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昨晚本想喝到微醺,无奈那半斤装的桃花酿没能让我和素色有半点醉意,不是我俩酒量大,实在是那酒兑水很多,与我们白天品尝的样品来去太大(不知是不是牌子不同的原因)。于是又打开店家赠送的一罐啤酒,其实我俩都十分排斥啤酒,一是不喜欢那味儿,另一个怕把胃撑得很大。喝一口发现根本不是酒,再细看罐子上的说明,原来那只是一罐“菠萝饮料”,是怎么也不会喝到“微醺”的。</p><p><br></p><p>这样几番折腾,就睡晚了。更兼外面雨声淅沥,素色每天坚持的长跑运动只能作罢。所以没有早起。</p> <p>七点过后,街上行人还很少,我们寻到一家早餐店,点了豆浆和类似于面包的饼子。</p><p>苏州地区的人吃东西应该是比较讲究的,他们懂吃,吃得精致,所用碗盏也漂亮。不由得想起在南京吃面的事,服务员端来的面是用一只锅子盛着的,女顾客面对这样一锅面无不咋舌,直叹南京人真实诚。</p><p>‖此处是重点‖素色从一个小胖子养成如此好的身材,并且已保持多年,我以为是节食的原因,没料想她吃得一点都不少,可见完全是坚持运动的成果。确实佩服素色的自律和毅力,每天五点多起床,坚持晨跑,之后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漂亮,一个十足的幸福的小女人模样,从没有不修边幅的历史纪录。不了解的人根本猜不到她是搞画画艺术的,每天都画画几小时。</p><p><br></p> <p>这剧场昨天傍晚时见过,没来得及拍照,今天补拍一张,心想如果我们镇上再建一个影院,会是什么样子?</p> <p>同里能成为影视拍摄基地,名副其实,不足为怪。</p> <p>今天第一站:崇本堂,也是江苏水乡婚俗馆。看介绍它是钱幼琴私宅。从外面看,它不如其他几家私宅那么引人注目,但其内里十分华美。尤其是首屈一指的精美雕刻,令人叹为观止。</p> <p>这是崇本堂第二进大门,可惜没拍全。崇本堂共四进,25间房屋。内设展品,可让游客管窥过去的婚俗礼仪。</p> <p>门上雕刻着《红楼梦》人物,能工巧匠所为。</p> <p>梅兰竹菊也刻在了门上。我不懂雕刻艺术,但眼观如此流畅的线条和精细的刻功,对创造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由衷地敬畏。</p> <p>连门把手都讲究得很!光做一扇这样的门,要多久才能完成?建造一栋这样的房子,要花多少时间,多少心血,多少银子?</p> <p>站在火盆前,仿佛看到一位身着红装,头顶红盖头的新娘,在喜娘的搀扶下跨过火盆,走向自己的另一段人生。如此想着,我不敢看旁边展柜里陈列的一双双绣花鞋了,所以也没拍照留存。</p> <p>这瓷盆名为“轿盆”,至于什么用途,只能顾名思义了。</p> <p>小的木匣见过,这么小巧玲珑的红皮箱,首次见到。</p> <p>民国时期,人们对订婚、结婚的日期真是讲究到极致,非黄道吉日不可。</p><p>不难想象旧时人们为选择良辰吉日虔诚的样子。</p> <p>这张结婚证书虽然品相不好,但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游客驻足观望,一边拍照一边慨叹当时人的仪式感。</p> <p>这张礼单,吸引了我的视线,竟有送酱油的!说不定这酱油还是借的,日后要设法归还。</p><p>对比古今,孰好孰坏已见分晓。</p> <p>第二站:耕乐堂。在去“耕乐堂”途中,我们边走边看街景。</p><p>很庆幸这次来同里,领略到古镇的不同风采。我们不仅看到了晴天下的古镇,还看到了烟雨中的古镇;不仅感受了古镇的热闹,也体会到了古镇的宁静。</p><p>记得六年前,我和素色去西塘,也是同样的情况和境地。天助我也。</p> <p>我们边聊边找,不知不觉走到岸边一处廊檐下,正当我说“这处房子应该也是一家大户人家”时,发现我们已站在了“耕乐堂”门前。</p> <p>堂楼处,九件根雕作品,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布展彰显耕读人家的特色。</span></p> <p>四百岁的白皮松,尽管老得主干已不再挺拔,但也不倒下,枝桠仍遒劲,独特的姿态已成一道风景,同时它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景仰。</p> <p>耕乐堂屋子里过道的墙壁中,每隔一段就有这样一个设计,估计是放置照明用的灯。过道不宽,但太长了,我回头看看有六十米跑道那么长,不用说房子有多大了。</p> <p>过去同里有钱人的奢华,我无法想象。</p><p>仅是一扇扇窗,就已是各式各样,风情万般;一道道门,精雕细琢,令人回望。</p> <p>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古宅怎能保持得如此完好,是没有遭受到破坏吗?非也!</p> <p>铺在路上的这些断碑残石已告诉我们,同里这个千年古镇也遭受过伤害。</p> <p>在小川桥上看古镇,在我举起手机拍照时,一只白鹭从水面飞向柳树。这只白鹭是从哪里飞过来的呢?会不会从长荡湖飞来?再一想,不会,因为它们也是生得逢时,无需长途跋涉就能繁衍生息。</p><p>正是这座桥,这条河,区隔了同里的老镇区和新镇区。</p> <p>在新镇区的大道上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坐船去第三站罗星洲。</p><p>罗星洲上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寺,屡毁屡修,一九三八年时彻底毁于日本人的一把火,一九九六年时经多方努力重新建造。如今的罗星洲,是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一块圣地,也是同里的景点之一,烟波浩渺,船帆点点,鸥鹭翩翩。</p><p>不过坐的船不如我们天目湖的游轮,也没有音乐可赏。</p> <p>怕自己无知出现不妥言行而亵渎了神明,更因为时间较紧,只能拍几张照片,表示“已到此一游”。</p><p>最后选择站在山门前的岸边,离码头不远的地方,听听梵音,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一会儿就要回到对岸去了。</p> <p>回程路上,素色把车速放得很慢,极少听到导航“您已经超速”的提醒了。时光匆匆,放慢速度,也不失为一种境界!</p> <p>开过湟里时,素色突然想到此地的包子量大味足,立即停车靠边,电话咨询。当得知离包子铺三公里、五分钟车程时,果断掉头。</p><p>她对食物的执念之深,为追寻某种食物而不厌其烦的劲儿,让我这个对食物一向将就的人错愕无比:她应该生活在苏州!</p> <p>离同里越来越远。难忘客栈那凌波露台,难忘客栈主人送我们到停车场的挥手一别,难忘同里的风情同里的自由!</p> <p>十月四日下午四点多到家后,拿出久违的小楷笔和纸,习字至深夜。十月五日在家,仍是写小楷,让自己沉静下来。</p><p>下午与同学小聚后,共进晚餐。夜里写好一份活动方案。</p><p>以此做后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