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光阴缓缓,秋色盈盈,丹桂飘香的九月,孕育着希望,书写着成长。为了更好地打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适性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目标,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校迎来了第七届“卓越杯”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p> <p> 9月24日上午第二节课是李茉老师采用读写结合课型执教的一节语文课《月迹》。</p><p> 李茉老师作为学校主任教师,一直以来是学校教学骨干,区全天候教师,市四星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殊荣,2019年荣获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第五届教学竞赛一等奖。</p><p> </p> <p> 李老师在教学主张中谈到对“读写结合”理解:读是理解吸收,写是表达运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确定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点,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之后,她谈到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读写结合点的文字采取优化“读”的策略:首先是初读语言内容,要读懂文字的表里意思,充分感知文字内涵;其次是品读语言形式,体会词语的准确、句法的独特、文法的精妙;第三是在语言内容与形式之间进行多层次交替地读,做到读中悟写,悟写促读,使“读”与“写”在文本层面上达到水乳交融,让读法与写法自然迁移内化。</p> <p>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灵动飘逸,意境优美的散文。本节课上,李老师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通过反复品读优美的句子,将学生的思维和作者的思维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月迹的美。</p> <p> 自古以来,歌颂月亮的诗句举不胜举。在课前三分钟的展示中,李老师巧设情景在优美音乐的衬托下学生吟诵月亮的古诗句,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吟诵的朗朗上口。</p> <p> 自读自悟,理清脉络。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李老师借助课文导读,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勾画重点词句。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通过生生师生交流达成共识,盼月、寻月、议月的线索,一下子明朗了,也就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p> <p> 潜心阅读,品词析句。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李老师引导学生默读全文,从字里行间去找寻觉得好玩有趣的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如果以学生的视角来找本文中有趣的地方,几乎通篇皆是:讲故事的奶奶突然转化话题是有趣的,长腿的月亮会爬是有趣的,我们之间的对话是有趣的,哪里都能找到月亮是有趣的……面对如此之多的“有趣”,李老师以学定教聚焦文中的“叠词”和“儿化”这两处律动有趣的语言:第二自然段写镜中月连用八处儿化,第三自然段写院中月时共用六个叠词。通过比一比、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来感受这两处律动语言的有趣,进而去品味“景物”中的趣味。</p> <p> 读写迁移 对话文本。 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文本对院中在葡萄叶儿上、在瓷花盆儿上、在锨刃儿上的月亮描写是简略地,李老师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月亮呢?你或许看到的是藤萝摇曳的葡萄叶儿上的月亮,风一吹....你或许看到的是鼓起小肚皮的瓷花盆儿上的月亮,你绕着她走......你或许看到的是明晃晃的锹刃儿上的月亮,你向她哈了一口气....是小小的、圆圆的、明晃晃的、洁净净的、清清晰晰的、模模糊糊的,还是怎样的呢?请展开想象用上叠词和儿化音,挑选一个或几个地方的月亮写一写。孩子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在笔尖流淌………</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课后,校领导和五年组教师就本课内容进行交流并提出建议。通过研讨老师们对文本解读的认识,对教材使用的角度,对读写结合课的整体构架与实施策略,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深刻地反思。更明确了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读为本,以写学法,把“读写结合”落实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br></p> <p>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相信老师们能在本次活动中进一步基于课标理念,深度解读文本,优化教学方式,共筑精准高效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