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2020年9月滇藏线美摄团游记(三)</span></p><p><br></p> <p>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汇处。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凡由四川、云南进藏,都须经过芒康。所以只要到了芒康地界,就是进了西藏。</p><p><br></p> <p>芒康县城海拔3800米,我们未在县城停留,穿城而过直奔如美镇。离开县城后约半小时,到达拉乌山垭口,这里的海拔4338米。</p><p><br></p> <p>很独特的标志。</p> <p>“心里有我”。,排着队每人来一张,人人都想入心里。聂老师和周大哥负责拍摄。</p> <p>@聂磊 老师摄 ▲</p> <p>@聂磊 老师摄 ▲</p> <p><br></p><p>翻越拉乌山后,一路下行,约一个小时抵达如美镇。如美镇海拔2640米。入住“滇宏酒店”。</p> <p>在如美镇,我们再次与澜沧江相交,之后分道扬镳,各往南北。</p><p><br></p> <p>潜水王老师在车上发放了葡萄糖粉,兑水饮用可补充身体能量,对缓解高反有一定的效果。领队想的可真周到。</p><p><br></p> <p>进藏前做了功课,进入西藏高原须三不:第一天不要洗热水澡;不要跑、跳包括快走;不可感冒发烧。可习惯了每天洗澡,实在无法做到不洗澡,每天照洗不误。实在不行,多喝几包葡萄糖?窃笑。一路走来,并无不良反应。幸甚。</p><p><br></p> <p>▲ 9月14日 从如美镇出发,目的地是八宿县,行程将有310公里路程。今天将要连续翻越觉巴山垭口、东达山垭口和业拉山垭口。大部分行程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在经过怒江七十二拐后,将一路下行,海拔直降1千多米。</p><p>这将是在高原行走的一天,也是路弯最多的一天,同时还将体验由高原向下俯冲的一天。刺激!</p> <p>从芒康开始,我们转入了G318国道,并由这条道往林芝。</p><p><br></p> <p>318国道起点为上海人民广场,途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高山峡谷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6年第10期评为中国的景观大道。</p> <p>云山雾岭,蓝天白云,湖泊小溪,黄叶绿草,悠闲牛羊,白色藏房........沿途风景美的不要不要的。</p><p><br></p> <p>车儿啊!你慢些走喂,慢些走,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看个够......此时只恨车速太快</p><p><br></p> <p>@潜水王 老师摄 ▲</p> <p><br></p><p>为我们开车的是成都某车队的李老师和王老师,王老师还是车队一部门的领导。哈!摄影人相互以老师敬称,所以,也就把开车的李、王二位师傅称为老师了。</p><p>这两位老师开车技术那叫一个棒,安全第一,驾驶平稳,路线精准;热情服务那叫一个好,遇到美景会适当减速让我们欣赏,好的景点会找空旷地停车让我们拍摄,每天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行李上下装卸(这在高原上可真是个消耗体力的活。)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禁不住地竖起大拇指。</p> <p><br></p><p>远处的山峰就不能爽快地露个脸吗?</p> <p>不一样的山川地貌,不一样的风光景色。一路上多为红色土壤,与远处的高山,错落的草原,藏族村落,组成一幅幅藏区油彩画。</p><p><br></p> <p>@朋友 老师摄 ▲</p> <p>轻纱一般的薄雾,在山尖不断游动着,若隐若现。云彩时聚时散,峰岭或显或藏。</p> <p>觉巴山垭口的海拔不算高,3958米。在这里,可以俯瞰曲登乡。</p><p><br></p> <p><br></p><p>许多人开始感觉呼吸不畅,正疑惑时,车子到了一个平台停下。下车一看,东拉山垭口,乖乖,海拔5130米。此时为2020年9月14日10:22。这是我们此次行程海拔最高的一个垭口。</p><p><br></p> <p>@周大哥 老师摄 ▲</p> <p>此处不能没有合影。</p> <p><br></p><p>突然发现合影里少了陆老师。</p> <p>@梦思雨 老师摄 ▲</p> <p>此时的陆老师穿着T恤,正在到处拍景。</p><p><br></p><p>陆老师是【东方摄会】群的高管人员,上海人。陆老师再过二十多天就满七十周岁了。当然,时间不到,仍不能享受景区门票全免政策。陆老师为人热情,有求必应。还是个手机党,带着一部相机不用,偏要用手机,而且见景拍景,见人拍人。给团友拍,给路人拍,给老头拍,给老太拍,给小孩拍,给美女拍......然后在群里发、发、发......身体还特棒,大冷的天,并且还是在海拔5千多米的山垭口,迎着寒风,竟然穿着T恤在山顶上游荡,全然不把我等当回事!不得不服。</p> <p><br></p><p>318国道以前经常因山体滑坡、山石滾落、道路塌陷造成道路堵塞。几经维修改造,路况已经大为改善。我们一路上行驶的很顺畅。</p><p><br></p> <p>经过东拉山口后不久,汽车突然受阻,透过车窗往前方道路的转弯处看,在距大巴车四、五十米处,一辆工程铲土车正在清理道路上的石块。好在只等了不到十分钟就正常通行了。这是第一次遇上堵塞。</p><p><br></p> <p>玉曲与我们同行。</p> <p>正在欣赏窗外的美景,汽车忽然减速,接着停了下来。往前一看,被堵的车辆排成了一条长龙。