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甘青线旅游散记

迎九

<p>2020.9.23中午去机场啦!怀着一颗激动和忐忑的心情。(在后续中你就知道为啥会忐忑了)</p> <p>晚上到了海拔2261米左右的西宁市,我们都迫不及待想尝一尝那里的美食,好像那天大家都已经忘记高反啦!哈哈哈😁,小伙伴们我们上炕先留个影吧!</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看看当地的美食吧!是不是口水直流啊!</span></p> <p>第二天9.24我们一行来到藏传佛教地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p><p><br></p> <p>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p> <p>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p> <p>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p> <p>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p> <p>参观好塔尔寺后我们去了美丽的青海湖畔</p> <p>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还有的说,是当年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龙王。还有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非常口渴,就发现了这个神湖。</p> <p>青海湖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p> <p>第三天我们来到天空之镜茶卡盐湖</p> <p>小火车把我们送到目的地</p> <p>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p> <p>在盐湖里留下我的影子</p> <p>我忍不住在盐湖里捞了几粒盐球,手上瞬间都是盐花🌸了,我发在朋友圈里,我的邻居还误认为是青海下冰雹了呢!哈哈哈😁</p> <p>忍不住穿上鞋套下了盐湖,留下自己的身影。</p> <p>大柴旦翡翠湖</p><p>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境内,是大柴旦独特的盐湖风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一处尚未开发的原始风景处女地,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p><p>盐湖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因含钾镁锂等金属元素和卤化物,盐床或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与湖里盐花辉印调色成碧绿焕彩的翡翠田园,所以称为翡翠湖。 </p> <p>大大小小的卤池内,湖水由于矿物元素含量的不同,呈现出绿、蓝、黄、褐等色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块块美玉散落在人间。</p> <p>翡翠湖—天然最美湖泊</p><p>相比于茶卡盐湖来讲,翡翠湖知名度可能没有那么大,没什么人去,才保持了最自然最美的样子。</p><p>翡翠湖的风景是真的好看啊~</p><p>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那种摄人心魄的美丽,湖水的颜色会随着角度的不同和光线的变化而产生万千种的变化。</p><p>形状各异,色彩丰富的盐池在柴旦湖中四处洒落开来,还真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人们把这里叫做翡翠湖。因为湖中盛产硼、锂、盐、钾肥、芒硝等元素,使得湖水呈现出碧绿、宝蓝、琥珀黄的颜色,犹如上帝的宝石库,显得多姿多彩。这里不像茶卡那样人流拥挤,要拍一张照片,都要找无数个角度,才能避开人流,随意一坐,自有意境。</p> <p>下午我们一行驱车前往了美的不要不要的翡翠湖边,小坑星星点点。</p> <p>可鲁克湖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p> <p>在柴达木盆地的东部,怀头他位草原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可鲁克湖和托素湖。</p> <p>位于德令哈市西南30公里处,克鲁克湖与托素湖一咸一淡水域相通,人称“塔琏湖”,湖中鸟岛飞禽群集,湖畔芦荡广布,均为游览胜地。</p><p>它们就象是两面熠熠闪亮的巨大的宝镜,镶嵌在浩瀚的戈壁、茫茫的草原之间。</p> <p>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就在这里。</p> <p>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九层妖塔的摄影基地石油小镇</p> <p>石油小镇位于青海与新疆和甘肃的交界地区,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甘肃酒泉的阿克塞老县城,曾经是中国重要矿区之一,一个非常热闹的石油小镇。《九层妖塔》曾在此取景,因为石油,小镇平地而起,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冷湖油田陷入开发低谷,曾经拥有数万人口的石油小镇现在却成为了一片废墟,从熙熙攘攘到断壁残垣,人类生存留下的痕迹已与自然融为一体。</p><p><br></p> <p>第四天,我们从德令哈出发,大约大半天的车程,穿越无人区,无人区真的是名副其实,没有居民,连网络都没有,连个厕所都没有,我们只能就地解决,两边的山大多都被风化了,十分有层次感,座座相连,路两边的草都是枯黄的,因为这里真的太干旱了。有的土地已经龟裂了。近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九层妖塔电影曾经取景拍摄地---石油小镇,不知为什么,那里的气温很低,附近的一座山谷被雾笼罩着。那里几乎是一片废墟,但却很有艺术感,估计是为了拍电影故意设计的吧,那里的一些景物的确很适合摆POSS。</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我们占领了我们的领地啦!</p> <p>是不是很帅呀</p> <p>鸣沙又叫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p><p>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p> <p><br></p><p>月牙泉(英文:Crescent Lake)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p><p>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p><p>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p><p>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莫高窟九层楼和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p><p><br></p> <p>荒漠中的绿洲和希望,忍不住把它留在我们的相册里。</p> <p>和我的坐骑留个影吧!它还是蛮乖的。</p> <p>本来一直不敢坐骆驼🐫在同事们的鼓励下我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坐在上面也还是蛮帅气的,体验一把坐在沙漠之舟上的感觉。</p> <p>第五天我们一行去了世界著名的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为中国三大石窟和四大石窟之一。</p> <p>九层楼</p><p>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11]</p><p>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p><p>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p><p><br></p> <p>藏经洞</p><p>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p><p>莫高窟17窟(藏经洞)</p><p>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p><p>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p> <p>敦煌莫高窟的版权雪糕🍦</p> <p>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 <p>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p> <p>《登嘉峪关》</p><p>近代:水梓</p><p>嘉峪关西接大荒,万山形势锁高岗。</p><p>雄才大略今何在,凭吊汉武与秦皇。</p> <p>我们在这里留个纪念吧!</p> <p>张掖丹霞地貌群,俗称“张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组成。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成一个彩色的童话世界。</p> <p>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了,快点我们一起留个影吧!</p> <p>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p> <p>自然的调色画师,赤橙黄绿青蓝紫。</p> <p>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面积博大,分布广阔,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形态丰富,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p> <p>离开张掖后,我们一行驱车前往西宁,我们又要从低海拔地区往高海拔区域行驶,盘山公路🛣️让我和同事无法忍受,在汽车行驶路途中我们忍不住剧烈呕吐,已经害怕这种经历,我感觉已经没有再去高海拔地区的想法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都没啥感觉,我还信誓旦旦的想去一次西藏,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还有这个勇气去尝试。</p> <p>到了大西北终于尝到烤全羊烤羊腰驼峰驼掌烤馕……的美食让我大饱口福。</p> <p>再此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胡医生,还有我们团队的通力合作,小伙伴我们一起加油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