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作品,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对于初中生读者群来说,书中所发生的事件比较久远,难于理解,大部分同学有阅读心理障碍。</p><p> 但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p><p> 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初读,开学两个星期的重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完整本书,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整理了全书的思路,分专题画出了部分章节的思维导图,对书中所述历史人物,历史事实加以概括,理解把握了全书主要内容。</p><p> 第三周,我们举行了读书交流活动,下面就是交流会的部分视频和照片,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促进同学们思考探究,从而深入理解,有疑问的地方还要再次走进书中,反复阅读。</p> <p>交流会第一环节:小组内交流分享,组内成员轮流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每个人都锻炼了在众人面前发言的能力,每个同学都在倾听和比较中有所思考,别人的讲述,促进了自己查找不足,再次激发阅读愿望。</p> <p>第二环节:开讲了!每组推举一名同学,到台前分享读书心得。</p> <p>张以奇同学手绘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是关于红军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彭德怀元帅的主要经历。她做到了完全脱稿,站在台前,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她的分享吸引了同学们认真聆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p> <p>霍新诺同学挑选了书中一个事件,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讲述详细,而且分析了事件的历史意义,并结合电影《八佰》,指出了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的影响。非常认真,读得清晰,讲得透彻。</p> <p>庄佳轩同学制作了课件,直观明了,从整本书的概述,到人物专题,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读过书的同学听了,觉得和自己读的都对上号了,没读过的听后,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觉得,佳轩同学自己收获更大,因为讲明白比读懂更进了一步啊。</p> <p>马英轩同学简要交流了《开往西安的慢车》一章的内容,概括能力很强。虽然练习脱稿,第一次有些紧张,但是准备很认真也比较充分。</p> <p>陈硕同学自己用电脑打印了思维导图,也可以说是演讲提纲。那份提纲太令我震撼了。我做不出那样的概括,也没梳理过那么清晰的内容。而且他对苏维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分析头头是道,可见读书时深入思考了。既有概括,又有事实。把一本厚书读薄,提纲挈领,这种能力获得以后,以后再读书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p> <p>金子博绘制了长征地图,虽然不够精确,但是图文并茂,还是比较直观,讲述长征故事多用口语,很是接地气。</p> <p>马雨涵交流革命领袖的故事</p> <p>顾梓萌分享读书心得</p> <p>王悦妍分享心得</p> <p>曹书源展示读书心得</p> <p>郗航交流读后感</p> <p>田馨分享读书心得</p> <p>高馨悦分享读书心得</p> <p>张熙然同学交流读书心得</p> <p>谭子衿精心制作课件,每一个小标题都很吸引人,随处都可以幽他一默。声音有点小。</p> <p>陈霖霖讲述的这个元帅服来历的故事,令人更加敬佩彭德怀元帅!陈霖霖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但是她准备也最充分,课前阅读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讲述内容不是照本宣科,课外小故事的穿插,毛主席诗词的点睛之笔,都可谓匠心独运。</p> <p>乔思淇同学的妈妈陪她一起阅读,一起制作课件,整理了长征过程中几件大事,比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让同学们对书中所写内容理解更加清楚明白。</p> <p> 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听别人对书中内容的概括提炼,是一种读书方法,但是,要想收获更多,还是要自己潜心阅读,边读边思。这样,所获得的营养更丰富,受到的启迪也更深刻。</p><p>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再次捧起《红星照耀中国》,相信你将不只读出历史事实,还能读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读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同时感受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p> <p> 同学们读书成果令我很惊喜。我没想到大家能把一本实际很枯燥的书读懂,把全书思路梳理得脉络清晰,还能就一些专题做出如此细致的讲解。</p><p> 有的同学还搜集了其他关于红军和长征的故事,穿插在交流分享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一书带多篇,左右勾连,比较阅读,能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有的同学讲故事时幽默风趣,逗得同学们忍俊不禁,也有的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比如马雨涵、王悦妍、马启然等同学,这样锻炼自己,久而久之,就会练就敢于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