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家呆了大半年没有出门去旅游,直到9月中旬疫情好转,有人说江西一年四季都很美,特别是三清山值得一游。我选择了江西6日游</span>,一次游遍赣东北精华景点:人文圣山庐山、梦里老家婺源、道教仙山三清山、世界瓷都景德镇、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在动身的前两天,准备行装,我查了一下江西的旅游期间的天气预报,从9月18日-23日6天全部下雨,这下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我心里默默地祷告,希望这回天气预报不要百分之百的准了,要像某些时候有点误差,哪怕只有一天晴天也行。我一到南昌昌北机场,这里正在下雨。</p> 庐山 <p class="ql-block">到南昌第二天,我们的行程是去庐山旅游。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留下过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p> <p>今天是礼拜六,庐山风景区的人特别多,我们做大巴车经过了396个弯环山而上,开始游览闻名于世界的庐山。还好,一下车,还没有下雨。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庐山第一个景点美庐。</p> <p>“美庐”别墅,曾经住过一对夫妻——蒋介石和宋美龄,这栋百年别墅,一度成为中国当时的政治中心,影响深远。</p> <p>宋美龄的卧室</p> <p>这是会客厅</p> <p>庐山诗词博物馆</p> <p>离开美庐,来到含鄱亭就开始下雨,含鄱亭地处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在此乃观鄱阳湖日出之佳境,也为庐山云雾之佳处。</p> <p>身处含鄱亭上,北可望“青天削出金芙蓉”的五老峰,东可望“千里鄱湖一岭函”的鄱阳湖,南可眺“峰从何处来”的大汉阳峰,西可观“华夏之绝艳宝地”之称的庐山植物园。</p> <p>可是,今天烟雨蒙蒙,我们走在细雨绵绵中,雾蒙蒙一片 ,所说的美景什么也看不见。</p><p>景区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p> <p>每一个山峰都云雾缭绕,刚刚还是随风飘飘的一缕青烟,转眼间浓雾便笼罩了整座山峰。</p> <p>好不容易雾散了, 抢拍了一张照片。</p> <p>花径,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p> <p>花径其实是一个公园,紧靠如琴湖,在湖畔,可以看到花径的大门。大门旁书“花径”,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p> <p>这是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据说当年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p> <p>我们一路走到白居易草堂,白居易堂是后来建的,有很多传说,这个小茅草屋里面是卖特产手信和字画的。</p> <p>其实植物园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我拍摄的这两张照片的景色还可以,其他的室内多肉类、球类植物,还不如自家的好看。我们在这里停留了不到10分钟,就走了。</p> <p>出了植物园,就是如琴湖。如琴湖,坐落西谷,峰岭环抱,森林苍翠,环境幽雅,电影《庐山恋》在此取镜较多。来到如琴湖边,我们惊喜地看到,湖面上宛如一幅人间仙境的画面,我赶快抓拍了此行最漂亮的一张照片。</p> <p>如琴湖建于1961年,蓄水量10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牯岭镇上居民的饮水问题,湖与花径组合一体,浩浩荡荡又不失秀丽雅致。因湖岸曲线玲珑,湖面酷似一把媚人的小提琴,加之湖边石上有古人刻“如琴”二字,微妙的结合,更具深意,故名如琴湖。 </p> <p>一团云雾正从对面的山谷里,向湖面飘来,转眼,这团云雾就笼罩了眼前的一切,对面的如琴湖美景就看不见了。</p> <p>游庐山,不怕景不美,只怨看不全。当然,虽累也乐在其中。</p> <p>如琴湖对面就是锦绣谷的入口。这里游客更多了,而且只有一条路,通往仙人洞,没得可选,只能这么走下去。</p> <p>走到如琴湖外侧锦绣谷的深涧上方,两悬崖突兀对峙,恰似断桥。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兵败逃上庐山,慌不择路逃上了悬崖,下临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兵马刚刚过桥脱险,刹时晴天霹雳巨响,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这一美好传说流传至今。后人就势修筑一凌空巨石于深涧上游底部,游人或蹲或立于巨石前端,以远处悬崖作背景,利用视差可以拍得一张感觉惊险的“天桥留影”。(由于天气原因,看不见天桥,网上下载了一张,弥补一下遗憾)</p> <p>山上气温很低,天气多变,一直下雨,山上全是雾,能见度很低,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让我深有体会。</p><p>一路走过去的,其实景点之间离得并不远,只是有些景点比较深,而且大多是上下台阶。</p> <p>我们走在雨中,来到险峰处,向远处眺望,白茫茫的一片,庐山的美景什么都看不见,只好留个影。</p><p>那有什么,远方来都来了,还差诗意吗?