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p> <p>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p> <p>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p><p>网络图。</p> <p>1914年,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也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p> <p>1928年,孙中山先生死后曾在此停放遗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央公园。</p> <p>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导游图。</p> <p>保卫和平坊坐落于中山公园南门内,是一座宽17米,高10.9米,四柱三楼蓝琉璃瓦顶的青石牌坊。</p> <p>牌坊正中镌刻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镏金的大字。</p><p>碑坊原建在东单北大街北西总布胡同西口外的大街上,原名叫“克林德碑”坊,是光绪年间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见证;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协约国的战胜国,将此牌坊移建到中山公园,并改名为“协约公理战胜纪念”坊;1952年更名为保卫和平。</p> <p>孙中山像位于“保卫和平坊”后面处,铜像高3.4米,重1.8吨:基座高1.6米,为黑色大理石贴面,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鎏金题字。</p> <p>在进入坛堵之前,坛墙前一片千年古树,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千年古树。</p> <p>千年古树。</p> <p>肃穆的园林植物空间和氛围。</p> <p>千年古树。</p> <p>千年古柏。</p> <p>坛墙门洞还是这里的千年古树。</p> <p>坛墙门洞里的千年古树。</p> <p>社稷坛前千年古树。</p> <p>社稷坛宫殿。</p> <p>过了止门,社稷坛,后面中山堂(拜殿)。</p> <p>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p><p>图片网络图,社稷坛打围游客不能上坛,后面中山堂打围维修。</p> <p>古人称土神为"社",称谷神为"稷"。中山公园,“五色土"的社稷坛,那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p> <p>历代帝王每年至少要在春秋两季祭祀土神和谷神,春耕之前,要祈求他们的保佑,秋收之后,要报答他们的恩赐,这就是行春祈秋报的古礼。</p> <p>"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以吃饭问题为头等大事。土地生长出来的谷物,历来是人们的主要食物。</p><p>有土地、有谷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太平无事。这才是以社稷象征国家的真正原因,也是历代帝王祭祀社稷的真正原因。</p> <p>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p> <p>站高处,拍摄的社稷坛五色土,中间白色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p> <p>周围五色土,正中间白色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p> <p>中山堂方向拍摄的社稷坛。</p> <p>社稷坛五色土。</p> <p>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格外庄严肃穆。</p> <p>拜殿(中山堂)位于祭坛北,是社稷坛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拜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黄琉璃瓦屋面,饰金龙合玺彩画。台基高0.87米,建筑面积950.40平方米。是皇帝祭祀日遇风雨行礼的地方,据载明代以前历代社稷坛均不设拜殿,明太祖朱元璋觉得这样有失帝王威仪,便下旨兴建拜殿。</p><p>网络图片。中山堂打围维修。</p> <p>格言亭。</p> <p>中山堂后宫门看格言亭。</p> <p>后宫门看中山堂。</p> <p>中山堂,后殿。</p> <p>中山公园景点。</p> <p>中山公园景点。</p> <p>公园景点。</p> <p>中山公园内音乐厅。</p> <p>中山公园后门(通往故宫)。</p> <p>出这个门故宫广场。门内中山公园大门。</p> <p>阙右门,故宫广场。</p> <p>公园门左边,官员下马下骄牌坊。</p> <p>故宫围墙。</p> <p>宫墙。</p> <p>故午门右塔搂一角。</p> <p>故宫午门广场。</p> <p>穿过故宫广场,即到“左祖右社”大廟。由于天安门不开放,我要返回天安门广场,走东西华门太远了,走太廟返回天安门广场。</p><p>太廟去年做过美篇,这次就不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