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笔者书法练习始于2018年1月。时至今日已近三年,这里以日期作为书法练习的不同阶段,将其作品展示给朋友们。</p><p> 1. 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硬笔(使用的是钢笔)书法练习。字帖为颜真卿《多宝塔帖》。</p><p> 2.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毛笔书法练习,以颜真卿《颜勤礼碑》为帖。</p><p> 3.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毛笔书法练习,以清末民初颜体书法大师华世奎老先生《双烈女传》为帖。</p><p> 4. 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毛笔书法练习,以汉隶《张迁碑》为帖。</p><p> 5. 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毛笔书法练习,以东晋时期刻石、清乾隆云南出土《爨宝子碑》为帖。</p><p> 上述五个时间段,部分时间上有交叉,但大体遵循上述时间分割。这样安排的目的,可以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练习书法的成效。也可供自学书法的朋友参考。</p><p> 如果朋友想保留其中书法练习图片,点击该图片,再点击“保存高清图片”,可把图片保存到手机图库中去。</p><p><br></p><p><br></p> <p> </p><p> 1. 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p> <p><br></p><p> 硬笔书法 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为帖</p><p> ( 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 )</p><p><br></p><p>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山东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的书法精妙,擅长行、楷。</p><p> 《多宝塔碑》由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学颜体者多从此碑入手,入其堂奥也。</p><p> 笔者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为入手字帖,用硬笔书写半年之久。并以其古代名家散文为书写对象,这是其中的一篇:唐代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p><p><br></p> <p> </p><p> 2. 颜真卿《颜勤礼碑》字帖</p> <p><br></p><p> 毛笔书法 以《颜勤礼碑》为帖</p><p> (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 )</p><p><br></p><p>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晩年楷书的代表作。此碑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p><p> 《颜勤礼碑》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园并用;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勃勃,代表盛唐审美风尚。</p><p><br></p> <p> 唐 刘禹锡:《陋室铭》</p> <p> 唐 吕洞宾:《百字铭》</p> <p> </p> <p> </p><p> 3. 华世奎《双烈女碑》字帖</p> <p><br></p><p> 毛笔书法 华世奎老先生《双烈女传》字帖</p><p> (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 )</p><p><br></p><p> 华世奎(1863年-1942年),字启臣,号璧臣、思阁、北海逸民,祖藉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著名书法家,天津“八大家”之一。</p><p> 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的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p><p> 华世奎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和探索,将苏东坡的巧结构和篆隶的笔法与颜的拙字相结合,形成了拙巧相间的“华体”书法;而且在理论上总结出了富于自已个性内涵的六种笔法,即“提、按、顿、拙、内颤、外颤”。他为人写了许多牌匾和碑记、墓志铭等。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资的纪念文物。</p><p> 《华世奎双烈女传》是中国历代书法大家名帖名碑珍藏的字体之一。该碑的楷书具有三味,写来肥而有筋,瘦而有骨,相互呼应,行气极佳。</p><p> </p><p><br></p> <p> </p><p><br></p><p>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市),藉贯吉州永丰(江西吉安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p><p>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创作的一篇著名的散文。那时欧阳修因参知政事遭谗离职,被贬至滁州做了两年知州。这篇文章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起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但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林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p><p><br></p> <p><br></p><p> 曾巩(1919年-1083年),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p><p>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p><p> 《墨池记》是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全文通过记叙、议论交替出現,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突出主题,实为一篇结构严谨而又笔法活脱的优秀散文作品。</p><p><br></p> <p> </p><p> 4. 汉隶 《张迁碑》字帖</p> <p><br></p><p> 毛笔书法 以汉隶《张迁碑》为帖</p><p> ( 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 )</p><p><br></p><p> 《张迁碑》亦称《张迁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文隶书朴厚秀劲,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于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p><p> 《张迁碑》的用笔,有时波磔分明,有时四角方折,似完全不讲笔法。但该碑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气象,临习汉隶,如果要求变化,《张迁碑》是极好的范本。它的字体方正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园,内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滞,是汉隶中的上品。</p><p><br></p> <p> </p><p> 5.《爨宝子碑》字帖</p> <p><br></p><p> 毛笔书法 以《爨宝子碑》为帖</p><p> ( 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 )</p><p><br></p><p> 《爨(音:串)宝子碑》此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云南曲靖出土,后移至武侯祠,现存于曲靖第一中学“爨碑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碑文记录了墓主人爨宝子的生平及对墓主人的赞美之辞。全碑400余字,布局自然、左右顾盼、首尾呼应、气贯全篇、文彩飞扬。</p><p> 《爨宝子碑》是所见的由隶书过渡到楷书的典型实物。它反映了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字体风格。碑字体打破了隶书中“蚕头雁尾”只能有一个雁尾的规范,并把少数民族房屋多层飞檐造型、舞蹈中双手指天的肢体动作引到字体中来,使字体显得非常强劲有力。刻石依纹而凿,金石之气浓郁,民族特点尤为突出,成为书者喜爱的字体。在中华书法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p><p> 在最后一张“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书帖中,笔者采用《张迁碑》的基本结构,揉合了部分《爨宝子碑》中笔法,进行了一点创作尝试,请鑑赏。</p><p><br></p> <p> 下面这张习作采用《张迁碑》字型结构,揉合了《爨宝子碑》中的诸多笔画,形成了独特的书面风格。</p> <p> 下步计划,增练行书。具体选何字体,将在唐寅、华世奎或周慧珺等字帖中选择。现在见到的是唐寅书写的行书“落花诗”。</p> <p> 这是清末民初颜体书法大师华世奎先生的行书作品</p> <p> 这是上海书协主席周慧珺女士的行书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