这回真的是遇上大堵车了。</p><p><br></p> <p>等了约四十多分钟后,救援车呼啸而过,没多久,车辆继续前行。</p><p>原来是靠近江边的道路塌陷了一个坑,车辆小心通过。</p> <p>业拉山垭口,海拔4658米。</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你拍远景我来近景。</p> <p>业拉山地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登上垭口往下望,之字型的盘山路挂在山间,这就是著名的“怒江72拐”。</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周大哥这架势,没三下子(比两下子要多一下)做不来。</p> <p>@宁静致远 老师摄 ▲</p> <p>洗,刷刷,洗刷刷……</p> <p>@雷铭 老师摄 ▲</p> <p>又遇到一位骑行者,佩服。</p> <p><br></p><p>持续在3800米到4600米高海拔路上行走了约五个小时,翻越业拉山垭口后,开始经过怒江七十二拐。</p><p><br></p> <p>"怒江72拐",是指川藏线上垭口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邦达镇至八宿县城间,长达12公里的路段。从邦达镇海拔4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八宿县最低点3100米。落差达1千3百多米。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又称"九十九道回头弯"、业拉山"108拐"、"川藏99道弯",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弯。</p><p><br></p> <p>除了个别人有晕车反应外,我们都饶有兴致地观赏并赞叹着窗外曲折道路的景观。</p><p><br></p> <p>翻越业拉山后就进入了怒江流域了。沿路越过怒江天险,行驶在崎岖的坡路上。</p> <p>下降1千多米后,地势平缓许多。</p> <p><br></p><p>约18:20入住八宿县客栈。八宿县城所在地白马镇海拔3260米。</p> <p><br></p><p>▲ 9月15日 继续行驶在G318国道上。</p><p><br></p><p><br></p> <p>然乌湖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潜水王 老师摄 ▲</p> <p>离开八宿后,景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高山荒原变成了波密的雪山森林。</p><p><br></p> <p>@鹰视~宁铂老师摄 ▲</p> <p><br></p><p>中午1点20分,来到米堆冰川。这里的海拔3660米。</p><p><br></p> <p>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下游的二级支流,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也是我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冰川冰洁如玉,景色秀美,形态各异,姿色醉人。</p><p><br></p> <p>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相交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p><p><br></p> <p>由景区门口藏族村子进入,有两条道可到达冰川观景台,左边的是步行栈道,约3公里。右边是骡马道,可骑马进入。</p><p><br></p> <p>领队给足了两个半小时的游拍时间,我们自然是选择步行道,可以边观景边拍摄。</p><p><br></p> <p>步入村落,看到远处的冰川呈现着耀眼的洁白。</p><p><br></p> <p>坡道不是太陡,经过村庄、古树群、心愿堆,约四十分钟就到了距冰川最近的观景平台。</p><p><br></p> <p>冰瀑奇观只有在冰补充丰富、消融也快的冰川上才会出现,如消融得快而补给不足,冰瀑就会中断,形成“悬冰川”;而补充过快而消融不及,冰雪就会把悬崖埋没。而米堆冰川是一条补充和消融都很“均衡”,具有灵性的冰川。</p><p><br></p> <p><br></p><p>当晚入住波密县。所住酒店面对着帕隆藏布。海拔2700米。</p><p><br></p> <p>藏区里,大多数地方把江、河发音为藏布,如雅鲁藏布,即雅鲁江,帕隆藏布,即帕隆江。而有些地方如康巴藏区、安多藏区一般发音为"曲",如玉曲。</p><p>而汉人生怕在表达和称谓时别人不明白,偏要加上一个江,或河。雅鲁藏布“江”,玉曲“河”。</p> <p><br></p><p>▲ 9月16日 8:00由波密往林芝。第一天成都出发是6点半,其他每天都是7点半出发。而这一天因为时间充裕,是8点出发。多了半小时,时间宽松了许多。</p> <p>G318最美公路果然名不虚传。</p> <p>藏王洞云山雾景。</p><p><br></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姿势很独特。</p> <p>@陆广高 老师摄 ▲</p> <p>这个马步有些难学。</p> <p>@sundi 老师摄 ▲</p> <p><br></p><p>鲁朗林海。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是龙王爷居住的地方,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森林云山雾海,如诗如画,周边雪山林立,沟内森林葱笼,还有整齐如修般的草甸。