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真草千字文》龚薪友收藏

龚薪友情动高原

<h2>智永《真草千字文》</h2><p><br></p><p><br></p><p> 智永者,王羲之的七世孙也,生活于南朝梁、陈和隋年间,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妙传家法,精力过人,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虞世南得其传授,影响初唐学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夫观《真草千字文》,继承发展二王笔法,羲之方折之笔、献之俊美逸笔隐现其中,其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秀润园劲,八面具备,无一点俗气。侧笔取势,笔笔从空中来,下笔欲透纸背,转笔曲折行进,宛转回向,笔笔从空中住,心手相应,臻于妙境,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学智永《千文》,须细察其古法用笔。即,侧笔凌空取势,左右转笔行进。</p><p> 智永《真草千字文册》(宋拓),27开,每开纵38.6厘米,横51.3厘米,拓本原为朱翼盫先生收藏,后捐故宫博物院。宋大观三年(1109)薛嗣昌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摹刻,又称“关中本”或“陕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p><p> 智永一生所书最多的是《千字文》。关于《千字文》的来历,相传是梁武帝酷爱王羲之书,收集了很多“王字”手迹,为便于临习,命给事郎周嗣兴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成小册子,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孩童的启蒙读物。智永登楼临书数十年,不论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从不间断,开创了历代书家临写《千字文》之先河。</p><p> 智永所书《千字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将“王字”广为传播,在印刷技术尚未发明的情况下,“王字”要传播、普及是十分困难的。《千字文》的大量临募与散发,无疑使更多的人接触到“王字”。</p><p> 其次,学者们开始为《千字文》做考订、诠释工作,有关《千字文》的辅助读物大量涌现。诸如《千字文释义》、《千字文考略》、《续千字文》、《广易千字文》等,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也促进了文字的普及。</p><p> 第三,开创了隋唐以后书法家临习、书写《千字文》的风气。翻开中国书法史,凡是稍有影响的书法家,几乎都与《千字文》结下不解之缘。</p><p><br></p><p><br></p><p><br></p> <p>恩师刘德华(益西旺都)油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