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口,一个被禅意与美食围绕的地方。

Max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广州地铁一号线,是广东地铁梦幻篇章开始的地方。在众多线路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穿过广州最核心的市区,其每一个站点,都为广佛市民所熟知和津津乐道。我也曾是一号线的常客,因妻子(当时是女朋友)曾在广州生活工作,所以常乘地铁去见她,下站点乃农讲所。</p><p class="ql-block"><br></p> <p><br></p><p>一号线中有一站,位于陈家祠站和公园前站之间,名叫“西门口”。这个站相比起那二位大名鼎鼎的邻站,名气很是不如的。陈家祠是广州最著名的岭南建筑,市区的旅游名牌;公园前(人民公园)就更不必说了,坐拥中山五路和北京路两大最繁华商区,通常挤一号线的乘客,会在公园前站呼啦啦下去一大半。西门口有什么呢?不太清楚,没下去过,通常一掠而过,就只剩下一串站台播报的语音。据说此处于明清时曾是广州的西城门口,如今早已被林立如麻的高楼广厦所湮没,所谓西门口,如同佛山的城门头一样,早已无迹可寻。依稀记得广州的大学同学曾提及一下:那里有好多好食嘢架。</p><p><br></p> <p><br></p><p>趁着假期,怀着对广州风物景致的兴趣,决定去认真探寻一下西门口这个地方。事先收集了些资料和攻略,然后搭乘了最熟悉一号线入省城,去往西门口。一路观赏体验,发现此地还是蛮有些值得说道的地方。</p><p><br></p> <p><br></p><p>出了西门口站,迎面是一道清洁安静地小街,名曰“光孝路”。早上阳光耀目,行人稀少,路边已经摆出了很多卖花摊档,所售乃百合与蓝莲。一直走到路的尽头,蓦然发现在拥挤的越秀城央,竟有一座朱檐金顶的宏伟大寺,矗立眼前!</p><p><br></p><p>光孝寺。中国五十大最著名寺院之一,禅宗名刹,六祖惠能剃度出家之地。</p><p><br></p> <p><br></p><p>初入光孝寺,淡香扑鼻。只见满寺的粉色百合和蓝色睡莲,团簇于大殿之前。我终于明白了光孝路一路摆卖的花所往何处了。殿前青石地面洁净爽朗,耳旁有沙沙的清扫之声不断,十多位寺院人员在认真打扫,甚至,还有一些信众也撸起袖子认真扫地。在他们看来,能扫下光孝寺的地面,是莫大的福报啊。来光孝寺的游客不多,大部分是来诚心礼佛的。他们手持蓝莲,肃立殿前后反复礼拜,拜毕,且不急走,掏出经文小册子轻声地读着。</p><p><br></p> <p>既说光孝寺,不得不提一人。</p><p>&nbsp;</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六祖坛经》 行由品 </span></p><p>&nbsp;</p><p>经文中的“广州法性寺”,便是眼前的这座光孝寺。六祖,是指佛教禅宗从初祖达摩算起的第六位衣钵传人。惠能是可与孔子、老子比肩的“东方三圣”之一,《坛经》的作者。当时他领受了五祖衣钵南下,一直在广东隐姓埋名。他终于决定要弘法了,机缘巧合,一天他在法性寺参加了一个印宗法师主持的法会,便引出了禅宗最著名的一段关于是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的对话。关于六祖的传说太多了,寺中存有许多关于他的景物,如瘗发塔、风幡阁、六祖堂等。比此些更为久远的景物,还有达摩的洗钵泉,中国最古老的铁塔,和由西晋时期昙摩耶舍带来的菩提种子长成的中土首棵菩提树。以上种种,皆来自这座古老禅寺,它足以证明,广州在很久远的古代,已经是中华的国际交流大门户,和佛教(尤其是禅宗)文化的根深叶茂之城。</p><p><br></p> <p><br></p><p>出了光孝寺,有一条横路名叫“净慧路”。沿此路往东行,经仓前街道,到达“六榕路”。这两个路名,均指向同一处所在、另一座著名寺院:六榕寺。它原名就叫净慧寺,宋代大文豪苏轼因寺院内有古榕六株,便手书“六榕”二字。故名。</p><p><br></p><p>六榕寺比光孝寺要来得小巧,但同样非常干净爽洁,且方寸之地气象万千,中有一塔擎天。寺中最著名的三个景物,一是苏轼手书的“六榕”二字,二是庭中的古榕树(曾有六株,如今只剩三株了),三便是这高耸的九层花塔。信众来得六榕寺,必会绕塔而行。行走的方向也是有所讲究的,乃迎着塔心,向右绕行,即顺时针,切不可逆反。</p><p><br></p><p><br></p> <p>同样,寺内也有六祖堂供奉六祖惠能的铜像,乃知六榕与光孝,同气连枝,交相辉映。</p><p><br></p><p>堂前有楹联一对:</p><p><br></p><p>上联:无我人众生寿者相无树无尘无一物,</p><p>下联:作梦幻泡影露电观作经作偈作微言。</p><p>横批:应无所住。