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父母(4一1)

赵胜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陪拌父母 当我写出陪伴父母这4个字的时刻,突然想到老人和子女的相互陪伴的界限出现在什么时间?这个问题我过去从未细心的关注过,而此时此刻,我觉得有必要从学术的角度厘清老人和子女相互陪伴的角色转换的问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的轨迹是漫长的,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一直到你长大,你被喂养、你被呵护、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你的依靠,你是幸福的,遇到风雨有人为你摭挡,遇到冬雪有人给你温暖。父母始终是无私的、主动的奉献者,这期间是大人陪伴子女;当子女长大成人、可以自食其力的时候,子女和父母的陪伴是相互的,主动与被动的角色也是模糊的;当大人到达老年人的状态时,两者的相处就是子女陪伴父母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意识到父母亲需要我们陪伴时,是父母亲在商县城关中学家属楼二层家门口的候,那时,是上世纪8、90年代,我们全都在商县城,父亲在城关中学工作至离休,大哥在商县中学任教,二哥在地区运输公司工作,我在地区建设局,大弟在商洛工商银行,小弟在地区建筑设计院。那时,父母亲都已是70多岁的人了,每当我们从父母亲的家离开的时候,父母亲都要起身送我们出门,尤其是母亲,她总要走到门口甚至下到楼梯的缓步平台上,目送我们下楼直到转弯处她看不见我们。是母亲的眼神告诉我,她们需要我们的陪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由于各自生存的需要,不仅突破了“父母在,不远游”的羁拌,还要更甚。我们兄弟5个,相继4个都调离了商洛,二哥平昌去了二嫂所在的洛南66信箱,小弟五昌去了河南郑州,大哥华昌去了蓝田向阳公司,1995年下半年,我也去了西安,都远离了父母。只有大弟志昌在商县,照料父母亲的重担落在志昌和邢艳的肩上。 那时有一首新歌: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那怕帮爸爸妈妈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作多大贡献,只盼着平平安安。工作上的事给妈妈说说,生活中的烦恼给爸爸谈谈…。很生活化,每次听到都很有感触。一次我一人从西安回到父母身边,说了我们小家在西安的情况,免得大人操心,说巧盈照看赵明上学,不能回来,让我给捎500块钱,我把钱塞到母亲手中,母亲很是高兴,也很激动,她感觉到是儿媳妇给的钱,比儿子给的更有意义。其实父母亲不缺钱,也不去随意花钱,他们十分节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西安工作生活稳定以后,就接父母亲来西安小住。1996年,大哥接父母亲在田王的向阳公司三区大哥家住了一段时间。父母亲也在二哥的南郊西京公司家住过。我搬到新房后的1998年春,也接父母亲来住,还专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浴缸,本想让老人家多住些日子,但到了炎夏,父母亲说受不了西安的高温,执意又回到陕南的家。 我们身在外地,但心总是牵挂在商县的父母亲,隔三岔五逢年过节的赶到父母身边看望老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身体不好是从1999年开始的,从食欲下降到大小便失禁,再到不能说话,雇请了保姆,还住过商州区医院,志昌两口照顾父母亲出了大力。2001年12月6日母亲去世,享年90岁,12月8日,我们在商县北坡墓地安葬了母亲。办完母亲后事的第二天是12月9日,早晨就是漫天大雪,许多人说要是遇到今天的大雪,上山安葬就费力了。是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不愿麻烦她的孩子,还是老天爷眷顾她的亲人,使我们感到母亲仍在护佑着我们。母亲去世时,我写有一篇短文,现记录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以来,母亲身体状况逐渐下降,直到前不久住院医治,但终因年事已高,体能耗尽,于2001年12月6日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忠厚,慈爱。抗日战争胜利后,母亲从老家出来,随父亲奔波东西,先后在陕西耀县、山西太原、北京、西安、泾阳等地生活过。1960年随父工作调动到商洛。母亲虽无文化,没有参加社会工作,但经历了旧社会的世事战乱,及前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和父亲一起,维系着家庭的和睦和完整,培养我们弟兄五个成长,以至到后来,又操劳着孙儿们的事情。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在母亲的身上,体现着中华妇女的许多优秀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亲爱的母亲,我们弟兄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养育之恩,我们一定会更加孝敬父亲,努力工作,教育好子女,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也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遵照父亲的指示,母亲的丧事从简,尽量少扰四邻,我们衷心感谢亲朋好友的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离世后,二哥极力邀请父亲去他家住,我们商议同意了二哥的意见,父亲也愿意。