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麦吉有呷 沙文辉</p><p class="ql-block">编辑 马学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u>序言</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彝族素有崇敬祖先的传统,重视追根溯源。千百年来,彝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归纳总结出独具特色的父子连名、祖根孙续的家谱体系,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家有族谱,犹如国之有史。史可鉴古今,谱能辨支系、昭亲睦族、别长幼。家有族谱,恰似水之有源,木之有根,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因史而延续,家族的衍变沧桑因族谱而传承。家谱不仅是姓氏的传承,更是彝族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渊源。因此,编纂与完善家谱不仅是尊祖敬宗、教化后代的大事,更是延续人文、传承文明的善举。然而,过去彝族的族谱大多以口传、耳听、心记的方式传承,受经济、交通、家族盛衰、时代变迁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毕摩文化遭到破坏,导致许多家谱遗失。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为收集、整理和编纂家谱迎来了契机。在“马吉”家族前辈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成立了“马吉”家族谱牒编纂委员会,经过族人八年的努力,《马吉谱牒》终于成书问世,愿“马吉”家族子孙谨遵祖训,发扬爱国与孝道精神,传承勤奋好学、家族团结和邻里和睦的家风,为弘扬“马吉”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而努力奋斗!</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马布都 2018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u>说明</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辈们说,“马吉”家族最初居住在昭觉县哈甘乡一个叫“马吉哈甘”的坝子,这个坝子也因此得名。根据温春来与尔布什哈主编的《冷光电文集》(中册)第244页记载:“马假惹家的势力范围内,所有地名都冠以马假二字,如马假哈干、马甲火口、马假乐约、马假特西、马假斯取、马假蜀海等。”这些地方多在金阳县境内,地势较低,土质肥沃,有稻田。到“吉翁”这一代时,家族开始分为三个支系并开始分支。长子“吉翁伙土”支系迁徙到金阳县居住;次子“吉翁勒比”支系留居美姑、昭觉;三子“吉翁阿木”支系则迁徙到喜德、西昌等地。</p> <p class="ql-block">由于居住地域和方言不同,以及上户口时汉字的差异,“马吉”家族的名字变得极不统一。金阳一般用“麻吉”;雷波、美姑、昭觉习惯用“马吉”或“玛吉”;越西则用“沙马”;喜德、西昌、冕宁、德昌、盐源、普格等地则多用“麦吉”。汉字取名五花八门,有“麻、马、玛、麦、沙、何”等。据专家学者介绍,“马吉”家的家谱历史悠久,但对谱源有不同的说法。从“木乌”到“马吉”,再从“马吉”到“吉翁”之间存在差异。我们不是历史的当事人或见证者,加之之前的彝族家谱多为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载,因此各家族族谱存在诸多不足,甚至漏洞与错误。经编委会商讨,最终决定从“马吉——吉翁”这两代开始编写,并统一用“马吉”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族谱是宗族的血缘纽带,也是宗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与发展史,详实记载了宗族繁衍生息、分支迁徙和不断发展。因此,家史不可忘,族谱不可无。</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马吉家族的三大支系各居一方,缺少往来,加之没有统一的族谱,追踪溯源艰难,难以理清辈分大小。为了理清马吉家族的历史与各家族的辈分大小,凝聚族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系统完善的谱牒,2012年4月,在马布都、马吉洛日、麦吉左所、麦吉尔铁等长辈们的倡导与支持下,成立了族谱编纂委员会,开始编纂《马吉谱牒》。在广大宗亲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经过八年的努力,谱牒终于成书。这八年的编纂历程令人感慨万千,不仅在“马吉”家族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八年,也见证了族人的团结与努力。为了修谱,我们先后在西昌、喜德、美姑和云南永善举行了大型聚会活动,成立了互助协会,让久未往来的族人相聚相识。但在编纂过程中,因各支系意见分歧较大,编纂工作曾停止四年之久,甚至差点让谱牒夭折。</p> <p class="ql-block">族谱编纂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从策划、商榷、排查摸底、收集资料,到整理、编辑校对和查缺补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尽管困难重重,编纂人员始终以尽善尽美为宗旨,力求做到求真、求细和求精,先后对谱牒进行了九次校对和完善。但由于族人居住分散,语言不通,收集族谱的人员大多不懂彝汉双文,加之编纂人员业务不精,水平不高等因素,编纂过程中仍出现不少遗憾。一是各支系对谱源说法分歧较大,未能达成共识,此次编纂未能录入谱源;二是有些支系还未找到下落;三是有些支系虽已找到族谱,但因超过排版时间而未能录入;四是收集有误或自身不识族谱,将父子写成兄弟或将兄弟写成父子等张冠李戴现象仍存在;五是因收集人员不懂彝文,录错的现象也不少。因此,敬请族人、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批评指正与谅解,并希望族人齐心协力,尽早对谱牒进行校正弥合。</p> <p class="ql-block">在收集、整理和编纂谱牒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广大族人、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迄今为止,已有本家族近900户人家为编纂谱牒积极捐资,捐款合计人民币已达25万多元。广大族人的慷慨解囊为谱牒编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向所有关心修谱的族人及支持修谱工作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致敬!向慷慨解囊、积极支持修谱的宗亲表示最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修谱上可告慰先祖在天之灵,下可昭示子孙后代。修谱是为了凝聚族人,唤醒族众之爱与敬祖责任感,更是为了振兴宗族,让族人更加明志、扬善和勤能。因此,希望吾族子孙与时代要求为己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尊老爱幼,友好相处,与时俱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和认真珍藏《马吉谱牒》,以此教育子孙后代继续传承和弘扬马吉家族的优良传统。无论你身在何方,从事何种职业,都要诚实守信,洁身自好,遵章守纪,团结互助,勤劳善良,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维护家族形象,为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作者近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u>马吉家族家训</u></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遵纪守法 清白做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祭奠先祖 孝顺父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人为善 和谐相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爱子孙 尊师重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勤劳奋进 发家致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团结友爱 携手共进</p> <p class="ql-block">致敬那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家族先辈们,以及为寻找家族谱源和谱写家谱而付出辛劳的亲人们!</p> <p class="ql-block">此视频由马吉家族协会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