻武昌,并尽占湖北各地。</p><p><br></p><p><br></p><p>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陈友谅死后传说墓葬在延平九峰山金交椅,又传说死后葬于湖北武汉著名景点黄鹤楼旁。</p><p> 反正帝墓九九八十一个,真假有待后人考证。</p> <p>这就是传说中陈友谅死后长眠在九峰山金交椅的风水宝地。</p> <p>郭沫若曾为延平即兴题诗。</p> <p>九峰山植物品种繁多。</p> <p>金交圣境:陈友帝陵所在地。</p> <p>金交椅是延平风水宝地之一:日受万人朝拜,夜享万家灯火。</p> <p>闽江源头:古往今来是商贸胜地,白天过往船只数不胜数,南方古代船渡都是用桨划,划桨姿态如朝拜,故称“万人朝拜”;延平自古是兵家必经之路,历代设为府弟,居住人口几十万,夜间万家灯火,热闹非凡。</p> <p>枯藤老树可见年代久远。</p> <p>大象历来为吉祥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