</p><p><br></p><p>意境皆来自佛教《金刚经》经文,即“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梦幻、泡影、如朝露如闪电”,然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六祖坛经》 行由品 </span></p><p>&nbsp;</p> <p><br></p><p>西门口不光有厚重的佛教印迹,还是极有老广州生活气息之所在。光孝六榕之间,乃几条著名街道。海珠北路,是空调制冷配件一条街,光孝路和六榕路有无数家卖佛事器具的店,而西华路,就是一条由粤菜餐厅、日本料理、粉面快餐、烧腊牛扒、西饼蛋糕、凉茶甜品组成的老街。我念念不忘广州朋友的随口一言:那里有好多好食嘢架。于是漫步榕荫,访寻街头小吃。偶见宾利豪车停于里弄窄巷,与单车杂物挤在一起,不由得慨叹省城人民,真是低调的奢华啊。</p><p><br></p> <p><br></p><p>俗语云“食在广州”。街巷之中食铺林立,店招上有书“东莞厚街烧鹅濑粉”,有书“潮州牛杂牛丸汤面”,有书“顺德爽滑鱼角粉”,还有书“老香港鸡蛋仔和鲜奶蛋糕”,唯独难见“广州什么什么”。所以,作为中国美食之都,其魅力一定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冶各地名食于一炉而奉与食客面前,至于自己本身如何反倒是不太重要的。</p><p><br></p> <p>拾步行入第一津街,街的尽头是一家很小的小食店,上书“合兴小食店”。店中只有几张桌椅,还有两张长凳放在路边,菜牌只有三样东西:汤濑粉、斋珍珠肠和牛腩珍珠肠。收银员是位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点餐收款毕(其实来去就三样,也不必点了),颤悠悠递上一枚领食纸牌,真是一家不能再普通的路边小食店。但墙上粘贴着南都的广州美食地图,上面赫然有它的介绍,说明它还是很有来头的。</p><p><br></p><p>点了汤濑粉和牛腩珍珠肠,见满是吃早餐的人,没位子了,便端到路边花基吃起来。一碗汤濑粉熬成糊状(有些像厦门的面线糊),中有青葱和猪油渣,虽卖相古怪但吃着甘香柔滑;一盒牛腩珍珠肠汤汁浓稠,牛腩肥厚浓香,肠粉爽滑韧弹,并多加几勺自家辣酱。如此一搭配,与省城街坊食之于街头,便是一份滋味浓郁的广州早餐了。</p><p><br></p> <p><br></p><p>午后,徜徉于中山六路的熙攘人流中,去寻访一碗广州云吞面。途经一条小巷,上书“惠吉西”。发现省城人民特别钟爱这个“惠”字,如惠福路,惠吉坊,惠爱医院……又如,六祖惠能。眼前终于出了那个店招:百年老号传统云吞,惠西小食店。依然是老广州风格,店面奇小,门口摆着一大盘生云吞,简陋着但人满为患。我一眼便认出,就是这家了。</p><p><br></p> <p><br></p><p>我站在收银台前,正要点餐付费,却发现收银的大姐正为一些琐事与另一位店员大姐在吵架。她吵得是如此专心致志,竟全然不顾我在她面前站了许久。另一位吵架的店员大声提醒:收声啦!有客人啊,快收钱啦。这位收银大姐一边接我单,一边回头反戈一击:收银我仲使你教我?多余嘅你!吾使你甘多事啊,你先做好你自已的事先啦!然后麻利地帮我收钱下单。我都惊呆了。省城人民真系个性十足,就算贵客来临,也要让我把架吵完。我也是醉了。</p><p><br></p> <p><br></p><p>惠西小食店的旁边是益尚堂凉茶店,我垂涎于其中的古法酸梅汤,便打回两瓶冰镇的,做佐餐用。回到桌前,两海碗热腾腾的大云吞面已放在眼前。或许是真饿了,加上几大勺蒜蓉辣酱,举起筷子哧呼哧呼大吃起来。面滑汤美云吞鲜,配以醇浓的冰酸梅汤,把我吃得美哭了。</p><p><br></p><p>吃完正回味间,只见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伯立于身旁,问一声:食完未?我连忙答道:食完了。他颤悠悠地把碗筷一收,抹布一擦,桌面马上锃洁如初。他的意思大约是:老世,食完就吾该松人了,还有下家人客啊。好极,抹抹嘴起身告辞。说话间又涌入一群饥肠辘辘之人客,在急切地点着炸酱云吞面和省城猪脚姜。</p><p><br></p> <p><br></p><p>出得门去,只见中山六路已是人潮汹涌,淹没了远处的西门口地铁站。哦,这才是我所熟悉的省城广州的老样子呢。</p><p>&nbsp;</p><p>有感于闹市中的千年古刹,有诗曰:</p><p>&nbsp;</p><p>千年风动千年幡,</p><p>惠福惠爱福爱还。</p><p>光孝六榕菩提下,</p><p>一片禅心巷陌间。</p><p><br></p><p>(全文完)</p><p>2020.10.04</p><p><br></p><p><br></p> <p><br></p><p>后记:</p><p><br></p><p>流落于西门口的二人。发现心要是静下来,在繁嚣如西门口的闹市中,也能找到一块安静的所在。</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