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老家在阳信城北五里堡,也叫史家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有七间北屋,堂屋屋门口外有两棵芙蓉树。这小院里,有我的童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屋门口的两棵大石榴树,树姿优美,繁花怒放,灿若云霞,分外鲜艳。置身树下,如临仙境。最美要数秋天,红红的大石榴压满枝头,像一个个红灯笼。嘴馋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摘下来,剥开皮。石榴百籽同房,籽粒晶莹。取几粒放入口中,酸酸甜甜别有一番滋味。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老家景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院子西南角是一片“姜不辣”,春夏时节郁郁葱葱,秋天,枝头挂满盛开的黄花,院里成了花的海洋。“姜不辣”学名菊芋,又名洋姜、鬼子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秋后,我和爸爸一起刨“姜不辣”。在过去缺吃少穿的贫穷年代,我家院子里的“姜不辣”解决了大问题。由于它产量很大,爸就用大瓮把它腌成咸菜,经常把咸菜送给左邻右舍。也常把刚刚刨出的“姜不辣”送给村里人,教给他们怎样种植。几年以后,我们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种植“姜不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次,我和同伴捉迷藏藏进“姜不辣”林子里,捡到了一个鸡蛋,我们用泥巴把它裹起来,再在外面包上一层蓖麻叶子,捡来树枝树叶,把鸡蛋烧熟了吃,好吃极了。第二天,我们又捡了一个。后来,妈妈知道了。说这不是我们家的鸡下的蛋,邻居立明嫂子来问过。妈妈让我拿着两个鸡蛋给她送去,我万分舍不得。要知道,在七十年代鸡蛋可是好东西,平时根本吃不到,妈妈都攒着换针头线脑,或者是我们兄妹生病时妈妈才给炒着吃。头疼脑热或者咳嗽,吃了就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院子的东边种着手巾花(蜀葵)。夏天,一株株一簇簇盛开五颜六色的花朵,引来翩翩蝴蝶,煞是美丽。我们女孩子会摘下花朵掰出花瓣,将花瓣底部揭开粘在耳垂上当耳坠。当手巾花落了,会结出一个个扁圆形的种子。我们会拿着自家的种子和同伴们相互换,因为每家的手巾花颜色和花瓣层数不一样,此花生命力极强,随便撒在院墙边或者屋门口就能生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院子的西墙边有一个猪圈,家里养了一头老母猪,带着它的一群猪仔。我和哥哥、姐姐经常把打割的野菜扔进去。看它们摇着快乐的小尾巴争先恐后地抢食,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次我拔来鲜草喂猪,它就会“哼哼“”地大口吃起来,吃完了就抬头看着我。我再扔一把,它就又低下头快速地吃起来,感觉永远吃不饱似的。有时候,没有食吃,它就躺在地上睡大觉,一听我走来,就立刻伸长脖子,咂着嘴,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我就逗它,故意把草扔出很远,它赶紧跑过去吃。我经常边喂草给它,边和它说话,它好像能听懂一样。</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到过年我们家就会卖一头猪,换回肉、面及其他过年的用品,妈妈会包一些猪肉饺子,好吃极了。最重要的是,每到新学期开学时,爸爸就卖掉两头小猪,为我们兄妹几个交学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只老母猪可是我们家的大功臣,一年生一次猪仔。后来,那头猪不能再生小猪仔了,爸爸就把它卖了。一下子没了玩伴,我心里很难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夏天的晚上,妈妈经常在院子里铺上凉席子。我们姐妹几个就光脚躺在上面,望着满天星星,拉呱。妈妈坐着马扎,在马提灯下,边听收音机边纳鞋底。这是我们一天最开心的时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就是我童年美丽的家园,听风吹树叶动,看蝴蝶花间舞,尝枝间果实甜。院子里,有爸妈辛勤劳作的身影,有甜美的果实,以及一大家人温暖的爱。</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王红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张玉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文为原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