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知青岁月(47)

张盛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后知青岁月(47)</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变职工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盛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83届职大的同学在时刻牢记学生的根本综旨既必须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所肩负着的责任和使命,用当时的一句流行话:叫作做一名合格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初,国家还没有实行全民义务献血制度,省市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向企业摊派血浆数量和指标,以保障国家的血库有充足的血浆资源和必要的库存。企业接到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后,则根据本企业下属各个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的多少,再按比例分解下派指标。各单位再根据厂里下达的指标人数,一般按1:4的比例,组织本单位的职工,到厂职工医院进行体检,合格者才能献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我们当时是脱产带薪学习,属于企业的在册职工,因此在接到献血任务时,学校做为企业下属的一个基层单位,自然不能事不关己,袖手旁观。但实事求是的讲,当时有的同学多多少少还是存在一些后顾之忧的。因为那时企业岗上的职工献血后,可以休假个十天半月的,而我们做为学生去献血的,则一天也不敢休息,因为休息就意味着落下课程,而期末面临全省统考时,并不会因为献血的原故而对你网开一面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如此,当时我们83届职大班还是有许多同学,积极勇跃地报名参加企业组织的献血活动。认为这是党、团组织考验自己的时候,当时班里还有不少女生,她们大多身体纤弱,有的体重可能还不到九十斤吧,但她们仍然表现的十分坚定和勇敢。虽然除刘敏一人外,她们大多数人在后来体检时没有过关,但那时她们所表现出来的阳光向上的力量,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还是值得充分肯定和令人敬佩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次献血时我们83职大班除了我、唐金龙、刘敏外,可能还有魏运刚和其他一些同学,因时间过得太久,实在是记不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我们几个同学去献血的那天,还出现了一个小小插曲呢,刘敏不知是当时太紧张了,还是血太少或者是血稠的原因;噢,还有一种可能是采血的护士把针扎偏了。当第一针扎下去的时候竟然没有抽出血来。面对这一窘境,采血站的医生对她说:“不行你先回去吧,把情况跟你单位领导说明一下,再另行选派一个人来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她对我们讲:"当时心想,自己是带着任务和指标去的,去了就必须得完成。虽然当时心里挺害怕的,但还是一狠心,咬紧牙关挺了下来。"当时在她的一再坚持下,采血的医生和护士稍微合计了一下后,在刘敏的另一只胳膊上又试了一次,这才抽出血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说:"那天放学回到家里,老妈还给她炖了一大锅鸡汤呢,说是给她大补一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毕业前夕,刘敏和我还有唐金龙和刘启英四人一起,被学校党支部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这是自沈变职工大学成立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学生中发展党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的人可能会问:你们是不是假装积极去献血,为了今后入党先铺路打基础啊?坦率地讲:那时学校里的老师有的都争取了20多年都还有没入上党呢,更何况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当时连作梦都没想过。只不过觉得既然是学校分摊的指标和上面下派的任务,总得有人去承担去完成啊。就象后来有的歌词唱的那样:“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谁也没有料到在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企业发展的步伐也逐渐地加快,厂党委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开始有计划地侧重发展年轻党员和加快后备干部的培养;再加当时学校党支部书记魏洪洲年轻有为、敢做敢当,改革意识和思想解放都非常超前,所以在他和朱校长等校领导的极力举荐下,我们83届这批学员才有幸的"巧遇"上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次献血活动中,我自然而然责无旁贷地带头并参与了其中。经过身体检查,空腹抽血化验,确认各项体检指标合格后,正式地加入到了献血的队伍。那天献血后,厂职工医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参加献过血的职工,免费提供了一大碗红糖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当时可能因为心理素的影响,感觉头有些轻微的迷糊,但还是没敢在家休息一天,献完血之后,便立马返回了学校,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那次献血时,我才知道自己是AB型血,因为之前我很少生病,也从未住过院,是通过献血活动,才对自我身体各项指标有个初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校期间孟庆宏同学的父亲不幸患病住院,当被确诊胃癌时,已经是中晚期了。那时沈变厂的文件规定:"患病职工,一律要到厂职工医院就医。如果未经厂职工医院同意批准,自行到市内或外地医院就医的,企业一律不予以报销医药费和治疗费,换句话说就是自掏腰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许多企业和部门为了创收增效,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医院纷纷挂靠到市属大医院,叫什么探索企业职工医院与市级医院联合办医的新模式。于是市内一些知名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们每周都要到与之联合办院的企业职工医院巡诊、会诊或讲座什么的,企业的职工医院则支付给对口市内大医院相应的佣金。