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8川藏南线游记

Quinton

<p><b>  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b></p><p><b>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纳入景区管理。</b></p><p><b>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b></p> <p><b>  燕子沟最精华的景观是红石滩,此处为亚洲最大的红石滩。石头上布满的红色物质,是一种微生物,在高山特有的生态环境内得以繁衍,构成生命与历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观。因为沙滩里的石头都长了一层红色的苔藓,就好象沙滩里的石头都穿上了喜庆的红衣,使得燕子沟成了颜色的世界。据说只有在空气质量很好的情况下,这种苔藓才能够生存,曾经有研究院的科学家将这种石头带出去研究,结果刚下飞机,发现石头上的红色退了,因为空气质量不好,导致石头上的苔藓无法生存。</b></p> <p><b>  新都桥又叫东俄罗,是一个镇名,而不是一个景区。新都桥海拔约3300米,并没有突出的标志性景观,但沿线却有10余公里被称为“摄影家走廊”。</b></p><p><b> 新都桥是令人神往的“摄影天堂”,地处在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b></p> <p><b>  “塔公”,是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位于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带,川藏公路穿境而过,塔公草原面积712.37平方公里,地势起伏和缓,草原广袤,水草丰茂,牛羊成群。</b></p><p><b> 塔公景区以高耸的雅拉雪山、起伏的草原和草原上金碧辉煌的“木雅经塔”为主要内容。景区有有塔公寺、塔公寺塔林、雅拉雪山等景点。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花教)寺庙。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公寺有“小大昭寺”之称,是康巴地区藏民朝圣地之一。雅拉雪山又叫雅拉神山,是藏区四大神山之一。</b></p> <p><b>  天路十八弯位于雅江开往理塘的路上,在四川境内,在318国道上,越翻阅海拔4659米的剪子湾山。318国道剪子湾山的天路十八弯,海拔4500多米。从半山腰俯瞰,曲折的胳膊肘弯,有一种震撼的曲线美!</b></p> <p><b>  川藏路上最大的藏族古寺:长青春科尔寺,</b></p><p><b>四百年古刹,暮鼓晨钟,酥油灯摇曳,享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彻底洗礼,</b></p><p><b>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0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长青春科尔为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0,“长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0(标志着0常转、妙谛永存)。寺庙占地500余亩,坐北朝南,背靠崩热神山和多闻正神山。相传三世0索南嘉措在安多地区(青海)传经返藏经过理塘时,按途中巧遇的诸多吉祥征兆,在这里看到一处奇境——背面(北面)山势特高,像一尊财神盘腿而坐,手持珍宝;右面(西面)山岳十分壮观,像一只巨鹏展翅欲飞;左面(东面)山岳非常奇妙,像一头巨象曲身而卧,从北向南伸直长鼻,两腮处的清泉像两条洁白的哈达,从象鼻两侧潺潺流过,左侧是无量寿甘露,右侧为莲花生甘露;对面(南面)山峦起伏,奇峰耸立,主峰山腰自然形成一幅十相自在图文。山麓下汹涌的理塘河宛若青龙盘旋而行,中间宽阔的大草原芳香四起,其间肃立着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吩咐兴建的菩提白塔,奇观美不胜收,与900多年前,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在《噶当弟子问道录》中的预言相同。欣喜之下,索南嘉措在貌似巨象长鼻鼻梁的山岳间兴建了这座长青春科尔寺。因长青春科尔寺的这段传奇故事,使该寺名声大振,在藏区素有“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的说法。</b></p><p><b> </b></p> <p><b>  梦幻姊妹湖:秀美的措普湖畔的森林中,有一对如绿松耳石般碧翠的姊妹湖。</b></p> <p><b>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规模大,进入方便,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b></p> <p><b>  嘎朗湖因位于嘎朗村而得名,漫步湖边,可见湖中倒映着雪山、森林、经幡、桃花等美景,待到桃花盛开的时节,宛如诗人王维笔下“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的景象。</b></p> <p><b>  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主要通车的为通麦特大桥为单塔斜跨大桥,原来的两座已经暂停了机动车辆的通行。</b></p><p><b> 如今三座大桥成为了一道风景线。最低矮的那座为一座铁索桥。</b></p> <p><b>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b></p> <p><b>  南迦巴瓦峰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墨脱县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南侧。为喜马拉雅山东端高峰,海拔7782米。由强烈隆升形成的断块山,地震频繁。</b></p><p><b> 雅鲁藏布江沿山麓作马蹄形大拐弯,并强烈下切,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洋性冰川发育。自然带垂直分布显著,拥有从季雨林的热带到冰雪带的九个垂直自然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区系具有过渡性。</b></p> <p><b>  不同于西藏其他的神湖,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意为“三岩三湖”)完全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所包围。确实如它的名字般,巴松措是绿色的,是那种淡淡的玉石般没有杂质的绿色。湖水清澈得可以看见两三米下成群游动的鱼儿。四周青山如黛,顶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湖边的雪山和湖面倒映的雪山彼此纠缠着,连绵不绝,很是壮观!最难得的是,还很少有人到这里,完全一副与世隔绝的模样。</b></p> <p><b>  拉萨,别称逻些、日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5个县,总面积2951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2.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54.35万人,城镇人口约33万人,城镇化率46%。拉萨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2]海拔3650米,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b></p> <p><b>  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b></p> <p><b>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b></p> <p><b>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b></p><p><b>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b></p> <p><b>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因此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b>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b></p> <p><b>拉萨市井</b></p> <p><b>  从清晨到夜晚,布达拉宫经历不同天气变化依旧显现多姿多彩雄伟壮丽景色</b></p> <p><b>  羊卓雍措(YamdrokTso),有的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b></p><p><b>主要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中段在浪卡子县与贡嘎县之间,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面积675km2,湖面海拔4,441米。</b></p> <p><b>  桑珠孜宗堡:桑珠孜宗(乃东藏区13宗之一)的宫堡,这座宏伟的山巅宫堡建筑是日喀则的地标式性建筑,位于桑珠孜区(老日喀则市的新名)的宗山上,人称日喀则小布达拉宫。建于1360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宗堡分四层,有房屋300多间。</b></p> <p><b>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b></p><p><b>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扎仓(经院),教学显密并重。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