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当天逛北京胡同

老李成蹊

<p>  【美好假期全记录】每年国庆节逛北京胡同是必选项,今年也不例外。值祖国71华诞又适逢中秋佳节之际,京城最好的季节,当然抽时间逛胡同。上午还有小雨,下午逐渐放晴,我们从下午开始逛。</p> <h3>  经典角楼拍摄点,我们就此开始吧。</h3> <h3>  我们今天从北池子逛到南池子。</h3> <h3>  家家户户悬挂国旗,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h3> <h3>  北京这几年经过后街整治,旧貌换新颜。</h3> <h3>  北池子大街49号如今是环境优雅的“云南汇”所在地。</h3> <h3>  北池子大街东与文书巷街、北池子头条、二条、三条及骑河楼街、草垛胡同相接。清乾隆时称北长街,宣统时称北池子,1949年后称北池子大街。原武备院、俄罗斯文馆旧址在此。今街内有清宣仁庙、凝和庙,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站在胡同口,浓浓的熟悉感扑面而来,走到这儿,就感觉似曾相识。</h3> <h3>  这是北池子大街23号四合院。标准的一进四合院,东南西北皆有两间房,中间很奢侈地围合留出一个小院,是真正的老北京味儿。</h3><h3></h3><h3><br></h3> <h3>  这里的四合院存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了,经历了元、明、清三代。屋檐,雕刻,窗棱或许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斑驳,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满汉不同的工艺元素。</h3> <h3>  厚重朴实的屋瓦,砖红的窗沿,门口站了两个小石狮子,一棵柿子树被果实压弯了腰伸出了小院,夕阳已经快落下,衬得小巷更加幽静。</h3> <h3>  明清时期,曾经的这里是一个泾渭分明的皇家禁地,是权威与臣服间一种绝对的无声表达。</h3> <h3>  这里不仅是曾经的皇家王府,也是全北京离故宫最近的住处。</h3> <h3>  北池子大街凝和庙 ,现在灯市口小学北池子校区了。</h3> <h3>  街道两边房子修旧如旧,也有民国时期的建筑,西洋风格,但有“紫气东来”中国味。</h3> <h3>  北池子的行道树是国槐,虽不是很古老,但长的很茂密,郁郁葱葱,一片生机。</h3> <h3>  普渡寺西巷,清朝宣统时称普渡寺西夹道,因靠近普渡寺西墙而得名。民国称普渡寺西巷。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葡萄园并入,改称普庆西巷,1980年夏称普渡寺西巷。现巷内多为居民住宅。</h3> <h3>  南池子街上店铺虽不多,但我所看到的南池子却很繁华,各家店铺经营的几乎都是跟北京有关的土特产或旅游产品。</h3> <h3>  普渡寺的前身是摄政王多尔衮王府办公的主殿,在他最威风的时候,这里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从普渡寺往西方向望出去,还可以看到故宫楼阁。</h3> <h3>  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想当年,摄政王多尔衮霸气立足在两三层楼高的地基,向西眺望,故宫的角楼清晰可见。</h3> <h3>  而围绕着普渡寺周围的各个胡同小院,便是多尔衮府邸当年的各个宫殿。</h3> <h3>  灯笼裤胡同的这座宅院咋是这样?闲适的老北京人生活。</h3> <h3>  一对小青年在此拍摄婚纱照呢。</h3> <h3>  真正胡同中的幸福!</h3> <h3>  轻轻推开一扇斑驳的砖红色木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就出现在我的面前。</h3> <h3>  明清皆为皇城内东南隅的街道。街东之地俗称小南城,又称东苑,有重华宫、崇质殿。景泰年间,英宗废居于此。清代称南长街,又称东华门外南街,俗称南池子,有内务府属库房、衙署。民国初年于其南端皇城墙开辟三孔券门后,此街始于东长安街连通。1965年将表章库、石头缝、箭厂冯家、南井、羊圈、民声等胡同并入,改称南池子大街。“文化大革命”时改称葵花向阳路,后恢复原名。</h3> <h3>  不远处的缎库胡同,顾名思义以前这里是放缎匹的。以此类推,再往北走的灯笼库胡同,以前的功能当然和存放灯笼有关。现在的缎库胡同安安静静的,可是几十年前,缎库胡同八号住着的,是大名鼎鼎的北大教授胡适。1918年6月,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来北京后,他们夫妇即居住在此。据说毛泽东也曾登门拜访胡适,还拿来自己的一篇稿件《湖南第一大学自修章程》,请胡适帮忙审定修改。</h3> <h3>  几百年过去,不管是太子,还是摄政王,曾经的风云人物早已不在,只有这些建筑承载着过去的历史站在这里,诉说着过往的一切。</h3> <h3>  继续向前,沿着红墙可以看到院子内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片建筑就是皇史宬,也叫做表章库,“宬”的意思是用于藏书的屋子。这儿是明清两代保存放皇家的圣训、实录与玉牒的地方,可以理解成皇家的专属档案馆。</h3> <h3>  现在,南池子大街东西两侧分布着明朝的东苑。有重华宫、崇质殿。景泰年间,英宗废居于此。有内务府属库房、衙署。民国初年于其南端皇城墙开辟三孔券门后,此街始于东长安街连通。1965年将表章库、石头缝、箭厂冯家、南井、羊圈、民声等胡同并入,改称南池子大街。</h3> <h3>  最后到了菖蒲河公园。这条水系是菖蒲河,得名于河中生长的一种水草。与外金水河相连,以前可是皇家水系的一部分。</h3> <h3>  南池子紧靠故宫,一向是旅游的热点地区,这条街上的车虽不是很多,人流量却比较大,绝大多数是外地游人,其中不乏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的国际友人。</h3> <h3>  南池子作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第一个危旧房改造项目,自工程结束以来,有人高度评价它“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大胆尝试,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与古都风貌保护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交出了一份双赢的答卷。”</h3> <h3>  出了胡同口,又看到花团锦簇。</h3> <h3>  北京这几年不仅对大街整治,而且对后街胡同整治。这几年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以拆除违法建设、解决胡同停车和完善便民设施为突破口,逐步解决背街小巷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同时,将街巷公厕筛选后纳入“厕所革命”清单,并全面推行“街巷长”机制,建立“小巷管家”队伍。</h3> <h3>  街道聘请了专门的设计师,统筹考虑了便民服务、古都风貌保护、景观环境提升。整治后,按照“十无”“十有”的标准,建立胡同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行街、巷长管理机制,加大日常环境乱象问题治理,恢复原有老胡同风貌和肌理,还百姓“静”生活。现如今这里的胡同真的很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