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是中国首家以王府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王府博物馆,因恭亲王奕訢曾居住在此而得名。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恭王府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61000多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br>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其家产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同年正月十八(1799年2月22日)嘉庆赐和珅自尽,而赐和宅半座予胞弟永璘,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䜣因在同治朝时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成为此宅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的评价。<br>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br>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br>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而作。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br>银安殿(银銮殿)为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民国初年(1921年元宵节)连同东西配殿被一并焚毁,现为复建。<br>后花园又名锦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而建。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与府邸相呼应,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h3> <h3>多年以来,恭王府一直被传为是《红楼梦》里贾府与大观园的原型,据说在150多年前的清人笔记中已有记载。<br>恭王府的东西大都已流失海外,如晋陆机的《平复帖》、唐韩斡的《照夜白》等中国古代书画史上鼎鼎大名的真迹,都曾经在这里被收藏了五十余年。遗憾的是,在将近百年的沧桑巨变中,恭王府内所有可移动物品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br> 2004年初,在日本发现了一本名为《纽约一九一三年AAA恭亲王竞卖》的拍卖图录,同时也听说了一件令人伤感的往事:1912年,小恭王溥伟因急需复辟活动经费,将恭王府除书画之外的昔日珍藏全部卖给了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山中定次郎很快于1913年组织了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的两场恭亲王藏品拍卖会,最终,恭亲王奕訢七百余件珍藏以三十余万美元的价格流散于世界各地,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木器、珐琅、石雕、织绣等七大类五百余件。2006年初,在中国驻美使馆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图录中编号为134的孔雀石山子下落,它现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编号为343的兽面纹铜壶,则在美国的弗利尔美术馆。恭王府已将这本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拍卖图录作为文物收藏,同时,它亦将成为寻找和研究恭王府文物的重要依据。<br> 此外,晋王羲之《游目帖》,据说在1900年前后即流出王府,辛亥革命后流入日本广岛,1945年被原子弹炸为灰烬,只有复制品传世;唐韩斡《照夜白》,收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唐颜真卿《告身帖》,现藏日本书道博物馆;宋易元吉《聚猿图》,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台北故宫也珍藏着一批原恭王府的紫檀家具,它们是在民国时期由“清皇室接受委员会”成员,从北京带至上海,后又从上海携往香港,最终辗转至台湾的。<br>恭王府中“福”字碑藏在花园的假山内,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假山下有一幽静的“洞天”,称秘云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后祝寿写的“福”字碑。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第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碑就动龙脉,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直到建国初,周总理在一次接见外宾之后在花园无意中发现假山上面石头的形状像龙头,按说龙头下必有国宝,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郭老(郭沫若),打开被封的洞门,发现了福字碑,经考证,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盖在福字中央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康熙对“福”字情有独钟,潜心长期钻研其写法,其亲笔所书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br>2020年9月15日,恭王府经再次修缮后对外开放,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h3> <h3>府邸夹墙内藏赃物</h3> <h3>夹墙长156米,后墙上层窗户形状各异,暗示其下所藏宝贝不同</h3> <h3>大戏楼</h3> <h3>不准拍照</h3> <h3>邀月台</h3> <h3>祈福对联(上联)</h3> <h3>祈福对联(下联)</h3> <h3>祈福诗</h3> <h3>邀月台前一古槐</h3> <h3>湖心亭</h3> <h3>光整高大的外墙(院墙)</h3> <h3>五福临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