这云里雾里的,好似人在云中走,不是仙境胜似仙境。</p> <p>摸摸好运石 ,希望从今以后好运连连不断!</p> <p>观妙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山川吐纳开灵境,文轨交通乐太平。”在亭子中观景,锦绣谷的美景一览无余,尽在眼前。原观妙亭已毁,现亭是1930年蒋介石建的。</p> <p>在观妙亭观景,这里视野开阔,景色很好,是观自然风光的好地方。</p> <p>“竹林寺”其实并无寺庙,只有一块刻在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和一段口口相传的传说见证它的存在和神奇。</p><p>这个传说的主角还是朱元璋。在天桥景点时我们已经说过,天降金龙化桥,暂时救了朱元璋一命。陈友谅绕崖而过,继续追杀朱元璋。朱元璋人困马乏,锦绣谷中又没有路,左冲右撞,总在山中转来转去。陈友谅兵马众多,士气旺盛,把锦绣谷团团包围,非要抓到朱元璋不可。喊杀声又渐渐逼近,朱元璋慌乱之中,闯进一片竹林,见林中有一座寺庙,庙中迎出一位老僧,朱元璋忙向他求救。老僧双手合十道:“施主请勿慌张,既进得竹林,便再无丝毫危险。”朱元璋听得喊杀声越来越近,如何能不慌张?老僧却是气定神闲,说竹林绝非凡人能进的来。果然,朱元璋只听见四周一阵阵来而复去的喧闹声,就是不见一兵一卒进竹林,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老僧要朱元璋多住几天,等陈友谅完全撤离下山,方可出竹林。朱元璋安心在寺内躲藏,时而与老僧谈古论今,时而在林中远眺群山绵绵....至今,这段亦真亦幻的传说故事仍陪伴庐山御碑亭、“竹林寺”石刻留在那里,任凭历史和后人分说。</p> <p>瞧,诗意来了!一路上经过天桥、险峰、好运石、谈判台,终于走到了仙人洞。“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仙人洞这个洞实在是不大,其实就因为毛泽东的一首诗,让这个洞变得闻名遐迩了。</p> <p>劲松</p> <p>进了仙人洞,那是吕洞宾和一个神龟,说摸一摸可以招财哟。我没摸 ,因为我摸了好运石,好运一来,不就什么都好了吗。</p><p><br></p> <p>御碑亭是庐山风景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这个亭子始建于明洪武时期。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看完御碑亭,我们就走出锦绣谷。</p> <p>游客实在太多了,一个接着一个,天又下雨,既不好照相,景色也看不到。就从网上抄两段,描写锦绣谷的文字吧。“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p> 景德镇 <p>景德镇真不愧为是四大名镇,慕名而来的游客蜂拥而至。吃饭的时间,诺大的饭厅,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看着这么多的人在一起吃饭,不由的担心起来,万一里面有个新冠病毒携带者呢,后果不堪设想。吃完饭我迅速地离开这里。</p><p>上了旅游车,我把我的想法反映给导游,导游说“没事,所有来江西旅游的人都有健康码。”</p> <p>景德镇城市不大,昌江穿城而过。因为上游没有工业,据说江里还有鱼。</p> <p>走进景德镇皇窑,错落有致的厂房,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汪潭水,水中倒影,奇石屹立,每个角度都是美景如画,相映成趣。这里,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新地。</p> <p>在这里,导游带我们去参观了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p> <p>这古老的辘轳车,是过去制瓷土的主要设备。</p> <p>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老艺人从小学徒,凭几十年某一项专门劳动的累,练成了各种制瓷的绝活:拉坯、印坯、利坯、绘画、施釉等等。</p> <p>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p> <p>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p> <p>看这位师傅就在这画瓷,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这是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p> <p>每一件瓷器都是经过若干道工序而制成的,其中的繁杂是不可想像的。</p><p>了解了瓷器的整个生产工艺,才知道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件小瓷器,就像我们平时在家里吃饭用的瓷碗,看似普通,原来它也是经过了这么多的工艺工序才能被我们所使用。</p> <p>老艺人制成的瓷器,一件件的排列着,各式各样,精美异常,看得我眼花缭乱。</p> <p>令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p> <p>这是一个能充分体现中国人勤劳智慧的地方,这里的陶瓷师们用精巧的双手打造出的美如仙境的陶瓷制品。</p> 婺源 <p>说到去江西旅游,很多人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婺源,一座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独特的古徽州民俗文化风情,让人向往。