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字字乾坤 千字文】 导师 蔡红铮</p> <p> 字字乾坤 十五班 师训营</p> <p>尊敬的各位学长,大家晚上好!我是蔡红铮老师,又到了字字乾坤千字文传习社预备师资营的授课时间。很高兴能够和大家继续分享《源解千字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字文》的第九课“云腾致雨”。还有两节课,我们第一期线上课程就要结束了,好多同学都问到接下来的学习,谢谢大家的认可,其实传习社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能够分享教学的千字文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和同行者、更多的城市发起人和合伙人。这些内容在大家顺利完成第一期学业后,我们会介绍给大家。今天我们还是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云腾致雨”这四个字,请大家准备好笔,准备好纸,做好笔记,请保持周围都是安静的,让自己能够在线及时地去聆听。还需要提醒大家,对照PPT学习,因为有好多的文言和生僻字需要对照认识,如果有语音条,不能够马上理解,还是建议大家停下来,反复播放,反复听,听懂了再继续往下学习,这样能够确保学习效果。好,现在我开始讲课,大家准备好了吗?</p> <p>“云腾致雨”是说雨水形成的过程,云是由大地、山川的水气腾升而形成的,是水气在空中凝结之形,也就是积雨云。云里的水气遇到很冷的温度,会凝结成水滴下落,就形成了雨,这是天地间最大的水循环系统。我们常说 :山出云雨,雨润天下。</p><p>“云”和“雨”在中国文化中也非常重要,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云”和“雨”。</p> <p>刚才我们已经理解的自然界的云和雨,云和雨的形成过程,那么人世间的云、雨在中国的文化中代表着什么呢?首先云和雨代表着聚散,当云里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成雨滴分散飘落,人们用它比喻分离、永别,比如“风流云散,一别如雨。”“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这种分离再聚的时候已非旧时模样,所以云雨的聚散有很多无常和无奈。</p><p><br></p><p>云和雨也用来比喻人情世态的反复无常,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用云雨表示这种反复变化的无常,云变成雨,雨变成了云,所以呢,古诗中也有很多关于翻云覆雨的说法:人间反覆成云雨,福燕江湖莱又去。说“人情云雨九嶷山,世路风涛八节滩”告诉我们,这种反复无常让我们能够有一个心态,“静阅人情半云雨,期君古道莫相忘。”</p><p><br></p><p>人世间的云雨也用来比喻恩泽,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蛟龙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龙,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角龙如果得到云和雨就会飞腾上天,终究不会呆在池中,这个云和雨就是恩泽就是机会,这句话呢,也是比喻有才华的人啊,一旦遇到机会。蛟龙得云雨就能够充分施展才华,所以恩泽啊叫“洪恩罔极,云雨增加”,啊云雨就是恩泽,那么,人世间的云雨最多的用来指的是男欢女会。</p><p><br></p><p>古人描绘男女交欢的词语很多,但云雨一词用的最多,共赴云雨就是指男欢女爱的酣畅淋漓,情到深处的水乳交融,其情境与云雨二字极为契合。</p><p><br></p><p>云雨之所以千百年来被长期应用、经久不衰,除了其颇富诗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源自中国第一位美神巫山神女之口,出自写美女的顶级高手宋玉的笔下。</p><p><br></p><p>云雨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巫山云雨”的典故,在这两篇赋中,宋玉极尽文字知能浓墨重彩地将巫山神女描绘为至善至美的天上人间,独一无二的美丽女神,这位女神姿容秀色,天下无人可比,形象仪态举世无双,在宋玉的高唐赋序中讲。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和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p><p><br></p><p>王曰:”何为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在说什么呢?在说啊,昔日先王楚怀王到巫山游览,因为疲倦入梦。