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散文学家、翻译家、文学作品评论家,同时在民国时期又先后担任过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台湾师范学院等大学的著名教授;</p><p><br></p><p>他被不少读者认为是他们那个年代中,文风最具幽默感的三大作家(林语堂、老舍和他);</p><p><br></p><p>在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他与左翼作家代表鲁迅有过激烈交锋,麦芒对针尖,半斤对八两,难评输赢;</p><p><br></p><p>他用数十年功夫翻译出《莎士比亚全集》这鸿篇巨作,堪称一大成就;</p><p><br></p><p>他参加编撰了《远东英汉大辞典》,</p><p>是他的又一成就。</p><p><br></p><p>他一生所写的两千多万字的文章,已编辑出版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奠定了他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p><p><br></p><p>他就是梁实秋。</p><p><br></p><p>这是青年时代的梁实秋夫妇合影</p><p><br></p> <p><br></p><p><br></p><p>这是老年时代的梁实秋夫妇合影</p> <p><br></p><p>1938年抗战期间,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民副刋》,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才返回北平回任北平师大教授。</p><p>在重庆七年期,梁实秋就居家在重庆北碚的《雅舍》中。</p> <p>梁实秋旧居《雅舍》座落在北碚老城区一处较僻静的半山坡上,是一座有数间套房的平房,周边浓荫掩映,环境十分安静。</p><p>从车水马龙的公路边,进入雅舍,拾级而上,数十步即到雅舍,真的是闹中取静的地方。</p> <p>平房中央,是梁实秋的塑像,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极有风度。</p> <p>进入雅室,数间屋内陈列着他的手稿、作品、生活用品等,墙上挂着的则是从他12岁进清华读书,直到1987年他在台湾以84岁高龄去世期间的历史照片,包括他在第一位夫人因故去世后,70岁时梁实秋还喜得黄昏恋,娶了第二位夫人的趣事及相关图片,所以难怪有人评价道:梁实秋先生是人生的一大赢家,包括他的学术成就,包括他的私生活。</p> <p><br></p><p>梁实秋与鲁迅先生在文学文艺的认识上观点不同,他们有过激烈的争论,但他们都是君子,没有恶意的人身攻击。</p> <p>梁实秋经常有圈内的朋友来雅舍,所以雅舍内有棋室,这一老一少的参观者也坐在围棋桌边,正儿八经地下起了围棋,有趣!</p> <p>这间屋内,在梁实秋头相上,张贴的全是他充满个性化的、幽默感十足的话语,一句句读完,再思量思量,会使人脑洞大开。</p> <p>梁实秋的散文,是民国时期吹拂的一股白话文清风,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人情洞见、艺术情趣、智慧学问融为一体,在恬淡闲适中捕捉到人生的情趣,令人读来有爱不释手之感受。</p> <p>由于连绵阴雨,国庆长假期间来参观梁实秋旧居的游人并不多,但对于他的作品爱好者来说,则是一个福音,有几位读者在静静阅读,很是享受的感觉。</p> <p>这是梁实秋1949年到台湾,直至1987年去世,近40年在台湾的旧居,他的人生大幕在这里降下了。</p> <p>今年的国家长假,带着家人和小外孙女,避开拥堵的风景区,用半天的时间来参观了梁实秋的北碚旧居,对于这个文学界的名人,进一步增加了了解,激发了阅读他作品的兴趣,是这个长假的一个收获。</p><p><br></p><p>(有关资料来自梁实秋旧居纪念馆及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