</p><p>而说到婺源的古村落,篁岭是最值得推荐的、也是人气最高的,遍布在古村、遍布在漫山遍野的晒秋风情,让人感叹古徽州民俗之美。</p> <p>篁岭的篁,传说是取之于皇的同音,此处是深山中的篁岭,原居民是曹孟德的后裔为了躲避灭门而集居而建~</p><p>故事说到这,究竟几分真与假?不管真假,有故事就好。古城的石板路,又湿又滑,但一点沒减游人的兴致。</p> <p>被群山包围的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整个古村依山而建,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卷,美不胜收。</p> <p>非常遗憾的是,天公不做美,旅游这几天,天天下雨,今又下雨。晒秋是看不成了,欣赏篁岭的雨天也不错。</p> <p>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排布,徽派建筑白墙黑瓦很有特色。</p> <p>区内景物主要有商宅民居、山房馆塾、曲折巷道、古桥古井、篁岭古村从民居、官宅到祠堂、牌坊,处处雕饰着的“徽三雕”图案。“徽三雕”是指徽派古建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是徽派建筑中精华的部分。</p> <p>美人靠</p> <p>徽式民居比较有特点的是,两边院墙要略高一些,因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又称封火墙。</p> <p>篁岭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篁岭天街长388米,横贯东西,九条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天街是篁岭的“商业一条街”,两边商铺林立,各种该地特色的业态在此汇聚。</p> <p>这里的房屋建筑从外观设计台阶、大门、雕刻,就能看出主人的身份高低,官位大小。为了能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读书。</p> <p>在这个漂亮的门口拍个照</p> <p>同是一个地方,同是一个时间段,这是雨天的婺源一角,灰蒙蒙的一片。下图是晴天,色彩斑斓,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p> <p>这2张晴天的照片是导游发到群里的,我下载用了,谢谢导游!</p> <p>雨天的晒工坊</p> <p>晴天的晒工坊</p> <p>晒工坊的楼台顶上也是篁岭很好的摄影点。站在这里,篁岭村的村貌,还有远山的景致,尽收眼底。</p> <p>我坐在美人靠上留个影。</p> <p>在大户人家书房摆拍。</p> <p>你坐在美人靠上往下看人,人站在石板街上抬头看你!😜</p> <p>天街大牌坊</p> <p>穿过天街牌坊,在往前走,可见上下两座吊桥横跨两山头间。</p> <p>垒心桥位于婺源县篁岭古村,是电视剧《欢乐颂2》的取景地。垒心桥全程长达298.15米,距地面垂直高度达97米,中间段48米铺设玻璃。从垒心桥玻璃桥面向下窥探,山林、怪石、溪水尽收眼底。</p> <p>旅游这几天 ,天天下雨,多少也影响心情。我跟导游讲,“我们在家也挺行善的,怎么出门老天爷不照顾一下呢?”导游说,“贵人出门招风雨,你们都是贵人。”哈哈😄,原来是这样啊!</p> <p>花溪水街是篁岭景区除古村天街外,又一条商业娱乐街。水街高低错落布置有酒吧、咖啡、甜品、茶舍、香道馆等休闲业态。水街布满水雾装置,清凉避暑,坡面上沿街布置了石磨、水碓、悬浮怪屋等景观。</p> <p>怪屋,何谓怪屋,就是房子是倾斜的。站在屋里站不稳,人整个晕菜了。</p> <p>倒屋,怪屋的二楼就叫“倒屋”。什么东西都倒过来了,天花板成了地面,地面成了天花板,桌子、椅子等等,什么东西都颠倒着。这里是篁岭景区互动效果最好的地方之一了。</p> <p>悬浮屋</p> <p>也许是因为在城市生活太久,反而极为羡慕和向往篁岭朴实无华的乡村生活。</p> <p>恋恋不舍地结束了篁岭的游玩,雨还在下个不停。</p> 三清山 <p>三清山,早有耳闻,虽然其名号没有中国的三山五岳那么出名响亮,但去过的人都说三清山值得去,有小黄山之称。大文豪苏东坡赞道,“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p> <p>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境内。因玉京、玉虚、玉华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山。</p> <p>今天依旧下雨,怎么祷告都没有用,天气再不好,但跟团旅游,必须按计划来走。</p><p>三清山整个线路走完还是蛮长的,如果慢下来游的话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游人大多数都是去一天,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看。</p> <p>坐索道上山之后,开始还能看到一些景色,索道上观景,挺美的。过了一会儿,雾气越来越重,眼前一片白雾茫茫,什么都看不到,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与遗憾。</p> <p>从金沙索道上站出来,就开始下起大雨,我感觉很冷,买了一件雨衣,穿上好一些。索道出口右边是一条石壁高空栈道,我们沿着栈道一路平坦好走。</p> <p>一路上与团友们说说笑笑,调整好心态,也不觉得下雨天有多么讨厌,反而觉得别有一番情趣。</p> <p>这是一棵南方铁杉,长得又高又壮。</p> <p>只要心态好,看啥都美好。雨里雾里走,好似云中飘。</p> <p>放眼望去,云雾缭绕,山峰翠松时隐时现,让人心旷神怡。