9日上午,父亲与大哥、二哥和我及亲友乘我们院里的面包车一同离开商县到西安二哥家,整整住了一年。2002年12月,我接父亲到我的习武园家住。2005年,志昌在西京公司小区也买了房,与二哥家很近。父亲在西安的各家轮流居住。 2002年12月,我接父亲来我家住,仍然坚持看书看报、抄抄写写的习惯。在我们的鼓动下,父亲从2004年春天开始写回忆录,对于90岁的人来说,提笔写字,回忆往事,变成文字资料,真是件不容易的事,经过好几个月的艰辛努力,父亲的《往事追忆》终于写成了。我当时写的读后记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后记 父亲写完《往事追忆》,日历已经翻到了2005年,元旦期间,我们为父亲举行了90岁生日的家宴,大哥、二哥也赶来为父亲祝寿,并阅看了这个稿子,认为写的好,也很有意义,有存史、教育之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去世后,父亲在二哥家住了一年,接着到我家住,仍然坚持每天看书看报、抄抄写写的习惯,忙碌不停。我们觉得,何不让父亲把自已经过的事情写个回忆录呢,赵明也希望知道爷爷奶奶走过的路、经过的事,鼓动着让爷爷写回忆录。在我们的怂恿下,2004年春,父亲动笔了,在视力、听力都很差的情况下,父亲写写停停,停停写写,边写边改,到年底终于脱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化革命期间,父亲被打成黑帮,我曾帮助父亲整理和起草过交待材料,相当于自传,也大致了解了父亲的经历,渐渐觉得父亲走过的路确实不容易,也很了不起。父亲写任何东西,都要留底,只可惜这些底稿后来被造反派搜走了,没能留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那时的中国农村又是什么样子?父亲就出生成长在那样一个时代,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父亲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感受家庭和社会的熏陶,依靠爷爷奶奶的支持和母亲的辅佐,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自食其力从农村走入城市,参加社会工作,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更替,经受了多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为学认真,勤奋刻苦。他凭着真才实学考入开封中、河南大学。好的记忆来源于他的苦学和肯下功夫,凡是学过的知识他都能记得,他的英语是在高中和大学期间的,直到现在仍保持着相当熟练的程度,大哥评价父亲的英文水平不亚于现在外语学院的大学生。读书学习是他最喜爱的事情,父亲学的是农学,但他对文学、数学、音乐、天文地理、民间知识也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摘抄了大量的学习笔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为人忠厚,对工作认真负贵。凡是父亲呆过的地方,领导和同志们对他评价都很高,他待人宽厚、慷慨,对钱财看的很淡,经常接济困难的亲戚、老乡、同事和学生,而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他尊重导,对工作十分认真,从不敷衍塞责,在银行工作期间从未出过差错,在学校教书,在省上编教材,他都是争取最优秀的业绩。父亲诚实守信是出了名的,凡是承诺过的事,从不失言;单位开会,总是提前5分钟到场,从不迟到。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被冤枉的时候,他从不计较,也不找领导申辩,只知一个“忍”字。也正是具有这种宽广的胸怀,父亲才能度过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急风暴雨。父亲的言行在外人看来,是太老实、太吃亏、太传统,但他始终遵循着自己的做人原则,从不后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对家庭、对孩子也是十分珍爱负责的。母亲虽无文化,没有参加社会工作,但父母亲相互体贴,十分恩爱。家里的日常生活琐事几乎全靠母亲操持,父亲忙于工作,的确没太管具体事情,但他对家庭、对孩子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在大事情上从不糊涂,重视家庭教育,教育着我们健康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经历的人和事很多,他只是按时间顺序把些大事和重点写了出来,远没有听他直接讲述生动有趣,因此把读和听结合起来,细细品味,就更有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愿兄弟、妯娌们从这本《往事追忆》中更加了解我们的父亲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也希望赵翔、赵蒲英、赵菁、赵坤、赵明、赵鑫、赵满丰、赵一从这本《往事追忆》中更加了解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趙胜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5年1月4日于西安市习武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