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舌尖上的下塘锅贴饺</b></p><p><br></p><p><b>東莊四少</b></p><p><br></p><p><b>生于70年代,那时候的小升初,在农村乡下是需要参加升学考试的。那年我考上了下塘农中(初级中学)念了初一上学期,去朱巷中学念了初一下学期,最后初二又转学回到下塘中学(完全中学)。我又转了回来,回到了起点的地方,曾经留下许多美好记忆的地方,直到高中毕业。这个轮回,我不认为这是个奇迹,倒觉得本来就应该如此这般: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我。</b></p> <p><b>天刚麻麻亮,母亲便喊我起床,锅里是我最爱吃的面食“旋粑粑”(类似面鱼加贴饼,猪油),大概早晨5点半吃完走路去上学,到下塘中学得45分钟左右。后来高中时有了自行车,2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b></p><p><br></p><p><b>一开始初二,是走读学习。与同学们的陌生期结束后,才知有好几位可以一路同行的同学。其中有一位同学侯,家住在离水电站较近的小刘岗,他的父亲当时开营运三轮车,个体户,家里经济条件较好。早晨他的父母如果来不及给他烧早饭,就会随手给他五毛一块的。一天早晨上学,我俩在水电站的大河埂上遇上了,说说笑笑,沿着铁路线向学校赶。路上经过老火车站南头一家早餐店,主营包子、锅贴饺和辣糊汤。侯那天早晨没吃饭,邀我一起去吃早餐,点了斤把锅贴,一人一碗辣糊汤。可能那天早上在家没吃饱,又或其它原因,我没有拒绝。那天早晨吃的锅贴滋味,回味了几十年,记忆了几十年。</b></p> <p><b>平底锅锅里先刷上一层油,一只锅可以放上几十上百只锅贴饺。肉馅锅贴的饺皮薄儿,馅儿大。锅贴要慢慢煎,需要不断转动平底锅,早餐老板手艺精湛,期间看着火候揭开锅盖淋水,滋拉声中,雾气腾腾。在菜籽油的洗礼和火舌的舔舐下,散发出阵阵焦香。此时的锅贴皮焦皮软,面皮软韧,松脆有肉。刚出锅的时候趁热吃,味道正好。一口咬下去,鲜嫩多汁,前调鲜,中调香,后调回甘。配上一碗辣糊汤,堪称那时的人间美味!耳边仿佛响起了《舌尖上的中国》的背景音乐……</b></p> <p><b>来肥后,有几次去吃早餐,看到有锅贴,我会说来几两肉馅锅贴。前些年,一些年老的早餐师傅们还能听得懂,现在的年轻师傅们几乎是听不懂的,他们是论个来卖的。</b></p><p><br></p><p><b>那时舌尖上的下塘锅贴饺是论两来卖的,一两四个,一两五毛钱!</b></p> <p><b>初中毕业后,我继续念高中,侯同学回家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数年前听同学说他在外省,但一直未有联系上,毫无彼此讯息,不能不说这是个遗憾。</b></p> <p><b>九秩轮回尤有许,</b></p><p><b>一时梦幻亦无端。</b></p><p><b> </b></p><p><b>一路朝霞,一路风景!梦中我的身影,依然还站在水电站的大河埂上……</b></p><p><b> </b></p><p><b>JK/20200926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