</p> <p>即然来了就要打卡(照像),要不然就什么都没留下,也什么都没带走。近距离的景还是要拍拍的,能看见点景色赶快拍,不然,转眼的功夫就不见了。</p> <p>正在上坡途中,听到不远处有个游客在叫,这就是巨蟒出山,三清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p> <p>接近巨蟒出山,老天仿佛听见了大家的心声,浓雾慢慢的淡去,巨蟒露出真容,引得大家一片欢呼:太漂亮了。</p> <p>抬头一看,果然震撼!好大好高的一根石柱。</p> <p>在云雾后面隐隐约约的有个人头,你看像不像一位美女,后来到了景点才知道这是东方女神像啊!</p> <p>下着雨,雾气也很大,三清山恍如少女轻纱遮面,朦朦胧胧。</p> <p>游玩三清山,不得不提栈道。三清山栈道总长3700多米,宽1.8米。左右栏杆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本着有石必让道,有树必流孔的准则,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自然风貌,保证了游玩过程的安全。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的栈道,工程造价当时是2000多万,施工一百五十天。悬崖上悬吊,绝壁上嵌空,施工过程惊险难以想象,踏上栈道的那一刻对栈道建设者油然产生敬意和感谢!</p><p><br></p> <p>慢慢往上爬,我们团共十人,有六个六十五岁以上的,其中有一对夫妻年龄加起来一百五十岁。这一对老夫妻,爬山走在我们前面,一问是哪里人,重庆人,原来山城走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啊!</p> <p>登山之路由节节石阶组成,绕着山峰逶迤向上。缓解腰酸背痛的最好方法是观赏美景,拍拍照。</p> <p>云涌起时,如堆雪飘絮,天地只见苍茫。惟有碧峰数座点缀其中,随云波起伏,实在是美景无限。</p> <p>看到形态壮观的龙尾,我走过去,咱也抱抱龙尾,沾点仙气。</p> <p>整个的空间都被雾水笼罩,雾中有景,景中有雾,一切都变的朦朦胧胧了,好像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p> <p>三清山以“绝”惊世。峰峦“秀中藏秀、奇中出奇”,是“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p> <p>真是目不暇接,流连忘返。</p> <p>由于我们的体力,我们选择走中圈,到达玉皇顶,我们开始下山了。阳光海岸和《江山如此多娇》画的原景,此次都不去了。</p> <p>下山时,雨仍然下着,雨雾中的三清山,似真似幻宛若仙境,行走在其间就象在云端漫步,有飘飘欲仙的感觉。</p> <p>松立千丈之壁,造型奇特。</p> <p>小松鼠一点也不怕人,见到我们给它拍照,安静地等待。</p> <p>头一回看到这么完好无损的八卦网,赶快拍下来,留作纪念。</p> <p>走出三清山,回过头看了又看,总是觉得意犹未尽。导游讲,三清山,不来三遍,看不清楚三清山。要想看清三清山,至少要来三遍。我想,也许我还会来的。</p> <p>景区外的一棵桂花树金黄色的桂花开满树香气扑鼻,我站在树下,想起一首好听的歌来,这首歌原名是《桂花开放贵人来》。“桂花生在桂石崖,桂花要等贵客来,桂花要等贵客到,贵客来到花才开。”莫非我真的就是贵客…</p> 南昌滕王阁、八一广场 <p>行程最后一天,南昌著名景点滕王阁。</p> <p>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p> <p>滕王阁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主体净高57.5米,共有九层。其上部分为七层,采用“明三暗七”的格式。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底座,东西宽80米,南北长140米。台座两边有两座辅亭,分别为“压江亭”和“挹翠亭”。</p> <p>站在王勃曾经站过的地方,一边默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回味他年轻短暂又跌宕起伏人生故事,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历史人文景观带来的强烈震撼。</p> <p>只有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去重温那篇被喻为天下第一骈文的序才感受更深。</p><p>“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感受到王勃的才气,领略了滕王阁的恢宏气势。不过天气有点阴,所以没有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即使天晴,也不会欣赏到,因为秋水上建起一座座高层建筑,有点小小的遗憾。</p> <p>吃完晚饭,夜幕降临,雨越下越大,明天一早就要离开南昌了,说什么也要看看八一广场。我打着雨伞,在手机导航的指引下,步行去南昌八一广场。</p> <p>夜幕下的纪念塔雄伟壮观,</p><p>宽大的广场灯光像星星一样灿烂,</p><p>地面上雨水留下美丽的倒影,</p><p>大屏幕闪烁着耀眼的画面。</p> <p>我静静地欣赏眼前的一切,</p><p>回忆起先辈不朽的事迹。</p><p>南昌 军旗升起的地方,</p><p>今天我就站在这里。</p> <p>文字编写:艾玲</p><p>画面出镜:艾玲</p><p>照片拍摄:詹优、艾玲</p><p>景点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