梦中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本是巫山神女,闻到大王在此游览,我愿与王同床共枕,楚怀王于是和子女做了露水夫妻,这个女子临别的时候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p><p><br></p><p>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怀王于晨昏观巫山,早晨和晚上啊,傍晚呢,就看这个巫山果间云雨,果然看见了云雨啊,因为女子说她会化成云和雨,早晨叫朝云,暮为行雨,楚怀王呢,特于巫山修建名为朝云的庙宇。这是在高唐赋序中来讲的,后来啊,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也到了这个地方游玩,他也希望像父亲那样风流好梦一番,但襄王有意,神女无心,这句话我们都听说过。</p><p><br></p><p>这个神女呢,只在襄王面前尽情的炫耀了自己的美色,已知襄王神魂颠倒,怅惘不已,但是呢,并没有如愿啊,可以呢,同床共枕,这一次没有成功的男女欢会,便成了高唐赋的续篇,神女赋的内容,所以我们后人总说襄王有意,神女无心,这就是云雨指男女欢会男女私情的出处。</p><p><br></p><p>后来元曲大家马致远在《四块玉巫山庙》中也生动地写了这个神奇的故事,他写“暮雨迎、昭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漫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朝云暮雨巫山云雨啊,这种共赴云雨,我们大概对于云雨描写男欢女爱也有了个了解。</p><p><br></p><p>那为什么要和大家细解云雨呢?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透视出我们中国文化的两大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中国的文明以农业为主,是土地的文明,是靠天吃饭的,所以古人对大自然有强大的依赖性,只有与大自然维持和谐的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才能保证人类自身的正常繁衍和发展。</p><p><br></p><p>所以,性爱观作为人类生存思想的一部分,必然是与自然的情感相联系的,云行雨施就是大自然给世人做交合的榜样和暗示,男欢女爱,生儿育女就是声明效法自然的结果,事实上把男女交欢与云雨联系在一起,其实是出自一种古老的宗教观念,他们认为行云降雨,是天地阴阳交汇的结果,所谓天地相会以降甘露,那云雨呢,也是万物生化的重要条件,那用交媾的方式来祈雨就是因为人们认为。</p><p><br></p><p>如果没有人的两性的真正结合,花草树木是不可能成长繁殖的,就像云雨是天地万物生化的重要条件。</p><p><br></p><p>另一方面呢,中国人的情爱表达方式是重内不重外的,神女化为云雨是一种艺术的想象,由于这种想象表现了男女交欢时那种像云一样飘忽,像雨一样空灵的感受,符合人们接受的心理基础,因而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并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西方很多古典作品中对这些的描写都不会如此的含蓄。他们强调行为的本身,而中国人的情绪表达是内敛的,用言语来预示情爱,无论是形态还是感官知觉,都是一种启发内在情绪的表达,强调含蓄唯美自然的内在体验,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含蓄内敛的审美观。</p><p><br></p><p>好讲完了,关于云和雨,接下来我们进入汉字教学的环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字是云腾致雨的雨字,因为云字里也有雨,所以我们先要讲雨字。</p><p><br></p><p>首先了解一下你是从哪里来的?儿歌中讲,云里藏着雨,雨是由云变化而来,是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p> <p>我们看一下PPT的左边最早的甲骨文的雨字,像雨从天而降之形,引申为凡自上而下者称雨这就是雨的象形字,旁边这个呢,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雨滴。好,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小篆的雨字。</p> <p>小篆的雨字用说文来解释是最为清晰的,《说文》讲:“雨,水从云下。”就是指云下面的水雨滴。上面的一横,一象天代表天君,看横下面,有一个下垂的这个盖子。冂象云,有垂覆之象,那么在这个云下面呢,叫水靈其间,下面就是水了。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的雨呢,是山川,河流和空气中的水汽上升到天空中,遇冷凝成云,再遇冷聚集成水点,降下来就是雨。小篆的上部呢,就像天和云,下部就像雨滴非常的形象。</p><p><br></p><p>我经常在想,我们古人怎么能这么智慧呢,他们怎么就能够了解到雨是从云里下下来的?小的时候坐飞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云下面明明是下着雨,阴天。