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涂——嵌入我骨髓里的岛屿(2)

四季闲人

<p>2020年10月1日,注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国庆节和中秋节双节合一,又是我们再探大长涂岛的日子,我们一行六人背着简单的行囊,履行再探的承诺,再次来打捞埋在大长涂各个角落里的记忆,再来触摸蓬莱仙子的曼妙的身姿与肌肤,倾听仙子的呼吸。</p> <p>美,充盈这大长涂岛的任意地方,登上任何一个山坡或礁石,都会发现郁郁葱葱的树影和波光粼粼的大海,金色的光芒在海浪尖浮耀,闪烁。苍山广袤绵延,遥遥怀抱住村落,沙滩,风挟架着一溜白浪呼应着天上大团大团的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翻滚着五彩。这就是蓬莱仙子般的大长涂。</p> <p>在港南渡轮码头坐公交直抵东剑,</p><p>到了把睡袋帐篷等寄在东剑太平苗,庙主邬阿达很是热情招呼了我们,而且简单地介绍了前往五灶户的线路。邬大叔不简单,他是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打莲相,还即兴为我们表演了一段。</p> <p>向五灶户进发,凭着当年的记忆和天帅初步交换了意见,我们一行向目的地进发,说实话我心里没底,到底能不能到达五灶户,尽管现在有导航地图,但山路的具体情况是难以预料,开始一段路程出乎意料的顺利,简直是爬山路中的国道线,山路二旁的苇草有人修理,走着走着我们进入了岔道,陷入了荆棘密布的山林之中,好在还能辨明方向。在艰难中缓缓进行,好在碰上二位赶海大哥,我们结伴而行,尽管路途艰险,但风光却无比诱人。探险五灶户大家一致觉得超值了。</p> <p>这位大哥是我们在半路上碰到的赶海的汉子,古铜色的脸庞刻录着他是海的儿子的身份,他和我们一起沿着山脚的海岸线来到了五灶户,独自坐在一块礁石上,点上一根烟,略显忧郁的眼神注视着这一片海,我想对他而言海是他的全部,无论睡着还是醒着,海都在他的梦里,无论醒着还是睡着,船都在他的梦里。</p><p><br></p> <p>头后门,二后门,三后门,以及南面倒塌的海塘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湖一样的形状,因为是落潮,湖面就变成滩涂。</p> <p>红山,顾名思义因为山的岩石褚红色而得名,紧挨二后门,它的另一边探入大海之中,是大长涂岛的最东面的山,山顶是苍翠欲滴的绿色植被,山体是褚红色,矗立在蔚蓝的海面上,唯美至极。</p> <p>五灶户的美在于艳,险,</p> <p>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提鞋,右执棒,漂亮美女簇二旁,老大幸福表情益于脸上。</p> <p>赤脚躺过滩涂,留下串串脚印👣</p> <p>五灶户不但有着漂亮的风景,丰富的海产品,还有这珍贵的药材。这款草药据说是神药,专治百病。好心大哥叮嘱我们采一些,回家晾干泡茶。</p> <p>探险途中短暂休息</p> <p>无限风光在险峰,路不艰,景不美,人迹常至的地方,风景常常能看到,凸显不出他的美,它的奇,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有着惊艳的风景。</p> <p>蓝天白云,红色的山体,墨绿的植被,蔚蓝的海水,褐色的礁石,白色的灯塔,迎着腥味的海风,海面上偶尔掠过的海鸟,这等美景一生能有几次看到。</p> <p>从五灶户回来已经下午4点,同行的三人回家,剩下我们三人继续探秘,稍作休息,我们向露营地庙会山当地人称为水平岗的一个军队废弃的雷达观测站出发,水平岗位于东剑和杨梅坑之间的山上,我们叫了一辆当地小车送我们上去,里面是混凝土路面,很平整,但二旁的苇草多年没有修理,很多地方都遮住了路面,路面变得很是狭小,</p> <p>通往露营地的路</p> <p>  庙会山上眺望中街山列岛,描绘所有美丽的词语都抵不上一张照片,一句话美不胜收。