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沁园春•医校老三届同学</p><p><br></p><p> 大医之校,三届学子,风华正茂。</p><p> 在教室内外,书声琅琅;课堂上下,</p><p> 欢歌飘飘。</p><p> 文革云起,学业搁浅,追逐潮流任逍遥。</p><p> 毕业季,奔五湖四海,各领风骚。</p><p> 杏林尽显英豪,入党提干升职薪高。</p><p> 论辉煌暗淡,人生难料;岁月流逝,</p><p> 烟散云消。</p><p> 古稀年到,青梅煮酒,英雄同归起跑。</p><p> 忆往事,入网络平台,笑谈今朝。</p><p><br></p><p>(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向阳大街24号是我的母校—齐齐哈尔医士学校老校址,这栋楼是集教室,寝室,实验室,办公室等为一体的,唯一的综合大楼,后来学校搬走,于2018年7月13日这个老校园又重起恢复了办学。)</p> <p> 1965年,在齐齐哈尔第一中学我读完初中,毕业报考时,班主任找我谈话,希望我继续升学读高中。那时,我家对面屋住着一位老中医叫张东轩,他曾经在依安县的一个镇医院当过院长,后来来齐齐哈尔市,并开了个中医诊所,在市里有些名气,有时还能看到有患者来他家里看病。他看到我身体弱,与我和我父母提出让我念中专学医,于是,我选择了学医,报考了齐齐哈尔医士学校,并如心所愿。</p><p><br></p><p>(新校址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333号,学校已建设成现代,豪华,设施齐全,园林式校园。)</p> <p> 开学之际,我背起行李,带着父母的嘱托,怀揣个人的梦想走进齐齐哈尔医士学校这个神圣的医学殿堂。入校时,学制四年,与我们同期的还大专班和军医班,后来,军医班文革初期调走了,大专班也随之转到佳木斯医学院。当时,齐齐哈尔医士学校是准备向医学专科学校发展,学生用的食堂钱票也已都印上医学专科学校字样,为此,文革期间,学校的升级,成为批判校长想升官“水涨船高”的一大罪状。若干年后,在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齐齐哈尔医士学校改中等专业体制为高等专业体制,建立了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3月又改建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校也由富拉尔基区搬迁至繁华的大市区,学校的校园也建得现代,奢华,富丽堂皇,但我依然眷恋那个曾培育我们的老校园。</p><p><br></p><p>(我班同学在嫩江游泳时的照片,远处是跨嫩江的铁路大桥。)</p> <p> 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紧张,艰苦,有秩序的。学校仅有一栋集教室,实验室,寝室,办公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楼。我们住的寝室与教室房间一般大,里面摆放的都是双人木床,还有几张双人二层铺床,我们班全体男生都挤住在一个寝室。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娇性,夏季室内的酷热,空气不好,蚊子叮咬,可能是习以为常都没感觉到。我家生活条件不好,在校期间每月享受八元的学生补助费,那个时代能住上有暖气的屋子,用上室内厕所已是心满意足。学校有一大食堂,也可称之为礼堂,食堂的一端有一舞台,有时开全校大会也在那里。那时粮油定量,细粮很少,主食主要是高粱米饭,记忆中,我最多吃过一斤一两,为了能吃上油炸黄豆,中午下课就要往食堂跑,去晚了就可能买不到了。由于营养跟不上,有一阶段我竟患上了夜盲症,一到晚上什么都看不到,那一阶段夜间军事训练也参加不上,我一个人留在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到的寝室里。</p><p><br></p><p>(在校期间,我班同学在学校主楼的街道侧和校园侧留影。)</p> <p> 那时我们的中专学校,除了学习专业课外,第一年还要学习高中物理,化学,语文等文化课,而专业课,解剖,生理,药理,拉丁语等也一并开始。后来,又开课病理,寄生虫,微生物等课。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大家怀着猎奇和探索的心理为成为一名救死扶伤人民医生努力学习,刻苦专研。学校课间生活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很多,我校离嫩江很近,江滨有一片沙滩,每逢夏季,中午或体育课我们常到那里游泳,很多同学都是在那里学会游泳的。我去了几次,学了半拉架,后来外耳长了疖肿,为此还去市第一医院五官科做了个小手术,医生告诉我暂时不能下水了,也因此放弃了学游泳。我在小学就喜欢摆弄笛子,到医校的下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乐队。我记得,进乐队之前,音乐刘老师让我用笛子吹奏一个曲子,然后,他还对我的耳音进行了测试,他先在琵琶上先弹一个音,并告诉我这是什么音符,然后又弹出一个音,让我说出音符,进乐队后参加过一次舞台演出,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校乐队也黄了。