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国:刚才知道,收礼的方式竟然比礼物本身更重要!

分析家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送礼,就没有伤害!你有没有被别人强制而被迫收下他们赠送的某种礼物的经历?被强迫收下的礼物,还能算是“礼物” 么?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遇到很多家长出于一己之“爱”心,把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强迫让孩子收下。如果孩子表示拒绝或者说表示并没有收到家长的礼物,家长通常会抛出两句话:一,你生在福中不知福;二,我已经把很多的爱给你了,你自己收不到,是你自己的问题。面对家长这样的指责,孩子往往是无言以对,或者是陷入到自责的内疚当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杯牛奶,只有在婴儿需要的时候才是营养,在婴儿不需要的时候却是毒药。被迫接受的礼物已经不再是礼物,而是一种入侵,一种异物对主体的入侵。被入侵的不仅仅是疆土、领域,还有生活方式与身体,还有精神、感觉和感受。</span></p> <p>9月28日第二十九次咨询内容:通过“我给你爱,是你没有接收到”这句话的三层意思的分析。</p><p> 第一层是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内心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第二,我是以我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来强加给你的。从精神方面,给你产生控控制。第三,对方忽略了我的感受。通过这三层意思的分析。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的让我看到了。我与老公的这种互动模式是早年我与母亲的互动模式。也就是说,别人对我的态度是我的默写是我教会的,也就是说我和老公的互动模式,是我们相互勾引,相互勾兑而成的。我总是嫌母亲控制我,管我的多。正好在老公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是老公对我的控制和限制,所以我对老公的愤怒,就是对母亲的愤怒。母亲总是以买羊肉蒸馒头为由,让我们回去拿肉,拿菜,拿饭。这种表面上的一种分享,为你们好。体现出了他内在的无形的看不见的,精神上的控制。所以这些行为让我和我妹妹都有所反感。</p><p> 老公找了一个后妈,而我,找了一个后爸。我们俩是这样冥冥之中互相彼此找到对方的。</p><p> 接着,陈老师又帮我分析。我对母亲的愤怒。让母亲承受不起。使自己生病。也看到了我也是用生病这种模式来表现自己的情绪。积累愤怒和怨恨。我总是用生病这种模式是不是在模仿曾经的母亲用的模式?还是说母亲现在病倒了用的是我的模式。</p><p> 母亲的心智还是个幼小的小女孩儿。我的心智也是小女孩儿。老师说我必须得成长才能更好的包容母亲。让她不动怒,让她没有情绪让她身体好。家庭顶梁柱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感觉压力好大。母亲会夸我、表扬我了,是进步了,应该夸夸她!至少她现在会夸了!真了不起!</p><p> 我怎么感觉现在母亲和我的关系是我是妈妈,她是孩子。我感觉现在我动不动就冲他发脾气。而他总是小心翼翼的看着我的脸色说话办事儿讨好我,她总是有讨好我的一些表现。</p><p> 从现在起,对母亲多一些包容,她是小女孩儿,要对她多一些的呵护和理解。不能冲撞她,不能激起她的愤怒,不能点击她的情绪按钮让她保持平静,愉快。</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面的一段文字是婉晴女士在第29次咨询分析后所整理的笔记。那次咨询分析过程中,我突然被她丈夫常说她的一句话“击中”,然后我俩围绕着她丈夫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展开联想,令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是,那句她已经习以为常的一句话里,竟然隐藏着影响着她的家族三代人的人格密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被别人强制而被迫收下礼物,对于一个人格成熟的成人而言可是只是稍微有点不舒服,但如果是婴儿被母亲强制而被迫收下礼物或者孩子被家长强制被迫迫收下礼物,其危害性就非常大了,它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严重的损毁了孩子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自主性。对于孩子而言,被迫收礼就是被虐,以爱的名义被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缺乏自主性的孩子有三大特点:第一,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都很老实听话,是家长眼里的比较好管的孩子;第二,他们做什么事都没有主动性,他们失去了评价自我价值的标准,家长不说他们就不做,他们觉得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活过;第三,他们普遍有很大的内疚感,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家长,因为家长馈赠给自己那么多的礼物,但是他们也非常憎恨家长控制他们,他们陷入到爱与恨的冲突当中,动弹不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