怎么一到了云上面就是晴空万里呢?云上面从来都没有下过雨,就是因为雨是云变成的,造字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了云下的水就是雨,水从云下。好接下来呢,我们来了解雨字的文化部分的内容。</p> <p>雨字的文化部分,我们从三个部分来理解,首先呢,先要认识雨,雨就是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叫雨水,那么降雨的季节呢,叫雨季。雨是润泽万物的,所以雨也比喻教泽,像雨一样润泽大地,在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中讲,泽雨无偏,天上的雨啊,润泽大地,不会有任何的偏薄偏心,叫”泽雨无偏,心田受润“,雨水能够润泽万物,所以雨,也指润泽。在《说苑贵德》中讲:“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下雨雨人。”</p><p><br></p><p>那第二个雨字为什么念雨(四声)呢?雨是雨的多音字。作名词的时候,谓雨指云层中降落的水滴,做动词的时候呢,念雨指降雨,比如雨雪,在其韵韵中,讲雨自上而下曰雨,指自上而下,像雨一样的降落,下雨时雨点是密集的,这个雨呢,又指密集的射击或投掷。</p><p><br></p><p>雨的第三部分的文化要讲到雨在古人生活中到底代表着什么?古人啊,认为天降雨是上天的恩泽,庄稼离开了雨就没有办法生长,所以人们呢,经常去祈雨求雨,其实求的呢就是风调雨顺,所以风调雨顺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幸福生活。在诗经小雅甫田中讲:“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田祖呢,解释就是传说中的耕田者指神农氏,意思是弹琴吹瑟,击鼓供奉,祭祀神农氏叫田祖。</p><p><br></p><p>祈求神农氏给大家风调雨顺的好时节,带来载歌载舞的好丰收,这就叫以御田祖,以祈甘雨。</p><p><br></p><p>在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时期,统治的工具就是仁义道德。王道呢,指的就是先王之道,他的表达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的美好生活,就是风调雨顺。如何来定义风调雨顺呢?他说,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所以讲雨的时候,一定要对风调雨顺的幸福生活能够了解并且描述。</p><p><br></p><p>最后我们讲一下雨字的课堂教学。</p> <p>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是造字雨字,上面的一横象天,这一个下垂的这个冂象云,云下面就是雨水,这就是雨字,非常清晰。文化的部分呢,我们讲到三部分,第一个讲名词的雨,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指润泽万物,也指教育教化。那文化的第二个部分呢,讲到了动词,雨(四声)指自上而下像雨一样的降落。那第三部分,我们讲到了风调雨顺,叫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p><p><br></p><p>接下来我们学习今天的第二个字,云腾致雨的云。天上的云,云有各种形状,一团一团一朵一朵,最早的云字是象形字,就是云朵的样子。</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先来看甲骨文的云字,上面的两横代表天,下面是云的形状,是流动的回转形,纹样云是个象形字,就是云纹云的形状,在中国的吉祥图案里,大多是云纹,代表着吉祥美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云是如何形成的,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结果,太阳照在地球表面的时候,高的温度把土壤,植物中的水分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一旦水汽饱和了,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和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样就产生了云的外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样有助于地球的保温,同时它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还有降温的作用,到底起哪种作用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好,了解了云的形成和云的作用,我们也认识了甲骨文的字形,非常简单,就是我们抬头看到的云卷云舒的流动之形,那么再后来,在周代和秦代之间,云上面加了雨。这个有雨的云呢,就和原先的这个云分为了两个字。