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0月4日,我在北京参加了2020年伦敦马拉松(线上),完成26.2英里(42.2公里)的距离,用时5小时52分57秒,这是我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p> <p>朋友问“为什么要跑马?”,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马拉松于我来说,从来就不是跑步追求的目标,现在仍然不是。</p><p>2017年底离开职场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从此“随心所动,随遇而安”,这次跑马,应该就是一个“随心而动”的结果吧。让你心动的东西不一定有理由,而有理由的东西却常常不能动心。</p> <p>跑步对我并不陌生,从小生性顽皮爱蹦爱跳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在中学时就拿过越野赛冠军,在清华上大学时是学校田径代表队的成员,主攻跳远和跨栏,在学校和北京高校田径运动会上也多次获得过名次,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主力吧。不过大学以后,考研,出国,成家,立业,生子,就一直没有再跑过。回想一下最后一次跑“长距离”比赛还是1981年北京高校运动会5项全能比赛的最后一项800米,那一次的成绩是2分51秒,累惨了。</p> <p>34年后的2015年8月,第一届北美清华校友大会在纽约举行,会间,当年体育代表队的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叙旧谈新,重拾友谊。记不起是谁的提议,大会最后一天,队友们决定一起去纽约中央公园晨跑。</p> <p>换上清华的T恤,找了一双球鞋(那时根本没有跑步鞋),心情兴奋又忐忑,30多年没跑步了,行吗?</p><p>幸运的是,队友中的跑马达人,数次BQ的蓬蔓学妹专门为大家讲解了跑步的要领及注意事项,并带领大家做准备活动。而中央公园的跑步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这里的气氛是健康积极,友善平和的。</p><p>连跑带颠地蹓跶了一圈5英里(8公里),自我感觉还不错。</p><p><br></p> <p>就是在这次纽约的相聚中,大家约定第二年一起去穿越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了保证穿越的体力,这一年开始练习徒步和登山。2016年11月顺利完成了从北缘到南缘的穿越,累计行程42公里,下降爬升共3千多米。2017年的8月,我们又相约完成了环勃朗峰100多公里的徒步,累计下降爬升超过1万米。这两次长距离的徒步,让我对自己的体力和耐受力重拾信心。</p> <p>真正开始有规律的跑步是在2018年初清华跑协举办的第一届“冬季勇士赛”之后。在蓬蔓学妹的鼓动下,我报了个月跑100公里的铜牌挑战,还纠集了十几个在陶氏化学的校友同事组成“陶跑队”。那一年的冬勇赛不限配速,我的170公里中有70公里是走下来的。那时我的目标是5公里能跑进40分钟。</p> <p>从2016年开始,在代表队老队友,人称“外星人”的“温叔”的倡议和带领下,每逢校庆,就会举行以跑建校年轮的圈数来纪念校庆的活动,每一圈代表一年。到2018这个活动已经是第三年了,“温叔”扛着大旗带领很多校友从1911跑到2018,共107圈。那天我跑了20圈。回到昔日驰骋的西操,见到众多曾经一同流汗流泪的队友,别提有多爽了。</p> <p><br></p><p>2018年的9月19日,我第一次跑了10K,用时1小时24分。</p><p>跑步逐渐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会有犯懒的时候,也有找各种理由不跑的时候,也有强迫自己出去的时候,但每次跑回来,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p><p><br></p><p><br></p> <p>2019年的“冬勇赛”设定了每公里配速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我完成了100公里,我们“陶跑队”还取得了优胜团队的荣誉。