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书院谒访记

江南一庐

<p>讲到中国古代的书院,我们往往会想到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这四大书院。然而,还有一个书院也赫赫有名,曾经在明朝嘉靖年间,和嵩阳、岳麓、白鹿洞一起,被列入“天下四大书院”之中,它就是鹅湖书院。</p> <p>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此地靠山面野,林木葱葱,风景秀丽。这里,我首先代江西老表向大家普及一下“铅山县”的“铅”读&nbsp;yán,非铜铁铅的qiān 。</p><p><br></p> <p>就象梅贻琦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鹅湖书院这么有名,现在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并非它有多大(占地8000平方米,说小也不小),而是因为在南宋时,它是当时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云集之地,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吕祖谦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p> <p>事实上,从一个区域来看,鹅湖书院的教育,对古代广信府(即今上饶市)影响更大。上饶,自古以“钟灵毓秀之地,文明昌盛之邦”著称于世,自唐代以来,13个状元、23个宰相、2097个进士、2710位举人;改革开放后,3400多位博士和院士,3000多位硕士从这里走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文化底蕴的积淀,从来都是有原因的。</p> <p>所以,到了上饶,就人文景观来说,不可不谒访鹅湖书院。今天,我就来了,以虔诚的心!</p> <p>鹅湖书院的建筑风格颇似孔庙。这是头门,匾额为“敦化育人”,表明书院的宗旨,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教书育人”。楹联为“鹅从天外飞来,藏修游息,返本开新,人文化成弥宇宙;湖自地心涌见,吞吐涵容,承先启后,书院论道贯古今”,“鹅湖”两字嵌入其中,人文书院不言自明。</p> <p>穿过仪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据记载,该坊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正面额文题“斯文宗主”四字,表明鹅湖书院的崇高地位,难怪南宋理宗皇帝曾赐名“文宗书院”。这使我想起家乡天台山国清寺,山门的照壁上刻着“教观总持”四字,都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这座牌坊的图案和雕塑都是富有寓意,比如顶上有倒立状的青石鲤鱼雕塑18尾,深含“鲤鱼跳龙门”之义。其他图案还有:琴、棋、书、画、葫芦、朱笔、香囊、寿字、蝙蝠、丹凤、朝阳、喜鸟、瑞草、龙门、雁塔等,满满的吉祥如意!我看过不少古代牌坊,觉得这座石牌坊很不简单,值得刮目相看。</p> <p>状元桥,为单孔拱形石桥。古代学子们都希望从桥上走过,讨个彩头,期望日后高中状元。</p> <p>桥下为泮池,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开凿。泮池,一般孔庙内或孔庙前都有,呈半月形水池状,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p> <p>仪门,额上悬“道学之宗”匾。</p> <p>会元堂,内挂有《朱子教条》,两侧墙壁有仿朱熹书体“忠孝廉节”四个大字。</p> <p>御书楼,匾文“穷理居敬”和两侧的楹联“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均为康熙皇帝御书 ,诠释的正是理学的精髓。</p> <p>穿过御书楼,只见墙院下有洗笔池,池水引自鹅湖山大源坑泉水。望着今日清清的泉水,我脑海里出现的是当年学子们课后在此洗笔、玩闹喜悦的场景……</p> <p>鹅湖书院因“鹅湖之会”而得名。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陆九龄“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种哲学观点“会归于一”,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会面,相约鹅湖进行学术交流。此后三天,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辩论,吸引了东南贤士300多人慕名而来,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典范学术讨论会,场面盛极一时,史称“鹅湖之会”。</p> <p>此后,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陈亮两位老友在此“长歌相答,极论世事”,纵谈十日,共商抗金复国大计,为孱弱的南宋点亮一道刚烈的火焰,是为“鹅湖之晤”。</p> <p>士子号舍,一位学子正在宿舍里吟诗沉思。多想这个人就是我,在九百年前的某个美好季节里,在此聆听大儒教学,深造成才。</p> <p>在“义圃”旁边,有一处焚烧字纸的炉子,叫“敬惜字炉”,警戒后人“读书当因敬而惜字”。这也体现了我们古代人对精神文化产品的一种敬重,有很深的文化意味在里面。几年前,我在家乡天台小溪坑一个村里就看到这样一个炉子,虽然形状有异,但含意相同。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把我扔掉的,用铅笔或钢笔写了字的纸,都一一拣起来,烧在炉灶孔中。</p> <p>鹅湖书院环境清幽,广玉兰、桂花、罗汉松吐发出氤氲之息,走在其中,轻松愉悦。</p> <p>走出鹅湖书院,我心里有两个想法:一、当年朱熹与两陆之争,争什么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鹅湖书院代表着一种自由、包容、开放的教学之方与处世之道,这也契合天台山和合文化内涵。学术争论和论点激辩是正常的文化现象,思想禁锢的文化环境出不了大师,唯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才会真正兴起文化繁荣。</p> <p>二、古代的书院是集藏书、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高等学校,是真正意义上教书育人的地方,而现在各地“书院”林立,有的仅挂个牌子而已,甚至变成休闲式的喝茶聊天地方,实在有名无实。现代书院怎么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当然不可能回到过去的书院模式,但合理的成分还是要吸收的,你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