</p><p><br></p> <p>甲骨文的云字形呢,强调了云的形状,而上面有雨的这个雲字呢,强调了自然界的雲的生成,《说文》讲:“雲,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意思是云为山川湿气所生,其形在下散而为气;其形在上,敛而为云。这个云字啊,上面有雨的云字。加了雨呢,所谓云行雨施,云有雨,其形义非常清晰,云遇冷凝结则为雨,所以我们经常说的云行雨施,云伴着雨,这就是对后来这个纪云的解释。</p><p><br></p><p>最早的没有雨的云,后来变成了语词,是说的意思。与曰字相同,到了汉字简化之后,这两个字合为一字,都用没有雨的云,代表自然界的云。接下来我们学习云字文化部分的内容。</p> <p>首先,云是指形状像云的事物,比如古代女子的发髻堆在头顶上,称为云鬓。那云的形状呢,色彩都非常的丰富,我们古人观察云朵总结出很多的规律,叫看云识天气,比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比如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观察云也是我们这个课堂上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孩子抬头看天的胸怀,就会和天空一样大。</p><p><br></p><p>好云的形状呢,我们已经了解了。文化的第二个部分呢,讲云的特质,讲浮云。云的形状是流动回转漂浮不定的,后来人们把飘散不定的称为浮云,孔子说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浮云就是虚妄的。云在天边离我们很远,所以云也只指世代很远的子孙,孙子的孩子称为云孙,去很远的地方游历叫云游,所以又远又漂浮不定,这都是浮云。</p><p><br></p><p>云呢也代表多,他通上面有草的云,《庄子在看》中奖,万物芸芸各复其根。云云,就是众多的意思,云多有团聚之意,也被引申为繁多,比如云集。</p><p><br></p><p>云也作为语词,一是指说,比如谁云,就是谁说。云也作为助词,用于句首,比如“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云何而住,云何以降伏其心?这都是语气助词好,对于呢文化部分有了理解,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云字的课堂教学。</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首先是造字《说文解字》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甲骨文云的字形就是云朵的形状,云卷云舒流动之形,后来上面加雨指积雨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云文化部分首先指云的形状指象云的形状的事物,比如云鬓,同时云的形状呢,也教给我们,他和天气变化有关,让我们学会看云识天气。文化的第二个部分,讲云的特质就是漂浮不定,同时呢,在天边离自己很远。云朵聚在一起有多的意思,我们经常说它和草字头的云是相通的,芸芸众生,万物芸芸都是指众多的意思,那么云呢,在古文中呢,有说的意思也作为助词用于句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下来我们学习今天的第三个字,云腾致雨的腾奔腾的腾腾飞的腾,首先是造字,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事物,腾本义就是腾跃,有跨越之义,说起这个腾字,我们就想到了一种动物,这种动物就是马,奔腾跳跃。马跑得很快,马蹄踏出的腾腾腾的声音就是腾的发音,中国的文字是先有了读音才会有字形,所以腾,从马奔跑的声音《说文》,讲:“腾,传驿。”它的本意呢,就是传递,站驿的邮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代的传递呢,以马曰传,用马传递叫传。以马曳车曰驿,驿战的意思是什么?马拉着车,叫驿。所以腾从马,作动词,有传递之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腾为跃起从这里跨越到那里,就像传递邮驿。不能有丝毫的疏漏,一定是严丝合缝,古人用修补船的缝隙表示跨越间隔,这个字呢就叫朕,修补船的分析,所以古人造腾字的时候,使用了两个关联字,一个是马表示奔腾,一个是朕表示传递的严密对接,我们先来学习这两个辅助关联字。</p><p><br></p> <p>看一下PPT上的马字。《说文》讲:“马,怒也,武也。”啊,这个马啊,它有生命力了,代表愤怒的样子,威武的样子,像马头、鬃毛、四个蹄子的样子,那么小篆的马字呢,大家也看到了甲骨文的马字和小篆的马字呢,都是马的形状。</p> <p>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补舟缝,船的缝隙这个朕字,舟之缝里曰朕。本意呢,就是船的缝隙。有漏缝的舟在水面上,水必定上涌象泉水,有腾起跃起之意。那么,在古代的驿站之间的传递要求必须严密对接,在古人生活中,他们认为坐船是个特别精细的工作。