</p><p> 大长涂即使是暮色阑珊,红日眼看就要落下,而它的惊艳的美却从不落幕。</p> <p>  太阳落下,留下一抹余晖,海变的和天空一样蔚蓝,蓝的耀眼,像是平整的蓝缎子,轻风起时,千万个绝细的波纹粼粼颤动,青山和海礁都浮在了蔚蓝之上。</p> <p>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我们在山上度过。</p> <p>  月光穿透乌云,投下利剑般的光芒射向海面,刺得海面波光粼粼,月光在海面的颜色是橘黄色,和远处的船上的灯光相映成辉,矗立在礁石上的灯塔不时的一闪一闪,在迷蒙中,海显得格外的宁静。</p> <p>  庙会山是绝佳的露营地,看日落,看月出看星空,看日出。看绵延的长涂山脉,看山脚下的海岸,看远处归航的渔船,在山上你会不知不觉地抛弃许多世间杂念,你的心会变得不再小了,和大海一样的辽阔。</p> <p>  早上五点,天还没亮,东方的海天处才有一丝微微发白的晨曦,月亮如玉盘般挂在西面的群峰之上,环视四周,群峰绵延,云蒸霞蔚,浩瀚的沧海,隽秀的山峰,俯瞰大长涂的全景,在烟波瀚渺之间,宛如仙境。我们早早地站在观察所的露天阳台上,等待着日出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p><p> 红霞渐渐的一丝一缕地由海天交接处轻舞而出,天上的云彩宛如太阳的飘带,在清晨的海面上舞动了起来,满天铺展开来,为沉睡的大海轻轻铺上一层绚丽,海燃烧了,积蓄着磅礴的力量将太阳托出海面,一轮红日光明万物,此刻的大海美得如此静谧,又如此的惊心动魄,太阳的光线从云里直射而下,射到水面,海被染红了,此刻我已分不出哪是海哪是天,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那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的美。</p><p> </p> <p>  初升的太阳把金黄色的光投射到海岛间的海面上,微风轻推着海浪,把金色的阳光折射成一道道金色的波光在波尖上不停滴闪耀,在那一溜溜金色的波光中一只小船在黛青色的海岛中间缓缓地驶出,向前航行,那画面那意境我无法用词汇来表达,心里只是震撼,惊奇与赞叹。</p> <p>雷达观测站</p> <p>晨幕中的老大——千岛佚夫</p> <p>废弃的楼房</p> <p>衙门也充满了海岛渔村的文化元素</p> <p>  翠绿的群山怀抱着东剑村,显得格外的秀丽,安静,犹如处子。</p> <p>晨曦中的中街山列岛</p> <p>  废弃的军用设施,坑道于大海连在一起,战争时里面据说可以修理军舰 </p> <p>水天一色的浪荡山水库,美</p> <p>在棺材坑上找不到石牛,老大脸上略显失望,</p> <p>大长涂的遍地野花,野果</p> <p>探完了废弃的16支快队的连海坑道后,下午我们准备探秘蜡烛头和西鹤嘴的石佛,无奈受阻于浪荡湾水库坝下的一片沼泽地,虽然有点遗憾,但却有惊人的发现,在蜡烛头山脚下的沼泽地边缘居然发现一处奇特的地理景观,有一层一米后的圆形乱石沉积岩,10几公分到4-5公分大小不一,形状有点像恐龙蛋,但从破碎的石头中发现居然是空心的,里面如水晶一样的萤石,到底是怎样形成以及圆石中心的材质是什么有待考证。</p> <p>水天一色</p> <p>  轮船的汽笛声划破了宁静的长涂港,我们启航回家,虽然这次探秘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可心还是很沉重,我们的村落衰退消失得如此之快,20000多人的大长涂现在原居民不到500人,而且都是老人,作为当地政府和长涂岛的后辈们,可否想到10年后,20年后大长涂又是一番怎么的情景?</p><p> 再见大长涂,再见我的蓬莱仙子,我会记着你的美,记着你的热情。</p>