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句句箴言,滋润心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哺育华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塑造灵魂。</p> <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在新时代,我们要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p> <p> 为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学校积极参加“中华经典古诗文吟诵实验项目”,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古诗文吟诵初级班和中级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干部、教师充分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吟诵教学所蕴含的文字美、音韵美、情境美和意蕴美。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在教育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吟诵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文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领会古诗文的深刻含义,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古诗文的韵律、词章之美,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感受古代先贤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好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p> <p> 为检验“中华经典古诗文吟诵实验项目”立项以来的成果 ,进一步推进项目实施,实现吟诵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入立德修身等方面功能,落实好全国古诗文吟诵校长论坛会议精神,9月30日,北二十家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诵经典 迎国庆”吟诵展演活动。</p> <p>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p> <p> 2020年中秋国庆是两节在21世纪第二次同日“聚首”。家是最小国,每一个挺身而出的背影都凝聚着家的注视。国是千万家,以人为本聚起家国一心的磅礴力量。</p> <p> 倾听经典吟诵,追寻先贤足迹,领略中华文化的古润清香。</p> <p>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p> <p>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小雅·鹿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小雅》的首篇。作为早期的宴会乐歌,后来成为贵族宴会或举行乡饮酒礼、燕礼等宴会的乐歌。东汉末年曹操还把此诗的前四句直接引用在他的《短歌行》中,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及至唐宋,科举考试后举行的宴会上,也歌唱《小雅·鹿鸣》之章,称为“鹿鸣宴”,可见此诗影响之深远。</p> <p> 这不仅是一次集体展演,更是一种家国情结的凝练,让我们志存高远,家国共担。</p> <p> 《春日》胜日寻芳,姹紫嫣红。《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由眼前的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奋发有为要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p> <p>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p> <p> 《声律启蒙 》是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p><p>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p> <p>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讽刺了南宋朝廷以及贵族富豪们,不吸取亡国的教训发愤图强,而是苟且偏安于江南寻欢作乐的生活状态。</p> <p> 吟诵的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经过一次次锻炼,在小主持人的心中有了自己的诗和远方。</p> <p>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学生通过优美的舞蹈和动情的吟诵,表达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离别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p> <p>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p> <p> 教你当家不当家,乃至当家乱如麻。</p><p>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p><p> 这是元人杂剧中的一首”当家诗“。它告戒人们要计划理财,勤俭持家,否则就会乱如麻。我们的“小当家”用稚嫩的童声告诉我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p> <p>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p> <p> 《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伴随着吟诵,一个轻盈婉约的女子,款款向我们走来。</p> <p> 青青修竹,飒飒英姿。谦谦君子,郁郁文质。求真求实,求新求异。博学多识,格物致理。《君子谣》里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p> <p>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p> <p>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通过吟诵让人感觉到西湖旖旎春光无限,游人陶醉流连忘返。</p> <p>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p> <p>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吟诵展演是对学校多年来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凝练提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上的革新,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是传承先贤智慧、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召开班子会、班主任会、语文教师会,专题研究,专人落实。在较短的时间内,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把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一以贯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摒弃偏见,执着育人,让此项活动持久的开展下去。</p><p>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1, 252);">多年以后再回首,2020会是每个人人生记忆中难忘的一页。你或许会回忆起口罩,健康码,你也会想念那些宅在家里开会,上网课的日子,这些不就是正在进行的历史吗?中秋国庆双节合一或许是偶然,但家国天下休戚与共从来都是必然。明月当空,山河无恙;天涯此时,家国梦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