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2px;">老三篇之三——愚公移山</b></p><p>毛泽东会议原文</p><p>《愚公移山》一文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收录于《毛泽东选集》。</p><p>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共产党以愚公自诩,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p><p>作者: 毛泽东</p><p>作品名称: 愚公移山</p><p>创作年代: 1945年6月11日</p><p>作品出处: 毛泽东选集</p><p>文学体裁: 议论文</p> <p>会议内容</p><p>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代表们对三个报告⑴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许多同志作了自我批评,从团结的目标出发,经过自我批评,达到了团结。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p><p>大会闭幕以后,很多同志将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将要分赴各个战场。同志们到各地去,要宣传大会的路线,并经过全党同志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p><p>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p><p>昨天有两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我对他们讲了,美国政府要破坏我们,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反对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的政策。但是我们第一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第二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我对这两个美国人说:告诉你们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我们解放区禁止你们到那里去,因为你们的政策是扶蒋反共,我们不放心。假如你们是为了打日本,要到解放区是可以去的,但要订一个条约。倘若你们偷偷摸摸到处乱跑,那是不许可的。赫尔利已经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解放区去乱跑呢?</p><p>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说明了美国反动派的猖狂。但是一切中外反动派的阻止中国人民胜利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的世界,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动只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动的逆流企图压倒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主流,但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现在依然如斯大林很早就说过的一样,旧世界有三个大矛盾:第一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个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个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⑶。这三种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更尖锐了,更扩大了。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虽有反苏反共反民主的逆流存在,但是这种反动逆流总有一天会要被克服下去。</p><p>现在中国正在开着两个大会,一个是国民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一个是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两个大会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一个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这两条路线在互相斗争着。我们坚决相信,中国人民将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大会的路线的领导之下,得到完全的胜利,而国民党的反革命路线必然要失败。</p> <p><b>注释</b></p><p>〔1〕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朱德所作的军事报告和刘少奇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p><p>〔2〕赫尔利(一八八三――一九六三),美国共和党人。他在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底被任命为美国驻中国大使,因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而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被迫宣布离职。一九四五年四月二日他在华盛顿国务院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中,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参见本卷《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和《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 〔3〕参见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第一部分《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6―187页)。</p><p>(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p> <p><b>愚公移山给我们的启示:</b></p><p>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p><p>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阻塞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决定移山。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p><p>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看到愚公移山劝道:“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p><p>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p><p>聪明的老头摇头一笑:“非也,你们全家既然都来移山,子孙又有什么时间来相亲,又哪有空闲生子,又何来的世世代代移山呢?”</p><p>神话中的愚公成功了,现实下老头的话却不得不说更加睿智。</p> <p>子孙们没有时间生活,只能草草了事,顺便找个人家结婚,生子,之后不分昼夜的移山。人的一生短暂而宝贵,对于愚公的子孙,放弃生活中的所有而坚持一个从出生就已被他人定好的目标苟活,他们真的幸福吗?没有自己的意愿,只是机械得去执行,来博得愚公的鼓励与表扬,这样的子孙会快乐吗?</p><p>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坚持的他人的意愿,即使耗尽生命去完成,意义又有多大呢?</p><p>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渺小的一分子,微不足道,却总成群地受人操控。</p><p>人生而不平等,历史总是少数强者站在金字塔顶轮番上演的老套故事。塔尖下的人群由于受到境遇、教育、智商、情商、地位等多方面的先天限制,只能被动受人操控,充当实现大人物们野心的助燃剂,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之后被人们所遗忘。</p> <p>记得以前和母亲看过一部叫《勇敢的心》的电影,电影中的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他在父亲的好友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p><p>光阴似箭,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本愿只做一个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p><p>电影很精彩,甚至血脉贲张,他们为正义与平等揭竿而起,处处展现着智慧与勇气。</p><p>可是母亲却不以为然,她对我说,我们都是小人物,影片中像华莱士这样的大人物与我并没有太多关联,相反我看到许多无辜的村民仅仅为了一个大人物失去女人的怨恨任由摆布,血流成河。</p><p>母亲也许是太老了,人老了总会畏首畏尾,变得眼光狭隘。电影里的社会积重难返,不公平导致矛盾与战争势不可挡,众人目标一致,没有谁为了谁的问题。可从另一方面看,一群人的团结协作总要有一个领导者,无论什么堂而皇之的原由,他们都从客观上被华莱士利用了,只不过他们心甘情愿被利用而已。农民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是正义而有必要的,然而终究他们是农民,说不上名字,被世代所遗弃。</p> <p>几千年后,没人记得愚公子孙的名字,只记得有一个老头叫愚公,是他移了山,他很伟大,然而付出巨大努力的世代子孙却随着时间洪流被人们所遗忘,就算提到他们,也是愚公的附属。为别人这样而活,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悲凉?</p><p>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像愚公的子孙一样,生下来前二十年要完成父母早已定好的计划,不知原因地去完成,却不知不觉丢掉了生活沿途美丽的风景,丢掉了点滴与幸福。</p><p>长大后听从上司与组织的领导,努力,拼搏,养家糊口。之后孤独终老,被世界所遗忘。</p> <p>人生越来越像工具,燃料,我们自己的意愿却总是在无力中挣扎。所以活的更随意一些吧,跟随自己的心生活,呼吸,思考,去实现自己内心的梦想,即使再小,它也只属于你,即使再累,你也会欣慰的笑。</p> <p>人生一世,就是一场经历,一场历练。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坎坷与难题,都无须忧伤和沮丧,不需要别人刻意准备的指引,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将外界的压力与眼光看淡,徜徉在幸福的道路上。一个人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就是成功。</p> <p>故事的最后,愚公的子孙有的从商,有的种地,有的成了一代文学大家。他们或走南闯北,或安居田园,都再也没去移山。</p><p>愚公移山壮举虽失败,却也成功了。因为当初移山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生活得更惬意,快乐,他的目的在不经意间完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