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cuan川)底村见闻

柳暗花明

<p>…县老干部摄影俱乐部采风活动纪实之八</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柳暗花明/图文</b></p> <p>  二零二零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员来到爨底下村。</p><p> 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3平方公里。</p><p>2012年12月17日,爨底下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爨底下村人(户主及子女)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婚后所生三子,为: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子分三门,即:东门、中门、西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已发展到17辈,茂,字辈。</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相传是因为爨被村民们编成了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岂不很热?所以姓寒,谐音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村现有人口29户,93人,土地280亩全村院落74个,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 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span></p> <p>  会客厅建设简单大方,充满文化艺术气息。今天的我们在此留念,心里由衷的敬佩韩家的治家有道和聪慧过人之处。</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村的美丽,吸引了很多画家摄影家前来写生摄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爨底下是国家3A级景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著名的专家哲文先生讲: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爨底村,韩氏老哥三个,心齐智慧,子孙后代所建宅院,院墙互通,足以说明他们团结无碍,才有了别具一格的美丽村庄和宅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游览结束,我深深的感到,爨底村的美丽,来源于韩氏家族的智慧和团结,否则,你家的宅子,我家的宅子各自为政,邻里之间没有感情,就不会有如此互通近途,街道整齐统一的和谐之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韩氏家族高瞻远瞩,精诚团结,勤劳智慧的品质浓缩成一个美丽的古村落,成为远近知名的村庄。我们为他们点赞,点赞,再点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备注:文字资料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