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华文明素以世俗化的文化教育作为立国的基础乃至根本,这在世界各主要文明形态中堪称罕见,也是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绵延不绝的核心要素。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自宋以来一直名列天下,多数时候被尊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举世瞩目!</p> <p> 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此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p><p> 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p><p>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p><p>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p> <p> 当代大儒饶宗颐先生曾为岳麓书院题“斯文在兹”,可谓恰如其分。岳麓书院得此美誉,并不只是因为其背负的秀美灵岳、面朝的碧水湘江,也不因书院建筑的古朴和环境的幽静,更是因为千年以来书院培养的人才影响巨大,是当年矢志兴学的士绅百姓的顽强毅力令人惊叹,是当下问道求学的师生们秉持的理念散发出摄人光芒。</p> <p> 现在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来这里参观游览,包括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一直牵挂和向往。</p> <p> 今天,虽长沙气温骤降,秋风冷雨不断,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参观学习的步伐。全班同学在班主任陈老师的带领下,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和足迹而来,热血沸腾,热情澎湃!</p> <p> 第一站是东方红广场。毛主席塑像巍然矗立,鲜艳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我们在此集结,仿佛看到伟人当年横渡湘江,穿越橘子洲头,小憩于岳麓山脚时,不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p> <p>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岳麓书院古代传统的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许多同学都是多次来此地参观,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和体会。</p> <p>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联被高高地挂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门口,向世人昭示这里人才济济,是无数潇湘子弟的骄傲。</p> <p>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为讲学的主要场所。堂外悬有“实事求是”匾,“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书中评价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本意是指治学态度的认真和严谨。而此匾为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时,校长宾步程所撰,并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实际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而在1917—1919年期间,青年毛泽东曾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因此“实事求是”对他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41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当代湖南大学的校训就是“实事求是,敢为人先”。</p> <p> 中国书院一般都有学规。所谓学规,是书院订的用以规范生徒学习、生活行为的规矩章法。</p><p> 岳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流传至今。这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令后人景仰不已。</p> <p> 几经修订完善至今沿用的《岳麓书院学规》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共18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个方面,篇幅不长,但在历史上影响深远。</p> <p> 岳麓书院的匾额楹联,除了悬于大门赫赫有名的“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其他每一处亭台门厅上悬挂的,无一不是经典,均有其独特的魅力。时间短暂,没能一一现场品读,特在网上摘录,供同学们慢慢欣赏。</p><p>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p><p>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p><p>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p><p>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p><p>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 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p><p>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p><p>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p><p>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悬于讲堂)</p><p>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p><p>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p><p>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p><p>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p><p>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p><p>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p><p>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p><p>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p><p>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p><p>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p><p>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p><p>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悬于教学斋)</p><p>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悬于讲堂侧门)</p><p>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悬于百泉轩)</p><p>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悬于百泉轩)</p><p>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悬于成德堂)</p><p>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悬于时务轩)</p><p>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悬于吹香亭)</p> <p> 参观结束,同学们纷纷在书院前坪合影留念。同时暗下决心,我们将更加<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收营养,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健康快速成长,</span>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部分图片、文字采用于网络,在此一并鸣谢原作者!)</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彭安家长整理于2020年10月5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