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康·实践活动】金秋时节话丰收 非遗基地去探究 ——423班李恩铄 指导老师 王晓

赵伊学校

<p>  神州上下庆丰收,河东大地领风骚。今年以“庆丰收 迎小康”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山西运城盛大举办,这既是对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弘扬传承,也是运城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体现。万荣县是这次丰收节活动的主会场,我的家乡永济市作为副会场,承办了“2020丰收歌会”和“奔向小康”环湖长跑比赛。</p><p> 为了更多地了解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真正去感受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感与荣誉感,10月3号,我们东康中学初二年级的部分学子在家委会董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前往永济河东葫芦文化创意园以及惠畅家纺非遗基地研学实践。</p> <p>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永济市城西街道太宁村的河东葫芦文化创意园,这里集葫芦文化创意、葫芦环保种植、葫芦工艺研发、葫芦产品加工为一体,旨在传承、复兴永济葫芦文化,现在已成为永济乃至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请省级非遗。</p><p> 葫芦,又名蒲芦,谐音“福禄”,具有吉祥如意、富贵长寿、招财聚宝、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是人见人爱的吉祥物。永济,地处黄河大转弯的怀抱,土质、气候非常适宜葫芦种植生长,自尧舜禹时代就有广泛种植和加工葫芦的历史,是中国宝葫芦的起源地。</p> <p>  我们走进展区,琳琅满目、创意十足的各种葫芦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听讲解员阿姨介绍,这些葫芦工艺品是采用烙画、掐丝、雕刻、墩彩等中国传统工艺制成的。只见葫芦摇身一变,或雍容华贵,或娇俏可爱,或文艺雅致,或清新脱俗。有的是精致华美的葫芦摆饰,有的被加工成茶叶罐、台灯、杂粮罐、果盘、中国结等生活日用品,还有的被加工成惟妙惟肖的鱼、鸟等形状,可谓创意十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跃然其上,与宝葫芦相映成趣,惹人怜爱。</p> <p>  接着,我们亲自动手,根据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体验用颜料和烙铁等工具制作艺术葫芦。葫芦不像一般纸张那么平整,所以绘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感受到艺术葫芦制作的不易,对那些绘制艺术葫芦的能工巧匠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p> <p>  下午,我们来到永济开张镇惠畅手工老粗布纺织厂,走进了河东手工布文化记忆与农耕文化记忆。厂长首先给我们讲述了开张纺织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始自一位明末官员,他清廉正直,科举后入京,他的夫人将家乡的纺织技术带入京城。纺织工序繁杂,必须认真细心,才能织出一匹匹漂亮的布。京城的人对她纺织出的布赞叹不绝。</p><p> 我们河东的农耕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没有见过的古代农耕器具,如单轮推车、老牛车、石碾子、石磨等等,无一不让我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仿佛看到了农耕时代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p> <p>  紧接着我们观看了纺织工人手工织布的全过程:一位工人不断将采摘好的棉花用木棒揉搓成一个个长条,另几位工人将长条用专门的仪器拆成细线,其余的所有工人用织布机将千丝万缕的线条纺织成布。只见这些工人师傅们熟练地操纵着纺线车、织布机,手脚有条不紊、配合得当,不一会儿就将那细线织成一匹匹平滑美观的棉布,真是“术业有专攻”啊!在纺织工奶奶们的指导下,我们也尝试了纺线、织布,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并在最原始的手工纺织过程中感叹我国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p> <p>  在这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里,我们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与发展变化,领略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内心涌动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浓浓深情!真是知行合一,收获满满!</p>

葫芦

丰收

农耕

永济

文化

纺织

我们

创意

河东

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