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终于候到国庆长假,应亲友邀请,一路风尘,匆匆赶往查济。</p> <p>仲秋的暮色,朦朦胧胧,清凉的秋雨滋润着查济古镇,坐在亲戚的楼亭上,泡一杯青山绿茶,上一碟瓜籽,扶栏听雨,不知谁家传来的古筝,音调悠扬而忧伤,给这雨季的小镇增添了几份神秘感。</p> <p>将头伸出窗外,远眺楼亭小径,屋檐的雨滴轻轻滑过脸庞,一丝丝清凉润入肌肤,这一刻似乎等待很久,雨中的空巷让这座千年古镇多了一份宁静,远处的景色更加迷人……</p> <p>一直有种感觉,秋雨是凄凉的,尤为深幽寂寥的雨巷,雨水浸润了粉墙,冲刷了巷里的青石,也让深巷的屋檐点下了伤心的眼泪,好像在敲打着自己的心扉。再思量,查济倒是有她的特色和优雅,人们所期待的不就是这份宁静吗。</p> <p>走下楼亭,查济的街巷在秋雨的笼罩下显得有些凄凉。沿着小溪踱步,街边的小吃摊上飘来阵阵诱人香味,令人垂涎三尺,难以抵抗,不停地咽着口水。走过小摊,前面有一家酒坊,硕大的酒缸整齐的排列在一旁,每个酒缸上都有一个红绸包裹的盖子,这些酒缸仿佛是在向人们叙说着查济人的热情与豪爽。</p> <p>秋雨、薄雾、寥寂、古韵、再现了查济对炎炎夏季的不舍,夏的热烈给小镇带来了众多游客,给村民增添了不菲收入,而这宁静是上天赐于的情缘,也让每位到访的客人感受着古镇秋韵。查济秋雨的印象便是洋洋洒洒,街巷两旁的屋檐上,挂着滴滴嗒嗒的似雨珠连线,秋雨让小镇披上了一层薄雾,看那一排排高大的马头墙,在白雾中若隐若现,一切都在蒙笼中,让查济有一种神秘感,迷迷茫茫中显得更加美丽动人。</p> <p>走过一座石桥,穿过窄窄的巷弄,走进一个叫着德公厅屋的老宅,这是一间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是查氏族人为纪念祖先永德公而建的,它是一间四柱三楼牌坊式门楼,为元代所建,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元代少数建筑之一。三层翘角,门楼上的 砖雕“鲤鱼跳龙门"为高浮砖雕,大器逼真,且十分珍贵,彰显了查氏祖先的聪明才智。</p> <p>走出德公厅屋,按路牌上的示意图,我穿过一条很长的巷子,这条巷弄并不是太宽,而且弯道岔道多,途中经一名老者指点,又来到小溪边的红楼桥边,顺着石阶来到桥下,溪水很清,鱼儿在水中游觅,几块长石条搭在溪中,用来供村民浣洗衣物。抬头望去,石桥上布满青藤,星星点点的开着些蓝白相间的小碎花,根根青藤顺着桥檐垂吊在半空,随风摇曳,被当地人称之谓“一帘幽梦”。</p> <p>与红楼桥一步之遥的便是洪公祠了,我拾阶而上踏入祠内,迎面是汉白玉大石磉,向人们展示着它昔日的不凡。通过祠内建筑说明才知道,这是为纪念五世祖查洪源而建。祠堂共有三进,天井中有两个水池,是终年不涸的古井。后进有楼,两边修建了美人靠,它倚山而建,可谓匠心独才,高度体现了祖先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是因地制宜的典范。</p> <p>出洪公祠,过石桥转过一条曲径,我便来到了核心景区,这也是查济标志性的建筑——光裕堂,建于明末清初,为纪念查氏六世祖祈宝而建。建筑宏伟,五凤式门楼,精雕细刻的木雕、石雕,以及“见木不见砖”的建筑风格,是光裕堂最大特点。</p> <p>看完光裕堂,沿小道又进小巷,几次转悠连自己也有点晕了,仿佛进了迷宫。虽说每年节假日都来这里度过,像今天这样系统地了解景点还是第一次。不管怎么样还是收获不小,最起码略知了查济古建筑群的由来,也不枉这次与秋雨邂逅。</p> <p>据老人说,这里的古建筑群大多是明清期间建造。祠堂和石桥均为古建筑群中之奇葩,也是查氏家族的标志性建筑,真实反映了当时查氏家族的兴旺和雄厚财力。值得一提的是,查济在明末清初的鼎盛时期曾建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和108座石桥,用于祭祖、做斋、办庙会、吃年饭和存放粮食。</p> <p>对于查济古镇为什么对108这个数字如此偏爱,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机?通过拜访小镇的老人得知,原来查氏先人由山东迁人此地, 并在这风景诱人的地方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查姓的支系逐渐庞大兴盛,后称为“查村”;另一个原因是为纪念查济人祖籍山东“济阳府”,俗称“济阳村”,两村以村中的溪流许溪为界,溪流的左岸是济阳村,右岸以姓为地,那就是“查村”,后人把查村与济阳各取一个字,合称“查济”。查氏族人为怀念家乡梁山好汉108将,故在小镇分别建造108座祠堂、庙宇和桥梁,以表达不忘祖籍之情。</p> <p>入夜,路边的灯也亮了,在这雨夜里,路灯显得分外昏暗。自己孤寂地走在街巷中,灯光下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细雨斜打着衣衫,烟雨装扮着古镇,一切都隐藏在黑暗中,庆幸地是白天的记忆都装进了自已的相机。</p> <p>我倒是要感激秋雨,她让我看到了雨中静秋的查济,其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收获中酝酿着喧嚣,查济古镇亦是如此。但她在秋雨中又是那样的寂静,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姑娘默默无语。秋雨查济,古朴淡雅。是啊!越是这样的静秋,越是显现出小镇的韵味,或许查济的魅力就在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