这里的海拔4260米。</p><p><br></p> <p>没想到刚进入景区,大雨突降,只得返回。一位藏族大爷进入我们的镜头。</p><p><br></p> <p><br></p><p>15:30 进入林芝市,入住竹锦苑酒店。这也是最早进入酒店休息的一天。</p><p><br></p> <p>摄影人真是闲不下来,行装甫卸,即相互邀上,背起相机,穿街过市。</p> <p>牦牛广场。</p> <p>尼洋河畔。</p> <p><br></p><p>▲ 9月17日 今天往雅鲁藏布大峡谷。到了林芝,必到大峡谷。这是网红打卡景点。</p><p><br></p> <p>经过“江河汇流”点。尼洋河与雅鲁藏布在此汇流。这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p><p><br></p><p><br></p> <p>“真是美翻了!”余老师忍不住赞叹。</p> <p>以上九幅均为车上手机所拍,有些朦胧,朦胧也是一种美哦(捂嘴偷笑)。</p> <p><br></p><p>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小学课文里知道的。那时候起就对遥远的西藏的那个地球上最深的大峡谷十分景仰。大峡谷有多大,有多深,只能想像。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终于要去这个大峡谷好好看看了。心里自是一番感慨。</p><p><br></p> <p>来到大峡谷,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非常著名的山峰,那就是南迦巴瓦峰。</p><p><br></p> <p>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东端。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山峰的第28位,也有资料称排在31位。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藏族人赋予了南迦巴瓦“雪电如火燃烧”、“直刺蓝天的长矛”这样惊心动魄的名字,更有传说南迦巴瓦是因为砍下了兄长加拉白垒峰的头颅而羞于露面,从而终日云雾缭绕,难见真容。</p> <p>雅鲁藏布在林芝、米林、波密、墨脱四地交界后,形成一个马蹄型大峡弯,而南迦巴瓦峰就处在这个大弯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南迦巴瓦峰,这里是最佳观景点。</p><p><br></p> <p>第一个景点是大渡卡,正好有一导游在对着一群游客进行讲解。导游朝着东方浓厚的云层一指:那个方向就是南迦巴瓦的主峰,我们现在没能看到,是因为一年中仅有六十多天才能看到山峰,我们没能看到,是因为没有佛缘,只有有缘人才能目睹南迦巴瓦的真容。随后导游又指着地下一石墙问:这上面是藏文,有谁能告诉我,这些文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石墙上用红字画着完全看不懂的一些符号。现场无人能答。导游颇为得意的清了清嗓门:这就是佛教里的六字真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p><p><br></p> <p>导游解说完六字真言的意思后又言道:当你把六字真言当作快乐与痛苦时的皈依处,那么观世音菩萨将一直与你同在,你就可了脱生死,究竟成就,能断无明,开智慧,消灾延寿......心诚方有佛缘,才有可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真容。一边说一边扭头望向东方,突然他略为激动的提高了调门:看,南迦巴瓦峰露出来了!</p><p><br></p> <p>果然,云层撕开了口子,现出的一个大圈里露出雪峰的光芒。现场一片雀跃。</p><p><br></p> <p>众人已顾不得听导游在说什么,纷纷举起相机、手机一个劲的狂拍。</p><p><br></p> <p>风在吹,云在动。云雾一层层聚拢,又一层层散去。次峰和主峰相继露出真容,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煞是漂亮。众人惊喜异常,赞叹不已!激动地说,我们真是有佛缘,能看到真容。真的是不虚此行。</p><p><br></p> <p>寒威千里望</p><p>玉立雪山崇</p> <p>@玉儿 老师摄 ▲</p> <p>此处要有“pose”!</p> <p>在大峡谷呆了三个小时,下午2点半驶离,4点40分入住工布江达县的巴河镇。海拔3190米。</p><p><br></p> <p>大家都在休整,周大哥可没闲着,只身出门探点去了。少顷,周大哥返回告知,附近有一条河,景色不错。于是六人结伴前往。</p><p><br></p> <p>摄影人怎么就不觉得累呢!</p><p><br></p> <p>“巴河”又名“巴曲”,是尼洋河最大的一条支流,为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p> <p><br></p><p>我们离拉萨越来越近了,明日的目的地便是此次行程的终点拉萨市。</p><p>今天如愿了,好啊休息。</p><p><br></p> <p>为了能更好以图文记述此次行程,本期美篇借用了本团部分老师的所摄图片,并一一标注,在此致谢。</p> <p>(未完待续)</p> <p> 撰稿:悠见南山</p><p> 摄影:悠见南山</p><p> 编辑:悠见南山</p><p><br></p><p> 2020年10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