</p><p><br></p><p>(文革期间,大串联时与同学在天安门前留影。)</p> <p> 1966年,中共中央发《五一六通知》史无前例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期正常上课。在8月9日,中共中央发十六条,即《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8月10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待站接见首都群众,发出“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讲话,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接见红卫兵,至此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8月18日,我们这些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学生乘火车货车专列到市文宫广场召开一夜万人大会,炮轰市委,至此,我们学校停课。在停课的两年年中,同学之间有了更多接触和认识。学校打乱了班级和专业的界限,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因观点走到一起,初期分派,后期大联合。我们经历了批斗走资派,破旧立新,大串联,接受毛主席接见,成立革委会,军宣队和工宣队进驻学校等文革过程。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要求学生全部返校复课,边上课边闹革命。1968年我校复课,(具体时间已记不清了)同学们各自回班级上课,9月份我们被安排到各县医院实习。</p><p><br></p><p>(文革时期,我在学校美术小组,写大字块,画宣传文化大革命,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壁画等,这是我班部分男同学和军宣队军代表在我和高云庆画的壁画前留影。)</p> <p> 1968年12月返校,在校革委会主持下进行毕业分配,在食堂召开了毕业典礼,离校前最后一张全体毕业照是12月25日。我清楚记得,离校时学校出了一辆解放大卡车,将我们齐市内同学从70里外的富拉尔基区送回市区里的,12月份正是东北最寒冷的时候,大家靠着行李相互依偎在没有遮挡车上,本应四年的学制,经历了文革后,我们这届学生仅三年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文革后有一个新名词,叫老三届,即1966,1967,1968届高,初中生,我们是这三年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与我们相比还多了一种经历,那就是上山下乡。尽管我们学业草草,毕业匆匆,与他们比起来我们还算幸运,毕业后有自己专业,有工作单位,我们是另类老三届。</p><p><br></p><p>(我班嫩江县医院实习队的同学在县医院门前留念。)</p> <p> 毕业后,同学们奔赴全省各地,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有的可能辉煌,有的可能暗淡。如今,我们都已退休并进入古稀之年,入党提干,晋级加薪,升职平先都是过去的事,如同烟云早已消失,我们不再为追随它们而烦恼。当今的网络世界里,我们老三届同学再次相聚在一起,同学群中让我们结识更多的同学校友,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认识。在网络世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问候,回忆过去,展示退休后学到的才能。同学之间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熟悉或不熟悉,无需找理由,对心思就聊聊,对撇子,就聚聚。</p><p><br></p><p>(这三张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毕业照,第一张是我班毕业照,第二张是我们这届毕业生全体照,同学们佩戴毛主席像章和红卫兵袖标,除了我们这些学生外,还有军代表,工宣队员,革委会领导。第三张为网上下载的我们上一届同毕业照。)</p> <p> 老三届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第一代人,这些人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接受老一代革命家的传承,在文革中学业受到冲击,在他们的人生中经历新中国从弱小到强大的七十多年过程。人的一生可能成功,也可能不尽人意,但都是过去的事情,我特别欣赏这段话,“这些人对国情感炽烈,对民恩重如山,对领袖忠贞不渝,对生活感恩知足,对国家事物常挂于怀,对社会责任披心沥胆,对人深情意淳,对友义举云天。”它似乎是我们这些人对待人生写照,我更喜欢感恩知足这样的话。</p><p><br></p><p>(有老三届同学群,同学之间联络感情机会多了,有更多相聚,相见机会,这些是同学群发的同学聚会照片。)</p> <p>(同学相聚照片部分来自同学群,还有两张校园照片来自网络,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