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 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的一部分。</p> <p>1、结构特点 : 汉服采用幅2113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5261)的布帛剪裁而成4102 ,且分为领、襟、衽、衿、1653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p><p> 2、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两条直线的交叉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对称性,表现出独特的中性魅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公正性。如果汉服表现出天人合一,则交领代表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 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p><p> 3、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期的西方服饰相比,中国服饰在人性上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势。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来抑制女性的身体发育时,宽广的中国服装已经意识到了让身体随意伸展的特点。</p><p> 4、系带隐扣 正常来说,汉服不用扣子。即便有,也会“藏而不露”,一般用带子打个结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实用又美观。</p><p> 5、纹饰配件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整个服装体系融合了纺织、蜡染、缬草、刺绣等中国文化的优秀工艺和美学。它继承了30多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美丽中国、穿衣服国家和礼仪国家的美誉,彰显出了汉服的端庄儒雅。</p> <p>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古诗词中的汉服吧!(^_^) </p> <p> 《秦宫诗》</p><p> 【唐】 李贺</p><p>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p><p>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p><p>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p><p>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p><p>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哮虎。</p><p>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p><p>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p><p>开门烂用水衡钱,巻起黄河向身泻。</p><p>皇天厄运犹曽裂,秦宫一生花底活。</p><p>鸾箆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p> <p>诗的第一联直接描写秦宫的穿着打扮,“越罗衫袂”、“玉刻麒麟”、“红腰带”将这位俊美少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在读者面前。</p><p><br></p><p>第二联以楼下行人的视角看待秦宫:他在如雾的浓香中仿佛是一个神仙,足见秦宫的仙人之姿。</p> <p>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p><p> 【唐】王维</p><p>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p><p>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p><p>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p><p>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p> <p>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p><p>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p><p>“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p> <p>谢谢大家!(๑><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