因为船在水中行,木板间一定要精心对接好,补好缝隙,不然就会漏水,所以他用了补舟缝这个动作来表达。字形呢,就是双手拿着工具把船的缝隙补好。</p><p><br></p><p>所以周之缝里曰朕。船的缝隙既有水上涌、腾起之意,又有跨越间隔,驿站之间的传递邮件这种船。补舟缝就是传递邮件,严丝合缝,没有丝毫的疏漏,这就是腾字。</p><p><br></p><p>看一下甲骨文的朕字。左边,我们今天以为是月,其实是舟、船。木头做的船,古代的船呢,是把木头劈开,中间挖空就是船,所以字形呢,既有船的形状,也有半片木的样子,那右边呢,下面是两只手,非常清楚了,两只手拿着工具去补船的缝隙,这个字念朕。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那个自称,皇帝的自称,那个朕是代表皇帝吗?其实我们经常会靠着想象去解释字,这也是我的老师特别反对的,他说那都是拆字先生的讲法。</p><p><br></p><p>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叫言必有据,因为我们是做教育的,你说的每一句话不是靠自己的想象,一定是有出处的,所以我曾经在代课的时候,有老师说,哎哟,这个朕一定是指皇帝,因为皇帝就是补舟缝的呀,你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补好舟缝就国泰民安,再说呢,皇帝补好了舟缝他的船上的子民呢,才能够幸福。想象是很好的,但其实朕呢,最早的时候跟皇帝没有一点点关系,最早就是第一人称代词,《说文》讲:“朕,我也。”郭璞说:“古者,贵贱皆自称朕。”用为第一人称。</p><p><br></p><p>也就是说,不管你是皇帝还是老百姓,都以朕来自称,只不过后来秦始皇当皇帝之后,他称自己为朕,别人就不能称自己是朕了,所以一定要清楚啊,舟之缝里曰朕。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手里拿着工具去补船缝,既有跨越间隔,又有严密对接之意,这就是朕。那么腾字呢,右边下面是马表示传递,驿站之间马的飞驰,且严密对接就是腾这个字的本义,传递,腾起,马。</p><p><br></p><p>在朕字下面呢,我们给了两个字,一个是加马字的腾,腾起、跃起跨越间隙的意思。还有一个下面加力,力量的力。这个字呢,是胜利的胜。腾的意思呢,是跨越艰难跨越间隔。而勝呢,是用力去补好舟缝。努力做成代表胜利,跨越了这个艰难,补上了这个缝隙就取得了胜利。</p><p><br></p><p>接下来我们讲一下腾的文化部分的内容。</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说文》讲:“腾,传也。”指驰马传递邮驿,驿站间的传递,这是腾。腾指奔腾和跳跃,驿站间的马传递,需要快捷,马都能够奔驰,指疾行,比如万马奔腾,马奔驰时遇到障碍则跳跃而过,又指跳跃,所以腾有奔腾跳跃的意思。</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腾还有升和登的意思,跳跃呢,往往是向上跃起,所以又指升,升起,登高。如腾云驾雾,在《礼记月令》中讲:“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就是由跳跃引申为上,往上跃起,后来呢,引申为过和超越。这个升腾的意思呢,总让我们想起来生活的样貌,我们总说要热气腾腾的生活着,腾有一种内在的动能系统、生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好,接下来我们学习今天的第四个字,云腾致雨的致。致的意思呢,就是把物品送达目的地。送达就是送到,所以《说文》讲:“致,送诣也。”</p><p><br></p> <p>那我们怎么去表现送达到达的意思呢?古人用鸟从高处落到地上,意思就是到了,到达了,再也不能往前一点点了,那字形先看一下甲骨文的字形,左边甲骨文的字形呢,象箭。到我们射出去的箭头朝下射到地上,下面一横就是地平线,像箭从天上落到地上,也是指到达的意思。右边小篆的取向呢,就是飞鸟落地,甲骨文讲的箭落到地上,小篆讲的飞鸟落到地上,取向虽异,但是它到达抵达的构字意图是相同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致左边抵达的意思,右边是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看一下小篆夊的字形,像人的两腿,两条腿啊,有托曳之形,叫行迟曳夊夊。那我们看上面横向的这个部分呢,就像人的两腿,纵向的这一个结构,这一竖,像被拖拽着,所以呢,这是人慢慢的走的意思,行迟着,走得慢,像有东西啊,拖着拽着。</p><p><br></p> <p>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页PPT的右边呢,是甲骨文的夊字,像脚朝下,我们已经认识角板儿了,朝下的脚板儿,我们讲麦子的麦的时候也讲过。这个就像倒着的脚板儿,这个形状呢,也是从外面走到这里,也有送达到达的意思,表示行动,所以致是把物品送到。</p><p><br></p><p>接下来我们讲一下致字的文化部分的内容。</p> <p>致的文化我们分三部分来讲,首先《说文》:“致,送诣也。”