</p> <p>2019年5月,在Boston77级校友安宏和李圻的组织下,我参加了2019RagnarCapeCod200英里(320公里)越野接力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12名队员(6男6女)中有多位跑步大咖,有8位完成过全马,队员们昂扬的斗志和支持团队完美的配合,使我们获得40+年龄组的亚军,历时31小时25分钟。期间队友史凡问我,有没有种草跑个全马?我开玩笑说:那是“外星人”干的事儿、</p><p>而这次比赛形成的微信群,日后成为了大家交流跑步经验体会,互相鼓励的最佳平台。</p> <p>2019年9月,第三届北美清华校友大会暨马约翰杯运动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我和昔日的三名队友组成了七七236队(236是我们的年龄总和),参加了4x5K的接力比赛,这次比赛我跑出了5k个人最佳成绩30分13秒,但更重要的是重温了当年赛场上团队情同手足,青春挥洒的欢畅和激情。</p> <p>以跑会友,爱跑步的人,大多豁达大度,干练直率,勤勉坚韧,或许这就是爱上跑步的理由?</p> <p>2020年的冬勇赛,我完成了200公里,获得了银牌。</p> <p>而更大的收获,是家里领导被我忽悠的也开始跑步并爱上跑步,冬勇赛他完成了130公里,今年的总跑量已经达到1000公里,通过跑步,心肺功能明显提高,人也更帅了。</p> <p>我的第一个半马是今年5月无意跑出来的,那天天气晴好,我像往常一样,沿着凉水河边的跑道边跑边欣赏道边盛开的花海,跑到15公里后,状态良好,于是就接着跑了21.4公里,用时2小时43分。即便这时,也完全没有动要跑全马的念想。</p> <p>受Covid-19疫情的影响,今年全球所有的主要马拉松赛事都取消或者改成virtual(线上)举行。8月底的时候,史凡在RagnarCapeCod群里第一次贴出了2020伦敦马拉松线上跑报名的信息,群里反应积极。通常伦敦马拉松作为Majors6之一是很难报上名的,而这次线上跑则要求不高,从伦敦时间10月4日0:00开始,在24小时之内完成26.2英里即可,报名费只要25英镑,报名官网上这样写:you can run,you can jog,or you can walk,your way。Wow,这样的安排一下子把我以为难以企及的,只有“外星人”才做的事放到了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就像你仰慕高飞的大雁,突然它飞到你面前说:上来吧,带你飞一圈。就是这一次心动,让我没有犹豫的报了名。我们Ragner群里还有其他7位同学成功报名,让我感觉有了陪伴,不孤单。后来知道4.5万的名额很快报满,有些校友遗憾的没有报上。</p> <p>报名之后,因为有事先安排好的旅行(9/8-9/12山西大同,9/19-9/30河西走廊),9月大半的时间不在家,没法系统的训练,9/18跑了个半马,9/19在兰州沿黄河稀稀拉拉地跑了10公里。余下的时间都在吃喝玩乐撒欢奔波,乐不思“马”。</p> <p>10月1日,中秋国庆双节同日,举国欢庆,我忙着张罗同家人聚会的事情,领导提醒,你不是4号要跑马吗?哦,对了,还有跑马这件事呢,于是赶紧上网发现有一大堆官网推送过来的Email,我的Bib号下来了,8667,哈哈,遛遛就齐了,这号给力。官方APP也出来了,下载顺利,研究了一下,好用。又查了一下10月4号的天气:晴好,温度适宜。路线就选在我平常跑步的滨河公园,路况良好,少坡,环境熟悉,一圈8公里多一点,5圈正好一个全马。沿途每2公里就有一个卫生间,每圈一次补给,我从京东订了个全马补给套餐,5个能量胶加4个盐丸,隔天到货。再把我的号码布打印了4张(由于怕寄丢,我用了美国地址)。上装特意选择了去年多伦多大会发的红色T恤,有英文清华标记,和群里海外跑友们的清华跑衫相呼应,又不太张扬。一切准备就绪。</p><p>伦敦时间的0:00正是北京时间上午7:00,我计划9点钟开跑。