一般遇到有象癌症这样的大手术时,有的企业也要邀请一些大医院的外科主治医师,到本企业职工医院来做手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这些的改革举措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企业职工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包括软硬件设施,怎么能跟正规专业的大医院相提并论呢?而且象癌症切除这样的大手术,也绝非靠一俩名专家教授就能包罗万象的,它毕竟是一个十分专业和复杂的系统元素构成的。因此当时无论是患者本人或家属,没有人从内心愿意到厂职工医院去做这样大手术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孟家也同样陷入了痛苦纠结的两难抉择,在全家人一起讨论治疗方案时,父亲对他说:"庆宏啊,爸爸没有太高的奢望和要求,只要能够让我到医大去做手术,无论结果如何,也就心满意足了。让我到沈变职工医去做手术,我实在是不想去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身患重病的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说出了几句朴素坦诚的话语,深深的刺痛了儿子的心里。当时孟庆宏装着十分淡定轻松表情,安慰他的父亲说:"老爸你就放心吧,不就是要到医大去治病吗?我保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的。"</span></p> <p><b style="font-size: 15px;">(魏运刚、孟庆宏、马景文、黄波在新建的报栏前合景)</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左起贾继斌、栾生、李会民、戴军民、张盛启)</b></p> <p><b style="font-size: 15px;">(左起:詹萍、张玫娟、李杰、张盛启在班里举的年终茶话会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八十年代初期,国家还未实行全民医保制度,不按照规定到厂职工医院去治疗,就意味着所有的手术治疗费用全部由个人自理。这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每月只有38.9元月工资的年轻人和一般的工人家庭,怎么能一下子筹措到这近5万元的手术治疗费用呢?可要按厂里的规定去厂职工医院做手术,又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万一手术失败,我们作儿女的要悔恨一辈子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天晚上,孟庆宏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夜不能寐,时间不等人啊,父亲越早做手术,成功和治愈的概率就会越高,可目前最关键的前题是,手术及治疗费用如何解决?爸爸已经把我养大成人了,应该适时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了,再说这是父亲第一次向儿女们提出也可能是唯一一次而且是并不算过分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一早,双眼充满着血丝的孟庆宏找到了我,把他爸的病情及家里所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跟我说了一遍,并希望我向班里的同学做一下工作,让大家伸出援手帮助他度过难关。当时我听完了他的一番话后,心里挺受感动的,一个同学在遇到困难时候首先能找到我,这是对我莫大的信任,这是多么难得珍贵的同学友情啊。同时又非常同情和理解孟庆宏家里所发生的不幸,更为被作儿女的有一颗对父母的孝心所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我对他说:"你放心吧,我会全力以赴帮助你的。"当天下午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我把孟庆宏家里所面临的困境和他的求助跟同学们说了一遍。并强调是向大家借款,等他家度过难关时,一定偿给还给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让我更感动的是,当我的话音还没落地时,当场就有许多同学纷纷表态,有的说:什么还不还的,大家能凑多少是多少;有的说:能多拿的多拿,不能多拿的少拿;还有的说:毕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最重要的是先让老人在医大住上院再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么好的83职大的同学啊,多么质朴纯真不含丝毫杂念的同学真情啊,多么令人难忘感动的场面啊!而现如今社会上的一些行业、部门和个人,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劣性泛滥,坑蒙拐骗诚信道德伦丧……所有种种与那个年代的我们有多么巨大的反差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曾经总结过:人的一生不外乎有三种情,一是亲情,二是爱情,三是友情。亲情是一种血缘的传递,不管你愿不愿意;爱情则是人生短暂记忆,毕竟很快地就会逝去;而唯有友情则可以随着生命永远延续。而在无数种友情的明细种类中,同学情最为珍贵,因为同学拥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共同的奋斗目标,更不会掺杂着任何的利益交换和私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那时我新婚不久,把包括婚礼时收到的礼金在内而且是家里唯一的一张约有4000多块钱的存折交给了孟庆宏,其他同学们纷纷慷慨相助,有的拿1000,有的拿800,还有的拿500……在三十五年前能拿出干八百的,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小的数目了。在短短的一两天时间里,孟庆宏就得到同学们的借资约50000元。当孟庆宏两个衣兜里揣着鼓鼓囊囊的现金,回到家里对他的父亲说:"爸,明天咱们到医大办理住院手续去吧!"大家一定会感受当时的场面和情景了吧,接下来还需要我再费笔墨来描述了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段经过孟庆宏同意的,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时老沈变人,人与人之间的实事故事……</span></p> <p><b style="font-size: 15px;">起邢怡梅、侴满、吴迪、——、张秀菊、潘吉、梁小芳、赵刚、刘敏、孙兰芳、姬娜)</b></p>

献血

职工

孟庆宏

医院

同学

当时

企业

职大

医大

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