致的本义就是送去送到,也指达到,这种达到是积累的达到,不是一蹴而就,所以《荀子性恶》中讲:“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是这种德行,一点一点的积累达到了圣人,这就叫人之所积。所以我们就知道右边这个部分夊,迟迟,用脚板儿走道,这就是送达的意思。致的文化第二个部分呢,指的是招致和引来,《周易需》中讲:“需于泥,致寇至。”致寇至呢,就是招致寇贼来到这里。</p><p><br></p><p>致文化部分很重要的一点呢,要讲到“尽其极也”。指竭尽、穷尽、到达,再也不能往前一点叫尽其极。在《荀子荣辱》中讲:“志意致修,德行致厚,(志意呢,尽其极到修;德行呢?尽其极到厚,)智虑致明,(智虑尽其极到明),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天子之所以能取天下,就是把这三样都能够尽其极。</p><p><br></p><p>最后我们讲这次的课堂教学的梳理。</p> <p>致字课堂教学首先是造字,左边至有到达之义,鸟或者是箭从上面落到地上,到达。右边,夊,有行走之义。致的本义,就是送去送到。在文化部分,我们讲到《说文》:“致,送至也。”所以呢,指达到。他说这种达到呢,是一点一点积累而达到的。叫胜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我们都知道,格物致知宁静致远,格物到达什么呢?到达知。宁静到达什么呢?到达远。</p><p><br></p><p>致呢,也指招至和引来,招致祸患来到这里,招致福报来到这里,这都是叫致。那么文化第三部分呢,我们讲到致是尽其极也,至极也,指竭尽和穷尽,那天子之所以取天下呢,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都达到极致,所以取天下。</p><p><br></p><p>好,现在我们进入今天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掌握授课要点。</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授课要点第一部分云。云甲骨文字形是云朵形状,后来上面加雨,加雨的云指积雨云。那文化部分的云,也指形状像云的事物,比如古代女子的发髻,称云鬓。形状像云,云的形状告诉我们天气,云的特质呢,就是浮云,流动非常的远,云也表示多,需要大家背会《说文》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授课要点,第二部分,腾。腾字形中的马代表奔腾,传递。朕呢,是手拿工具去补舟船的缝隙,既有跨越间隔,又有严密对接之意。那文化部分要知道腾,传也,传递的意思。有马的奔腾和跳跃,同时腾呢,因为跳起来就往高处跳,有升和登,升腾的意思,需要大家背会腾,传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授课要点,第三部分,致。致字左边为箭矢射出,落到地上有到达之意,右边夊为倒着的脚板有行走之义,所以致呢,有送到的意思,致送诣也。不仅仅指送到,也只招至和引来致最重要的尽其极也,达到那个地方,极致的地方,需要大家背,会《说文》致,送诣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授课要点,第四部分雨。雨字上面的一横象天,那个下垂的匡象云。云里面云下面呢,就是雨,雨水。那么雨呢,作为名词读雨,是指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比如雨水和雨季。作为动词呢,读雨指降雨,雨雪。雨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最渴望的就是风调雨顺,五日一风,十日一雨。需要,大家背会雨,《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向云,水靈其间。也还需要大家被会,雨,自上而下曰雨。授课要点第五个部分要做,大家会书写小篆。</p><p><br></p> <p>最后我们总结今天讲的云腾致雨,云腾致雨是天地间最大的水循环系统。</p> <p>云腾致雨是说雨水形成的过程,云是由大地山川的水汽升腾在空中凝结成形,也就是积雨云。云里的水汽预冷温度下降会凝结成水滴落到地上,这就叫雨。山出云雨,雨润天下。云腾致雨呢,润泽天下,所以我们经常讲云行雨施,风调雨顺。</p><p><br></p><p>今天的课程就要结束了,为了让大家尽快掌握和讲解这四个字,还是要提醒大家,首先,第一点,按照这节课的总结篇的提示,反复讲述把这四个字深刻理解,然后就能讲清楚。第二,练习云腾致雨的小篆,在练习的过程中,把刚才讲课中的经典文字背会。第三,多讲,尝试跟自己的孩子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讲解这四个字,预备营对大家的要求就是先完成对造字和文化的简单理解,不断的分享,找到讲解文字的乐趣。</p><p><br></p><p>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请大家坚持打卡,积极参与试讲,我们下周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