</p> <p>10月4日早早起床,吃了个碳水蛋白丰富的早餐,换好衣服,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好,水瓶,能量胶,充电宝交给领导,他今天是陪跑员,补给志愿者兼摄影师。</p><p>问一下“小爱同学(智能音箱)天气如何,小爱说:北京大兴现在晴,11度,有大风蓝色预警。望望窗外,风吹梧桐沙沙响,果然起风了。</p> <p>上午8点40分,出门时加了一件长袖的上衣,领导送我到河边的起跑点,简单地做了一下Warmup,西北风强劲,有5-6级,根本热不起来,想着跑跑就热了,于是,果断按下“Start my run”键,按下后一个小人儿跑啊跑,计时器十几秒没有启动,正在纳闷,听到耳机里的一片欢呼声,APP启动了。为保险起见,我也启动了我的Garmin和Apple Watch。</p> <p>今天以不受伤一次完成距离为目标,不追求成绩,心态很放松,配速控制在8分左右。开始一段是顺风,阳光明媚,蓝天白云,路边花丛锦簇,很轻松,转过弯之后,侧风,顶风,体感温度低,一直没有身体发热的感觉,庆幸自己出门前抓了一件长袖,并把hood拉了上去。第一圈顺利完成,吃了领导递上来的能量胶,继续。</p> <p>第二圈,没有意外,配速比上一圈稍快,风仍然很大,有地方树枝都刮了下来,路上行人稀少,都穿着厚厚的衣服,我虽然不感觉冷,但也不热,裸露的大腿和膝盖一直都是凉凉的。</p><p>每跑一英里,耳机里就会出现欢呼热情的播报。有意思的是,APP把你跑的距离MAP到伦敦路线上,有时还会告诉你跑到伦敦的什么地方了。</p> <p>第三圈,前半程顺风,呼吸心率感觉良好,只是还是没有发热的感觉,跑到12英里的时候,听到耳机里播报你马上就要穿过London Tower Bridge,想象一下,心里有点小激动,</p> <p>在半马的时候,给自己拍了个Selfie。</p><p>跑前虽然没有定下时间目标,但还是有点小希冀的,就是sub6,即在六小时之内完成。现在跑程过半,心里算了算,下半程即便配速降到每公里9分,sub6也是可以达到的。</p> <p>除了风大,路边的景色简直美呆了。</p> <p>第一次抽筋出现在23公里的时候,两条腿同时感觉又僵又紧,走了一小段,停下来做了拉伸,又上了个洗手间,感觉好了一些,接着跑。</p> <p>第四圈,跑过顺风那段,在29公里处,两条腿又开始抽筋,拉伸之后只要一跑就又抽起来,无奈之下,只好走,配速降到了9-10分之间,不能跑,两条腿就更冷了。这时候想起来叫领导赶紧从家里拿一条长裤过来。</p> <p>第五圈,最后一圈,在补给站穿上了长裤,两腿僵直,不得已将配速降到10分甚至11分,这时候我已经放弃了sub6的目标,走下来就好。</p><p>还有最后三公里的时候,不知是那长裤起了作用,还是心里作用,亦或是走路对肌肉的缓解,两腿的状况都有改善,我试着跑了跑,没有再抽筋。这时候时间在5小时30分左右,sub6还有希望,于是又跑了起来。</p><p>跑过补给站时,我告诉领导还有大约1公里。</p><p>然后就是最后的冲刺,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还有多长时间,就一直向前跑啊跑,这一公里怎么这么长?</p><p>终于听到了耳机里的欢呼声:congratulations,you have completed 2020 London</p><p>Marathon。</p><p>时间是5小时52分57秒。</p><p>感觉好极了。</p><p>赶紧的selfie拍照留念。</p> <p>感谢我的强大的支持团队。</p> <p>特别要感谢RagnerCapeCod群友们,要不是他们,跑马于我来说仍然是“外星人”才可企及的,连梦都没做过。</p><p>北京时间第二天,群里的其他7位跑友都如愿完赛。</p><p>如此,我的人生经历里加了一条:2020年10月4日,62.岁半,完成伦敦马拉松。</p> <p>后注:姜倩,1977级入清华大学化工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现已退休,生活在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