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国庆档照例是主旋律影片唱主角,我觉得像我这样自由散漫的人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遂打破不能享受独处和不喜欢看电影的惯例,买票看了两场,《我和我的家乡》以及《夺冠》,别说,拍得真好,深受感动。但论对电影篇幅和叙事方式的把控,我觉得导演陈可辛的功力略胜《家乡》五位导演组合各一筹,后者那种以小故事组合成大影片的方式,去年国庆大片《我和我的祖国》已经运用过了,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再看就有些乏了,明显是功力不够取巧。老毛病,跑题了…</p><p><br></p><p>言归正传,今天咱们着重说说影片《夺冠》。该片可以说是题材好,剧本好,导演独具慧眼,演员阵容强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著名演员巩俐,简直是气场全开!我觉得这是她近年来演的最好、最有意义的一部作品,完美再现了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姐姐的霸气、果敢、坚毅,以及她作为国际顶尖教练的那种大视野、大气魄和大格局。虽然外形上和郎指导相去甚远,但导演通过镜头的快速切换,让观众在浮光一瞥中准确捕捉到巩俐神似郎指导的各种动作、神态和细微肢体语言,一波一波,一幕一幕,像电流一样击中内心。导演和演员,双双功力深厚,让人叹服。此外,郎平女儿白浪饰演的青年郎平,那股洒脱,那股狠劲儿,那股不服输的倔强模样,演出了球员时期铁榔头的爆发力和气势。还有演员吴刚饰演的老女排主教练袁伟民,是前半场的定海神针,每次我感动得想要流泪时,袁指导都会沉声喝一句”别哭!“,把电影里女排姑娘和银幕下观众的眼泪生生给逼回去。而黄渤饰演的角色原型,电影没有明说,但观众普遍认为是陈忠和。陈指导同样也是一位伟大的教练,战功赫赫,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但是但是,咱就不能找个帅气的人演陈指导么?比如黄晓明坏笑。虽然黄渤也是一位优秀的演员,角色人物也很感人,但他的外形与英俊潇洒、儒雅谦和的陈指导比,简直相去甚远。罢了,也许导演有导演的考量。</p><p><br></p><p>再来说说我所理解的该片体现的女排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是大国,要有大国的精神和担当。这句话讲的真好,掷地有声,体育精神正是大国精神中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曾经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中国人筚路蓝缕、奋勇向前,现在依然是亿万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情结和骄傲。从背负着全民族沉重的期望实现五连冠,到2003年拿下女排世界杯冠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再到影片着重表现的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夺冠,中国女排重新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之列,除完美继承了传统的拼搏精神外,还加入了快乐体育、自我实现这些新时代的精神元素。影片中,两代女排教练的训练方式就深刻的体现了新老女排精神的相同和不同。袁指导是不完成任务不许吃饭,大年初一也得把球练完,而郎指导却说行了,今天不练了,你们去谈恋爱去吧!袁指导提倡的是绝对服从,郎指导却在集体协作之中强调个性发挥。时代发展,观念更新,我觉得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学会放下包袱、快乐自信,既要打得赢,也能输得起,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这是电影《夺冠》带给我最深刻的体会。</p><p><br></p><p>影片的后半段,里约奥运会决战巴西队前夜,为了让队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巩俐有一句台词,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输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这句话我曾有过不同的表述,为什么我会伤心难过,患得患失?本质上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恼怒。看完电影,回到现实,我发现自己更需要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难,我需要跨过这道坎,未来会怎样,不努力如何知道。就像电影里黄渤唱的那样:三分是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p><p><br></p><p>五颗星推荐大家欣赏影片《夺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